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邱汉桥《金秋无际》为什么这么“红”?跟阴阳五行有关!

 头条艺术 2021-07-23

原标题:《金秋无际》为什么这么“红”?跟阴阳五行有关!

原作者:人生北斗

2006年,国画大家邱汉桥创作的以香山红叶为题材的巨幅山水画《金秋无际》,

替下了原来悬挂的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松》,

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成为首幅人民大会堂收藏的描绘北京风光的画作。

国画大家邱汉桥《金秋无际》

以红之壮丽为元素的《金秋无际》为什么可以替下《松》?

它背后有着哪些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今天人体工程学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金秋无际》以及国画大家邱汉桥是在何情何景之下描绘出这么一幅惊为天人的宏篇画作的?

1

中国人为什么都喜欢红色?

众所周知,中国人喜红。

尤其是一到过年,大街小巷、鞭炮、春联、灯笼、衣服……红红火火。

当然不止过年,别的地方的“红”就更多了:

中国国旗国徽是红色的,故宫的城墙是红色的,中国结是红色的,开幕仪式的剪彩是红色的……就连咱们最爱的“毛爷爷”也是红色的。

中国人为啥对于红色如此狂热?

难道只因为红色代表吉祥和喜庆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对一样东西的偏爱能够从一而终(从古至今),绝非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这久到啥时候呢?

你别问,问就是从远古时期开始。

咱老祖宗的眼里就对太阳、火、血液充满了星星状的崇拜。

他们崇拜太阳,跟我们现代年轻人相信光一样。

学过生物的朋友都知道,植物可以通过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进而使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而有机物又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自然包括人。

另外,太阳散发的光与热能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同时也是力量的象征。

而崇拜火是因为火能驱赶野兽,崇拜血液是因为血代表人的生命。

所以,你发现没有,这三者都是红色。

刚刚说了此事不简单,那么其实也有简单的原因,就是因为——

红色更容易从大自然妈妈中获取。

比如,红花、朱砂、苏枋、茜草等等,这些都能提取出红色。

所以古时候留下来的很多壁画也都是红色的。

而且,人们对红色的喜爱还与《易经》有关。

古人爱红色,在周朝时就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正是因为《易经》的出现,它是周朝时出现的一本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

在此基础上,它又演变出了阴阳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规律。

到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五行又被配以五德。

这五德又是啥意思?

意思是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并用五种颜色来表示:

金为白,木为青,水为黑,火为红,土为黄。

也就是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每个朝代都有对应的颜色。

前面也说了,周朝人们对红色爱得深沉。

具体有多深?来,人体工程学也为大家八一八~

周朝推崇火德,而火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

于是周朝人民在这股国家浪潮中,也对红色日渐迷恋,不可自拔。

就连办丧事都选择在早上太阳刚出来,日照朝霞漫天的时候。

打仗用的马匹也是红色的,似乎这样就可以多几分胜算。

祭祀先人的牛、马也要用红色的。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止哦!

