分享

汉字探微(274):秉要执本——释“执”(執)

 秋琰 2021-07-23

朱英贵

一、“执”字小引

成语“秉要执本”出自《汉书·艺文志》对道家的介绍:“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这是班固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老子对社会的思考与对社会政治规律的把握的最好总结。在这段话中有“秉要执本”一说,其中“秉”和“执”意义一样,是持有、抓住的意思;“要”是要领、要点;“本”是本源、根本。意思是要把握要领,抓住根本。

“执”字为什么会是持有、抓住的意思呢?这与它的造字本义有密切联系。“执”字的造字本义是拘捕罪犯,这要从它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加以印证,下面我们来讨论“执”字的形义联系。

二、“执”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图片

 “執”(执)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执”字的甲骨文为合体会意字,表示一个侧面人的双手被“幸”(手铐枷锁)扣住的样子,造字本义应为拘捕。金文和小篆字形分化成两个独立的部件,被执的人形有所变异,写成了“丮”。小篆字形再经隶变与楷化之后,右侧的“丮”又讹变为“丸”了,这便是先行楷书的“執”字。哉推行简化汉字之后,“執”字的左偏旁又被简化成“扌”这便是简化汉字的“执”字,改字甲骨文初文的构字理据已经荡然无存了。

图片

 “執”(执)字的造字本义是拘捕罪犯。《说文解字》卷十幸部:“執,捕罪人也。从丮从幸,幸亦聲。”许慎的解释完全符合造字本义,这里说的“丮”应为跪坐双手前伸的人形的变异形态,“幸”应为锁执犯人手腕部位的一种刑具,“幸亦声”是说“执”字是个“亦声字”,由会意字“幸”充当的构字部件在表意的同时也表声音,只是“执”的读音今天已经与“幸”(尼辄切,应读为niè)不同了。

图片

三、“执”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执”字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就是拘捕。例如:“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左传·僖公五年》)再如:“是时柳彦璋又取江州,执刺史陶祥。”(《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又如:“鄂为人谨讷,年十九岁,见人羞涩如处子。被执,骇绝。”(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又如:执讯(捉命并加以审问);执囚(拘捕囚禁);执问(拘留讯问);执狱(治狱,审判案件)等。

“执”字由拘捕的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或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拿着,持有。例如:“左手执钥,右手秉翟。”(《诗·邶风·简兮》)再如:“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又如:“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唐·韩愈《顺宗实录一》)又如:“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明·魏学洢《核舟记》)

由此又可引申出保持,持守的意思。例如:“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礼记·中庸》)再如:“君执大节,精贯白日。”(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又如:“故势有执于累岁而不能保一日之命,威有行于四海而不能全一姓之族。”(明·何景明《固权篇》)又如:“一命之士,文学之儒,无不建义旗抗仇敌者,下至贩夫乞子,儿童走卒,执志不屈。”(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其二,表示取得,获得。例如:“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由此又可引申指称凭证,单据。例如:执凭文帖(有官府印信的公文):执结(具结证明),执证(凭证),回执,收执等。

其三,表示操持,从事。例如:“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诗·豳风·七月》)再如:“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汉书·叔孙通传》)又如:“因为所执的业,彼此不同,在《新青年》时代,我虽以他为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却并未留心他的文章。”(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一些意思:

一是表示主持,掌管。例如:“执邦之九贡、九赋、九式之贰,以均财节邦用。”(《周礼·天官·小宰》)再如:“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又如:“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唐·韩愈《送穷文》)

二是表示控制,统御。例如:“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再如:“故法律度量者,人主之所以执下,释而不用,是犹无辔衔而驰也。”(《淮南子·主术训》)又如:“御圆者不以信诚率众,执方者必以权谋自显。”(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三是表示实行,施行。例如:“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再如:“今国家行挟铜之律,执铸器之禁,使器无用铜。”(唐·白居易《平百货之价》)

四是表示固执,坚持。例如:“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距可乎?”(《庄子·人间世》)再如:“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荀子·儒效》)又如:“诏用卢杞为饶州刺史,与谏官执不可。”(《新唐书·裴佶传》)

五是表示依据,遵照。例如:“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墨子·经上》)再如:“执其辞以推其理,察其情以寻其变。”(三国·魏·嵇康《释私论》)又如:“不尽于言而执其言以求之,宜其失之不及也。”(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序》)又如:“撒谎和造谣,即在局外者也觉得。如果是严厉的观察和批评者,即可以执此而推论其他。”(鲁迅《集外集·流言和谎话》)

其四,表示结下,酿成。例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国语·越语上)

由此又可引申指称至交,好友。例如:“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礼记·曲礼上》)再如:“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唐·杜甫《赠卫八处士》)又如:“某于祠部,同年之执也。”(宋·范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又如:“君平居孝友,凡见父之执,母之族,必敬之如父母。”(元·揭傒斯《奔清甫墓志铭》)

其五,表示断定,判断。例如:“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礼记·中庸》)孔颖达疏:“执,犹断也。”再如:“师乙曰:'乙,贼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礼记·乐记》)

根据上面对“执”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执”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图片

图片

四、含有“”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执”字在常用成语中的含义大致有两类:

其一是含有手中持有的意思,例如:“披坚执锐”,意谓穿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形容全副武装。语见《战国策·楚策》:“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明火执仗”,意思是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执经问难”,是说手捧经书,提出疑难问题,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其二是含有始终坚持的意思,例如:“固执己见”,意谓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语见《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执迷不悟”,意谓坚持错误而不觉悟。语本出自《梁书·武帝纪上》:“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赫,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执而不化”,是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语本出自《庄子·人世间》:“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各执一词”,“执”是坚持的意思,意思是说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仗义执言”,“执言”是指坚持说公道话,意谓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