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头山视窗》】澧州人的福音:清粼粼的兰江水流贯亮崭崭的澧州城

 城头山视窗 2021-07-23

《城头山视窗》2016-2017年贺岁刊“特别策划”

《城头山视窗》2016-2017年贺岁刊封面封底目录


河湖连通 一碧兰江美新城

——澧县兰江水利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走笔

文/图 易宗明 蒋俊元

水是灵动的,滋润万物。择水而憩,临水而居,自古就是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和亘古不变的规律。一座城市,甚至一种文明,也往往因河流而诞生,因河流而繁荣,因河流而伟大。生命因水而丰润,城市因水而灵动,生态因水而秀美。


踏上5500米长的澧水风光带,但见碧波荡漾,云烟辉映,赏花草而游亭榭,看日落以观月升,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2014年10月,澧县兰江水利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6000万元,于2015年8月建成了集防洪保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澧水风光带。因为有水,于是风景里就有了潺缓的温柔,亦便有了通透的灵性。

这项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大型公益性工程,仅仅只是澧县河湖水网连通生态水利工程的序幕。在未来的日子里,澧县兰江水利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还将完成引澧济澹济涔,老城区三线活水,栗河、襄阳河清淤截污,新城区引水及水生态景观五个项目的“河湖连通”工程。如今,“河湖连通”率先启动了栗河、襄阳河生态治理工程,拉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生态攻坚之战大幕。

河湖连通 “三水四湖”润澧州

洞庭西滨的澧县,古称澧州,亦有兰城的雅号。澧县水乡泽国,沟港纵横,湖泊众多,澧水、道水、澹水、涔水、松滋水五条河流贯通境内。屈原曾在此高歌“沅有芷兮澧有兰”,柳宗元盛赞 “州之美者,十七八莫若澧”, “城池之祖,稻作之源”的城头山,更是把中华5000年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河湖连通与人水和谐在这里相得益彰。


澧县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生活污水、垃圾、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湖中的数量增多,导致水环境逐渐恶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县委、县政府在加强水资源环境整治的同时,近年来又在全县启动了澧县河湖水网连通生态水利工程,即连通澧水、澹水、涔水与北民湖、宋鲁湖、杨家湖、马公湖等“三水四湖”。

澧县河湖水网连通生态水利工程是县委、县政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生态文明城市,提升城乡宜居环境而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工程主要分布在澧水左岸张公庙以下及松滋河系澧县所辖堤垸保护区,西起王家厂、大堰垱、城头山,东至官垸,北缘涔河北岸的金罗、梦溪、如东,南至澧水北岸及澧南。区域总面积1238.7平方公里,工程估算总投资9.04亿元。这项浩繁的工程,由澧县兰江水利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项目通过雨污分流、清淤截污、防洪排渍、水系连通、滨水慢行系统、文化创意等工程,建造居民亲水风光带,铸造亲水平台,最终达到水安、水净、水流、水亲、水游、水城的治水目标。

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是建设生态澧州、美丽兰城的有效载体。实施河湖连通供水工程,作好水文章,对津澧新城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富民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兰城新韵 栗河襄阳河绽新姿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改善水资源环境,特别是栗河、襄阳河的水环境,是县委、县政府多年来励精图治的项目。


栗河即兰江,俗称“逆河”。悠悠澧水自武陵山脉东下,切山破岭奔腾到下游澧阳平原时,因流势放缓始有分汊。兰江就是澧水的第一条分汊河道。它南绕澧城后,向东穿多安桥、过十回港,蜿蜒飘荡在澧水三角洲平原上,最后在大围垸与来自松滋河的一条支汊河道迎头相会。松滋河是清同治年间荆江南岸决口形成的长江分流水系,它自北向南闯入澧县境内,澧县人称之为“北水”,西来之澧水则被称为“西水”。兰江正处于这两水相会、相通和相拥的地方。

1954年大水后,澧县人民经过二十余年奋斗完成了“松澧分洪”、多安桥堵口等水利工程,将兰江和松滋河在澧各支汊的进水口全部封堵。从此,兰江和松滋的支汊便遭废弃变成故河道。

现在,栗河和襄阳河成了贯穿县城的排污兼有城区雨水调蓄功能的内河。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面源污染排入,导致栗河、襄阳河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无法置换干净水源,致使水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已严重危害到了城区人居环境。

2016年3月7日,河湖水网连通水景观设计研讨会在澧县水利局召开。北京土人设计团队以“兰城新韵·梦里水乡”为城市发展理念,将“海绵城市”的“进得来、送得出、留得住”主旨贯穿在河湖连通水景观设计理念及三线规划准确定位中,欲将兰城打造成海绵城市的典范。