周朝甚至连地面也要涂上红色,称之为“丹地”。

俗话说“近朱者赤”,我说的是字面意思,受到五德影响的东汉、唐代武周时期、宋朝和明朝都是推崇火德,国色亦为红色。

除了这些朝代对红色偏爱以外,其他很多不是火德的朝代同样也极为推崇红色。

当然,这个大功劳必属我们的大圣人孔子。

孔子曾说,红色乃大雅之色,代表正统。

于是乎,从浪子和流氓一跃而成为流芳百世的千古一帝刘邦,为了把自己的身份装得高逼格一点,就把自己称之为“赤子之帝”。

而后来的龙袍也演变成红色的。

宫殿的柱子都是朱门彤柱。

就连打仗时身披的戎装也是红色的,活脱脱的一片红海,没开战就能亮瞎敌方的眼睛。

从此以后,红色几乎就在一众颜色中独领风骚,一枝独秀,成为人群中最亮的那个崽(色)了。

它作为华贵与喜庆的代表,开始渐渐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深受大家的喜爱。

不过真正把红色运用于生活的还是在明朝,明朝人将红色与生命的延续放在一起。

如结婚、生子、大寿等喜事都用红色装饰,而这些在明朝时形成的习俗直至今日也一直在延用。

即使到了清朝,满人喜欢了黄色,即有“崇黄”的传统,让黄色在当时掩盖住了红色的风头,比如八旗就是以正黄旗为尊。

不过满族汉化程度很深,皇帝大婚时,婚房采用的装饰用的全部都是红色。

所以,红色哪是那么容易可以被替代的。

而当代的崇尚红色,其实不用多说了,你瞧瞧大街上的女生,十之八九的口红颜色都与红色有关。

就这样,红色成为了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所以,中国红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而像中国人民大会堂这样重要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红色。

比如占据大会堂一方领地的《金秋无际》,正是红的壮观。

2

别样红之《金秋无际》

《金秋无际》由著名国画大家、思想家邱汉桥执笔所作,该画长5.3米,高2.1米。

该画足足创作了2个多月,描绘的是北京秋天的香山。

朱砂渲染出了鲜艳的红叶,潺潺清泉弯曲流泻。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据介绍,《金秋无际》替下了原来悬挂的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松》,成为大会堂首幅收藏的北京风光作品。

咦?《金秋无际》为啥能替下《松》呢?

其实主要是因为画作所在的位置——浙江厅、广东厅之间的空地是专供游人照相的场所,墙壁是棕黄色麻面的大理石,《金秋无际》符合这里的环境,更符合时代精神与当代审美情趣。

《金秋无际》广受国内外来宾的欢迎,至今为止,已经数不清和多少人合影过了。

当你观赏这幅鸿篇巨制时,你一定会被它那壮美而深沉的红所感染以及震撼。

它就如一块巨磁,瞬间就会红透你的意识,甚至红透你的情感,让你深深为之着迷。

它的穿透力也极强,就如一股来自火山即将要喷涌而出的火红色岩浆,但它又比岩浆多了一份人文的温柔气息,让你在震撼中感受着深深的文化韵味。

它的红就如香山秋叶与江南红梅的微笑,但它又比她们笑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热烈。

……

著名国画评论家王镛说,国画大家邱汉桥《金秋无际》所描绘的霜林红叶,为“红的典范”。

人体工程学认为,这正是思想家邱汉桥的著作特色吧。

国画大家、思想家邱汉桥打小生活在南方,而大部分时间又生活在北方。

著名国画大家,思想家邱汉桥

生活中的南北交融性,使他的作品风格既有南国田园的婉约润雅,又有北国山峦的雄浑凝重。

将中国经典的传统哲学思想及传统绘画理论与现代艺术思想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北势南气”独特的艺术体系。

他的画既有古代传统的文人思想,也有现代人的审美气息。

宁静幽远的意境和纯化的艺术语言,在多变的水墨世界中从容地传达出中国诗人吟咏千载的心物交融之美,突出了“势”、“气”、“神”、“韵”的绘画美学最高点。

而为了这幅经典红的巨幅山水国画,国画大家邱汉桥曾在北京香山生活、观摩、写生,创作了八年,对香山秋叶的红熟烂于心,早已积淀了深厚的绘画冲动和对红色深刻而独特的理解。

他大胆运用自己所创立的“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开创性地绘制出了这幅红得令人惊叹的宏篇大作。

而《金秋无际》对红色的运用和创新,立意高远浪漫,构图大胆精致,提神鼓劲,陶冶情操,能够很好地激发我们昂扬向上的情感,充实我们奋发有为的意志。

所以说,不管是国画大家邱汉桥的画,还是他自己本身,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对红色的特殊认识、认知和情结。

同时,也说明了红色的深厚韵味。

3

尾声

最后,人体工程学想说:

咱们中华民族喜欢红色,不仅在节日庆贺等场合用红色,在婚俗礼乐等场合用红色,红色还有驱邪逐疫的功能。

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完美的色彩,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爱用红色来代称。

而这些民族心理成了定势,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国旗也是红色的,在国际舞台上,红色更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