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Mentour解析川航风挡破裂事件

 天上精灵兔 2021-07-23

Mentour解析川航风挡破裂事件

文稿整理:采虹兔

最近(6月2日)民航信息安全系统发布了2018年5月4日川航3U8633航班风挡玻璃空中爆裂脱落事件(严重事故症候)的调查报告。多个民航微信公众号对调查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这里选取了事件发生后Mentour机长对事件的一个解读视频,再结合各公众号的解读文章,和大家回顾一下这个著名的事件,并简要解读一下调查报告。

01 :  事件简介

2018年5月4日,川航A319型飞机执行3U8633航班,在32000英尺的高空突然发生了右侧风挡玻璃爆裂脱落,飞机极速释压,副驾驶一度被吸出窗外。当事机组果断采取措施,紧急下降并返回成都机场安全落地。事件仅造成两名机组人员轻伤,机上119名旅客和飞机安全无碍。

事件后来被拍成电影《中国机长》在2019年国庆上映并大获成功。

02 :  Mentour机长 对事件的评论

首先,对事件的评论不是为了指责机组或者某个人,而是为了获得经验和教训。这是评论事件的首要原则。

其次,对于风挡破裂这类事件,飞机制造商是有应急程序指引的,飞行员也会接受专门的应急训练应对此类事件。飞机的风挡通常由三层玻璃组成,但这次事件中发生了三层玻璃受损并且整个右侧风挡突然爆裂并造成急剧释压的情况极为罕见。

飞行机组很好的处理了这次极端事件,他们很好的操纵了飞机进行紧急下降,并且在山区飞行阶段还遵守了扇区安全高度的限制。这充分说明了一个良好训练的机组的对安全飞行的重要性。哪怕有些故障是完全无法预测和模拟,训练有素的机组也能在自动化设备的帮助下安全地把飞机操纵落地。

此外所有的相关工作人员(第二机长,乘务员,空管等)的协同配合是这次事件完美解决的关键因素。让我们致敬机组和他们。

03 :调查报告的解读

首先应该强调,事件调查报告的唯一目的是防止事故或事故症候,而不是分摊过失或责任。之前国内有很多类似的事故调查报告,包括很多航空公司的内部事件调查文件,都只是为了厘定(推卸)责任,处罚员工,甚至连如何改进工作流程都完全没有。相比之下,这份调查报告要好得多。

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推测是由于风挡玻璃的封严存在问题(同类风挡玻璃中出现多次类似封严问题的报告),电源导线长期浸泡后绝缘性下降的持续电弧放电,产生的局部高温导致双层玻璃破裂,风挡不能承受内外压差从机身爆裂脱落。

以上仅为这份报告的【推测】。但目前暂时还未见空客公司或玻璃厂商的意见。

报告对机组的处置是高度认可的,除了机长开始阶段较长时间未戴氧气面罩(19分钟)及并没有下降到最高扇区安全高度的两处小瑕疵外。

此外报告提出了四点安全建议:

  1. 建议空客公司改进风挡设计

  2. 建议EASA修订规章,评估风挡加热系统故障的影响

  3. 建议CAAC针对25000英尺以上运行的飞机增加风挡裂纹的记忆项目程序

  4. 对营运人建议修订手册,在飞行员因操纵飞机等原因不方便自己戴上氧气面罩的时候,机组其他成员在自己戴上氧气面罩后,应第一时间协助飞行员戴上氧气面罩

    其中对于CAAC和营运人提出的建议,应该值得各个航空公司认真考虑,尽早修订运行手册及机型手册,并在飞行员中开展相关培训。

    另外在很多公司的模拟机训练中,因为模拟机并不能真实模拟释压情况,而且很多模拟机的氧气面罩因为维护等原因,经常发生故障,因此在有些紧急下降的科目时,戴氧气面罩的动作有时只是比划一下,并不真的戴上。这样会使训练质量大打折扣,而真到了遇上释压紧急下降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错漏忘。

    因此应该加强模拟机氧气面罩的维护,在模拟机释压训练中尽可能设置合适,接近真实情况的科目,以便让飞行员在这类科目中获得逼真的感觉,在遇到真正特情时可以正常应对。

欢迎分享您的看法。

祝大家安全飞行,顺利回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