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扶贫36计】澧西街道向阳社区:产业链伸 群众奔向康庄道

 城头山视窗 2021-07-23


产业链伸 群众奔向康庄道

——澧西街道向阳社区产业扶贫模式

向阳社区地处澧县澧西街道中北部,集雨面积2.8平方公里,辖13个居民小组。有居民505户18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75人。如何让贫困户稳定脱贫,始终是困扰社区支居两委干部的心病。

产业扶贫是最有成效、最有速度、防止返贫的最佳脱贫方式。曾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因此,着力产业扶贫不仅能带动当地富起来,还能激活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起到立竿见影、持续稳定的脱贫效果。

建水稻种植合作社   拓宽脱贫增收渠道

为了加快产业发展,向阳社区居支两委干部想方设法筹资280余万元,于2019年3月注册成立了从事优质稻和优质油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经济实体——澧县金五池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一成立,便吸引了社区358个农户(包括22个贫困户)带土地入社,入社农户占全社区总农户的73.3%,实行了有耕地贫困户的全覆盖。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社员土地分红每亩不低于500元,在合作社务工人员工资每天不低于130元,合作社纯利润的25%上交社区。贫困户带土地入社75.5亩,产生土地分红效益3.775万元,户均1700余元。11组贫困户夏先益,带土地3.2亩入社,在合作社务工23个,取得经济收入4590元,人均增收近2300元。通过合作社开展产业扶贫,稳定和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户均增收近3000元,人均增收近千元。澧县金五池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贫困户缺乏技术和资金的困难,坚定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有效的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

“子母车间”到农家   扶贫巧插“富贵花”

为解决农户的土地入社后,闲散的妇弱劳动力增多无就业门路现象,支居两委又把目标瞄准了加工业。经过考察,在县林业局领导的积极引导下,挂靠临澧芷兰仿真花公司,自筹40余万元,以闲置的老村部为厂房,于2019年6月注册创办了新型扶贫车间——澧县永盛花画工艺品制造厂,订单生产仿真花草。现花厂有各类机器设备10台(套),装机容量42KW。

2019年,工厂的订单额达到400多万元,在厂里固定上班的居民有13位,其中贫困户3人,平均每月工资报酬在3000元左右;吸引本社区和周边村居居民200多人领料在家串花,其中贫困户40多人,并且给贫困户串花工资上浮20%。贫困户易宗珍、赵从明在厂上班,每月工资3000多元,伍晓珍在家串花每月也能挣到600多元。促进了贫困户脱贫速度,增加了居民收入,圆了群众在家门口上班,不出家门就业的梦想。现在,永盛花画工艺品制造厂每月能为社区集体经济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每年能为社区居民增加工资收入100余万元,预计每年为周边居民增收120多万元。全社区除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保障外,其余贫困户均可在今年退出贫困行列。

体经济壮大,民风纯了,干部“存在感”强了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向阳社区以产业发展为重,大力培育壮大符合实际情况、有收益的产业,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如今的向阳社区,居民富了,社区集体经济壮大了,民风纯了,社区干部“存在感”强了,到处呈现赛致富,争荣誉,比家风,一片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为进一步稳定扶贫产业,向阳社区将积极开展“品质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六大强农行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带领社区居民(包括贫困户)奔驰在产业发展大道上!◆

(联系人:肖超云 电话:13875104996)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