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陈讲易经6]易为君子谋

 周氏纵横 2021-07-23

易为君子谋

前面两讲都是表达一个意思:易经是和善人连在一起,善人的任务是做好自己,影响他人和社会,无需占卜问卦,因为善人是明白人。我们今天所讲的君子,是善人,也是明白人。不过,大众对所谓的君子的理解有点不一样。

善有真假、大小、阴阳等区别,君子也是如此。大众都认为伪君子是可耻的,所以有“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说法。不过当一个人要面对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究竟是小人还是君子的时候,很多人或许沉默了。能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其实不多,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用各种标准去评判他人,那么究竟怎样的人是君子、怎样的人是小人呢?是不是君子就是好人、小人就是坏人呢?是不是君子都是讲仁义道德,小人只讲利益的呢?这些问题都很有趣。不过,历史还有这样一句话:误国者十之八九是君子。这里的君子大部分都是读书人,因为能够成为“误国者”,大多是位高权重的人,而在传统中国,要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只有通过读书考取功名这条路,从而顺利成为“误国者”。当然“误国”的根本原因还是道德的问题,无德、缺德、失德,当然就不是君子了。所以君子应该是与德连在一起的,而不是与读书、位置、权势等要素相连。从这个角度看,“误国者”不可能是真正的君子,只有小人才会“误国”。

如何定义君子呢。读书人是君子吗?好人是君子吗?斯文人是君子吗?似乎是,又好像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把文质彬彬、斯斯文文和君子连在一起,把唯利是图、反复无常和小人连在一起,不过要了解君子就必须谈小人,历史也有“先小人后君子”的说法。

能否称得上君子和读书多少没有关系,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子路。子路出生在一个相对缺少文化的家庭,委婉的说法是他的家庭和地方风气比较豪迈,所以子路不爱读书。对于这个问题,孔子批评过他,子路有时候会流露出对读书人的轻视,不过不爱读书的习性并没有影响子路对孔子的忠诚和对“道”的维护。子路是性情中人,像他这种性格以及所处的职位,最好的结局还是在战场上。在一场国家政变中,子路明知道返回国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性格和道义促使他返回,最后他死在乱军之中。子路临死前还不忘记把自己的头冠上的带子摆正,求仁得仁有何怨呢?所以一个真性情的人、一个对君王和老师乃至道义忠诚的人,当然可以称得上是君子,甚至可以说是大丈夫。又比如子贡,子贡是很有智慧的人,有点像范蠡这一类人,出入政商之间。从商,他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亿万财富;从政,他能周旋在各国之间,维护国家的安全。《史记》对子贡的评价非常高:“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子贡在外交方面充分展现他的天才,“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对师道的维护,又是孔子其他弟子不能相提并论的。孔子过世之后,其他弟子守孝三年,唯独子贡一人守孝六年。子贡当然也是君子,不过和子路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我们讲了子路和子贡的例子,但还没有搞清楚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君子。不过有一条可以清楚,君子一定是明白的人,君子应该是修道的人(至少是修身的人),君子一定是知道自己并且能够深刻认识自己的人。人应该怎样活着,为了什么而活着,人生百年不过三万六千日,忙忙碌碌,一个不知为何而活着的人,如何能够称得上是君子呢?谈到认识自己,那就肯定又涉及到一系列的哲学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类如何与大自然的一切相处等问题。我们说“易与天地准”,如果说圣人是看透天地万物并且与道合一的人,那么可以说《易经》就是圣人之言,《易经》就是君子修身、化凡为圣的法宝(当然要化凡为圣的道路有千万条),所以我们讲易为君子谋,正是为了讲明白《易经》是为君子修身服务的,《易经》正是君子修身的法门。

道路千万条,修身第一条。君子修身的法门很多,不单独是《易经》,而要通晓《易经》也有诸多法门,而占卦正是其中之一。但无论从哪个法门、哪个学派“进入”《易经》,都离不开修身,而掌握“天机”的人一定是内心清净的人,只有修身悟道的人才能清楚

北宋大臣富弼辞去官职以后,居住在洛阳,他与著名预测家邵康节关系非常好。有一天,邵康节来拜见他,退休后的富弼已经拒绝与宾客往来,唯独告诫门人:“假如是邵先生来,无论早晚,都要禀报。”
  这天恰巧富弼的脚有病,躺在小房间里,邀请邵康节到卧床前就座。邵康节笑着说:“别的客人能到这里来吗?”富弼也笑了,指着邵康节所坐的交椅说:“这几天生病,我内心七上八下,即使是儿子来,说完话后,也立刻就让他走。这一把交椅只是等你的。”邵康节看看左右没人,就说:“再拿一把交椅来。”富弼问为什么。邵康节说:“中午时分有位年轻人来看您,尽管您现在有病,但也要支撑着接见他。因为您百年后,由这个人掌握史笔,记载您的生平事迹。”
  富弼很尊敬邵康节,所以把他的话,看得很神圣。于是就告诫门人:“如果今天有客人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刻通报。”到了中午,原来是范祖禹来探望。富弼说:“我现在老了,想想自己一生碌碌无为,没有什么值得谈的。然而,我为人还算朴实,对朝廷也是忠诚的。将来写我的历史,一定会麻烦您,希望您稍稍留意。”

十几年以后,范祖禹被朝廷任命为修撰官,撰写《裕陵实录》,也包括撰写《富弼传》。邵康节是掌握“天机”的人,而富弼当然是君子,对于邵康节的“温馨提示”,作为君子的富弼当然能够心神领会。
  《易经》之所以不会为小人所利用,是因为小人是背道而驰之人,小人的品行大多多是任所欲为,好高骛远,见异思迁,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巧取豪夺,这样做当然是妄费心机;而君子多是心存善念、随遇而安、尽己所能、顺其自然之人,可以说君子与道同向同行之人,有《易经》相助,自然可以逢凶化吉,如虎添翼,心想事成。

《易经》是圣人之言,代表修身,而修身正是悟道的开始,而人原本是纯阳之体,无善无恶,古人说的“君子落得君子,小人枉为小人” 都是后天种种因缘的结果

不能明白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明白《易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