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凡四训》纵横谈 40 | 做梦

 周氏纵横 2021-07-23

 

我们在上一篇提到宋代名医许叔微的梦境,所以今天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谈“做梦”。

平时如果有人跟你说:“你做梦吧”;“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不要做白日梦了”。“做梦”一词在这里,多是代表贬义,而且还带有一丝嘲弄的意思。不过梦为何物呢?为什么很多人都对梦迷惑不解。几乎是人人体验过做梦,梦境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古人有“周公解梦”,今天有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梦境中出现的情况,可谓虚虚实实、似幻似真,让很多人费解。孔子说“不梦周公久矣”,但假如孔子梦见了周公,他能够在梦中和周公对话吗?他能够主宰梦中的自我吗?又如通过行善积德改变命运的了凡,他把控了自己的人生,但他能够随意设计自己的梦境吗?

梦大概可以分两类,一是好梦,二是坏梦。好梦又可以两种:一种是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或者是渴望已久的,结果在梦中出现了。有时候我们把“天天有好梦”作为祝福的话,“好梦”或许是很多人希望拥有的,可惜往往是“好梦易醒”。“南柯一梦”中前面部分就是“好梦”,这是引路人用梦境的方式告诉主人公的人生命运。还有一种好梦是源于对某一件事坚持已久来自内心深处的反射,也有人理解是上天对执着的反馈。例如了凡许愿行一万件善事,因为他把行善形成了日常行为习惯,但在衙门中无善事可行,所以就在内心发愁如何完成一万件善事的时候,他梦见神仙说:“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了凡对梦“心颇惊疑”,后来幻余禅师解析说:“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对于神仙的解析,我们可以理解为凡先生长时间行善在心底形成的自我意识。了凡在第二节《改过之方》中也谈到“梦境”:“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这些都是“好梦”。我体验过类似的梦,在梦中念经,这不过是行为习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反射。关于“好梦”,大家应该都有体验过,不过多数人是一笑而过,对“梦境”并不较真。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弟子黄庭坚在梦境中找到了自己的前世,他心生感叹,做了一偈:“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看来,做梦也是有好处的。

“坏梦”也有两种:一种是恶梦。假如一个人常常做恶梦,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做恶梦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说无非是因为“缺德”,因为“缺德”,缺少管控和约束自我的能量,所以受到“精神之我”的谴责。有段时间,只要我是仰着睡觉,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我很快就进入睡眠,但不久之后便觉得身体不断往下掉,如同即将掉下万丈深渊,所以双手拼命挣扎,在一番挣扎之后才猛然醒来,在挣扎的过程中,大脑意识告诉自己不能掉下去了,醒来之后往往是一身汗。这是典型的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的表现,尽管这还不算是恶梦,但一定不是好梦;“坏梦”还有一种是怪诞的,奇离古怪,这还是把生活当中曾经出现过的、甚至是在内心出现过的多种要素,通过在梦中的“神奇”组合,再加上自我意识的编织仿造,从而形成千奇百怪的梦境,其实还是现实和观念的“另类”表现。

坏梦当然不如好梦,但好梦不如无梦,这是“好事不如无”的说法。常常做梦,无论是什么梦,只能说明身体有问题,这一点《黄帝内经》也有论述,不同的梦或者不同的梦境意味着某个部分出现了问题或者五行出现了不平衡。“庄子梦蝶”的故事引起很多人的思考,究竟人生是不是活在梦中呢?鸟巢禅师写了一首诗《来时无迹去无踪》送给白居易:“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红楼梦》一书讲的是整个家族乃至一个时代的繁华,但终归尘土,这是不是一场梦呢?我花了25年读红楼,近期才略略读完。内心的感受是最艰难的2020年过去了,人生的25年也已经过去了。但觉人人有红楼,事事似梦中,但无论如何,春风依旧。形成《读红楼》一诗:“空空似空终成空,悲欣交集有无通。繁华似梦梦中梦,有常无常各西东。

一般来说,心事多的人容易做梦,而且多是坏梦,常常做恶梦的人多是缺德之人;内心专一的人少做梦或者无梦,就算有梦也多是好梦,有德之人少做梦或做好梦。至于在梦中自己的言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身体言行尚不能掌控,想主宰梦境不过是镜中寻花、手中捞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