3月10日与3月31日,县委、县政府接连在县规划数据信息中心召开了河湖连通水网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审查会。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主要领导分别参加,认真听取了北京土人集团的水景观设计汇报、县水投公司的总体方案汇报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议。项目以“海绵城市”理论为规划理念,突出核心“兰城”主旋律——北线建成生产的海绵,重点打造果林陂塘、郊野休闲风光,突出田园赏景和健康运动特色;中线建成生活的海绵,重点打造城市生活、科普休闲场所,突出休闲生活、科普体验特色;南线建成文化的海绵,重点打造老城记忆、旅游休闲景观,突出兰城新韵、梦里水乡特色。

     12月13日,澧县专题研究了河湖水网连通工程关于河湖水网连通生态景观、生态水利、老城区三线截污排水工程等相关设计方案。县委书记邹如龙指出,河湖水网连通工程就是要将澧县的水做出特色,做好做活饮水、治水、玩水三篇文章,要根据实际拿出规划思路,确保形成特色。

栗河和襄阳河工程的重点是新建及改建引水闸和排水闸,以及老城区北、中、南三条活水线和新城区引水线;对栗河和襄阳河进行清淤。具体项目是:首先,建设引澧济澹济涔线,即由张公庙兔子口、幸福闸分别取水,汇入荣涔排渠,至八支闸处向东转大坪排渠至十回港入澹水(涔水),长约16.6公里。其次,完成老城区活水线,分北线、中线、南线三条活水线路分别向老城区引水,即北线从群星闸引水,跨回水渠后向北至黄泥岗,然后折向东进四干排,经五支排入行政中心,穿澧浦北路,从680入澹水,长约9.9公里,投资4064万元;中线从群星10组分水向东,穿工业大道,经运达机电城入翊武公园,进徐家长堰折向南,从大西门出栗河,长约4.4公里,投资1227万元;南线即栗河、襄阳河、老栗河,长约6.7公里,其中栗河投资41997万元,襄阳河投资5341万元,老栗河投资502万元。三线总长约21公里,总投资53133万元。再次,完成新城区引水线。在襄阳河宝塔社区段新建分水闸向新城区引水,与新城区排涝渠系和规划建设的湿地区连通,再向东经上福桥出澧水,长约8.2公里。

2016年5月,澧县河湖水网连通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发布了“关于实施澧县河湖水网连通生态水利工程的通告”。与此同时,通过一次次召开调度会,栗河、襄阳河两岸的征地拆迁工作在澧西、澧阳、澧浦、澧澹4个街道办范围内已经全面启动,引澧水进栗河的分水闸也在紧张施工,工地现场热火朝天,机声隆隆,一片繁忙的景象。

此项工程完成后,县城及其周边区域内将形成一个水体交换自如、水资源余缺互补的生态水网系统,将为津澧新城平添一分诱人的秀美与和谐。

梦里水乡 以城为根文为魂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了津澧融城发展的要求,将津澧新城定位为连接江南江北、辐射带动湖区的省际交界地区中心城市。


澧州已有千余年历史。为让古城彰显活力,县委、县政府对县城区域进行了高起点的规划设计,确定了“以文为魂,以水为本,以城为根”的设计理念。在老城区三线活水的基础上,通过功能区划定位,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打造城市滨水公园,提升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在近期的栗河、襄阳河整治建设中,除了清淤引进活水外,还将对现有的硬质驳岸改造成台地和自然生态绿坡,沿河建设绿化带和自行车道、亲水平台、名人文化长廊、音乐草坪码头、兰花园、慢行步道、水乡风情一条街、滨水休息楼亭等,北岸一侧体现文化,南岸一侧展现记忆。南、北、中三线定位为海绵城市核心走廊、城市功能组团的维系纽带、市民休闲游憩的活力绿道。

在栗河西段建设台地乡土植物园、滨水彩色走廊、兰江花圃;在中段建成名人文化长廊、景观休闲水岸;在东段打造兰江公园滨水步道、水乡风情街、古城公园。兰江桥、遇仙桥、多安桥三座桥头广场,将与凤凰堰风雨廊桥、名人文化长廊、儒家文化墙、澧州八景文化廊、滨水休憩亭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这些工程项目完成后,既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亦能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生态效益方面,彻底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形成绿色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功能方面,完善城市休闲游憩功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亲水空间。文化传承方面,为澧县地区悠久而丰富的文化提供一个集中展示和传承的平台。社会效益方面,可以调蓄洪水、防灾减灾,带动以湿地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并加快津澧新城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从而成为撬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杠杆。

随着栗河、襄阳河河湖连通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一幅兰城河湖互济、人水和谐、碧水蓝天的水乡画卷将更加精美壮丽!

公众微信号关注:城头山视窗

主编微信:城头山视窗 ;《城头山视窗》,一份关于澧水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刊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