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电发展进入深水期:需要更多行业隐形冠军,做精做强产业链细分

 球哥看风 2021-07-23

风电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在全球都已经进入第一梯队行列。尽管海上风电的发展到今天为止规模(2019年年底为止594万千瓦)在全球排名还靠后,但发展潜力和势头却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不能相提并论。

中国的风电2004年首次引进了GE的1.5MW兆瓦级风机机型,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华锐和金风随后就在2006-2007年通过技术引进和购买图纸的方式开发了1.5MW的风机,但此时的风机一机难求,为什么呢?风机产业链还很不全,直驱风机相对好一点,主轴轴承,回转轴承等都依赖国外品牌,增速机,减速机,发电机,虽然没有进口,但是产能有限,供应能力严重不足;而三大自控系统:变桨/偏航,变流器,主控系统全部都依赖国外,ABB,西门子,艾默生,mita等在国内相当牛逼,且不说商务条件苛刻,售后服务更是颠覆了我们客户是上帝的传统观念。

曾经2007年金风风机的销售价格(1.5MW机型)单位千瓦价格达到6470元,相比今天的3200元/kw左右(2019年年初平均价格/2.5MW机型)硬生生的下降了50%,而时间仅仅过去了12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价格演绎结果呢,是因为我们的风机装备行业已经从过去的买图纸,买技术直接生产阶段到后来的仿制开发阶段,然后到今天的自我开发阶段,风电产业链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说风电装备的发展是主机厂在设计方面做出了技术创新的贡献,而风电产业链企业则是做出的最直接的装备创新贡献。

无论是直驱,半直驱还是双馈机型,核心大部件从国外品牌到今天的全产业链几乎95%的国产化替代,我们行业的很多中小企业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大部件由于投资大,技术门槛高,经营风险大,基本还是国企,或者原来系统内的企业。叶片,就有中材科技,中复连众,时代新材等,增速机/减速机就有南高齿,重齿等,轴承就有洛轴,瓦轴等,发电机有中车,湘电,永济,变流器有禾望,南自,科诺伟业等,主控已经都是风机主机厂家的自我技术KNOW-HOW了,都是自我开发。相对价值小一点的其他部件则就五花八门,这里我就要谈一谈产业链的细分部件配套问题。

以大家都熟悉的变流器品牌禾望为例,禾望早期也就是学习国外几个品牌,慢慢的自我研发,经过十多年的研发,终成正果,公司也成功上市,品牌也成变流器的业内主流品牌。应该说,变流器不是一个重资产的工业产品终端,技术核心在于设计,禾望成为行业翘首,就在于十几年如一日专注于变流器,专而精成就了禾望,这种企业发展思路正是德国这个世界制造强国的制造基因所在。

  • 谈到德国经济,我们首先会想到德国大型跨国企业,如大众、西门子、宝马和奔驰等。而实际上,德国的经济命脉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上百万家中小型企业。不管是就业人数、学徒生数量,还是出口比例,它们都不逊色于大型跨国企业。在德国众多中小型企业中隐藏着一批无名英雄,它们被称为“隐形冠军”。正是这一批行业隐形冠军源源不断的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造就了德国的这些大牌世界500强企业。
  • 德国知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教授首次提出隐形冠军”,说一个奇葩的企业,德国波恩的管风琴制造商克莱斯公司,公司员工人数一直保持在65人左右,年营业额只有6百万欧元,但世界最负盛名的歌剧院或教堂的管风琴都由它独家制造。说一个数据,全球目前共有2734家“隐形冠军”,其中德国就有1307家,占总数的47%(2017年数据)。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并没有限制于少数领域,而是遍布各行各业,工业产品占69%;其中工业产品细分为机械制造36%,电子行业12%,金属加工11%,化工类7%。有一个有趣而且值得思考的问题:德国这些隐形冠军的CEO任职时间平均为20年(全球公司CEO平均在任时间5.1年),产品领导世界市场平均22年,企业平均寿命为66岁,其中有38%的企业拥有100多年的历史。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工匠精神(照片来自网络)

风力发电机组作为一个机电液集成的中大型装备,涉及的零部件品种上千种,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能力,我们的风机是不可能做出来的。做机械装备的企业都愿意到东北,江浙沪去投资兴业,为什么,配套齐全,材料,加工,各种各样的配套企业都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机械加工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配套,既降低了终端装备企业的投资压力,又加速了产业的研发进度,同时也大幅降低了产品成本。只有我们的风电产业企业做精,做强,做大,才能成就中国的风电装备产业。应该说无数的类似禾望这样的风电产业链行业冠军企业成就了风电产业的发展,他们在行业的技术不断进步,产品成本不断下降,加上十几年如一日的持续努力成就了中国风电。

  • 以高强紧固件为例,叶片的螺栓螺套这么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产品,我们的一个中国地处华中腹地-湖南常德的小企业却做成了世界第一,全球产品市场占有率70%以上,VESTAS ,GE,GEMESA,LM等全球第一流的风机及叶片企业都是他几乎100%的市场占有率,FINEWORK,飞沃新能源。几个农村小伙子在07年看到了市场商机,十几年如一日,就这么两个产品,一个双头螺杆,一个螺套,产品质量完全按照欧洲标准/美国标准设计和生产,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年销售超过10亿元)。应该说飞沃是赶上了风电发展的风口,但如果没有他十几年如一日的专业钻研,如何能做到行业的世界小巨人。心无旁骛的做一个产品,做精,做深,做强,这就是飞沃十几年成功的诀窍,我想可能也是我们很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地方。

行业细分市场的典型案例-飞沃新能源(高强紧固件)

是不是需要打造全产业链的风电装备商业模式,一直在业内有很多争议,但我更希望我们的风电产业链很多专业的细分产品配套企业走这种隐形冠军模式,专心致志的就做一个产品,纵向做深,把技术把质量做到无以复加;横向做大做强,把成本把服务超越客户期待,我想这样客户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没有理由不选择你作为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产业链的冠军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家族企业,不会随便换CEO(我们很多国企,央企的发展其实是受CEO的个人思想变化的,也就造就了企业的发展资源浪费),学习德国百年企业做法,一根筋就干一个产品,做精做强,做大做优。当然,细分市场越细的产品,市场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敏感,唯一的做法就是做到行业老大,你没有理由不生存下去。

风电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降本,增效,扩容,延寿等,这都需要风机厂家及其配套产业链企业共同解决,而产业链本身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叶片芯材的替代,大容量机型的主轴轴承国产化,风机平价时代的超低级价单位造价问题等球哥认为需要我们行业的产业链一起坐下来好好思考,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更加要担负起这个行业使命和责任,为风电下一个五年或者未来十年的技术发展方向,成本走向做好准备,同时也要和主机厂家主动沟通,共同努力合作,研发未来低成本,大容量,更长寿命的风机装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