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教材|《化学社会学》乔世德、 王德胜主编(1991年版)

 翰墨书海 2021-07-23

《化学社会学》乔世德、 王德胜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化学社会学》作者简介


       王德胜(1942年-)南开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北京科技哲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授。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曾出版著作:《科学史》,《自然辩证法范畴论》, 《九十年代前沿科学》 ,《系统科学新论》,《中国的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化学社会学》(与乔世德等合作)等数十部,论文数十篇。

        乔世德(资料缺失)

《化学社会学》内容简介


       科学社会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热门课题。作为科学社会学一个重要分支的化学社会学,也正在方兴未艾,但作为反映化学社会学全部内容的专著,国内书林中尚未见到。本书共十五章,探索了化学化工与社会的种种关系,阐明了化学化工的社会历史变迁和地位,化学家和广大化学工作者的社会角色和功能等问题。

《化学社会学》序


       科学社会学研究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它是一系列新兴交叉学科的总结。这些,来正在引起国内外科学家、哲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在许多学术交流活动中,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用科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去研究化学、化工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化学化工工作者、化学哲学工作者们研究的新课题。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元素组成、不同层次的结构及其反应和变化以及其他性质的科学。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周期表上新元素的发现和制备估计不会很多,而新分子、新化合物和新材料的发现和研制则将会以超指数的速率迅猛增长。到2000年新化合物和新材料的发现和制备估计将超过2000万种。化学在九十年代面临如此迅猛的发展,是由于化学是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它和能源、材料、农业、医药卫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与检测以及日常生活、国防建设都有紧密的联系。化学、化工在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了二十一世纪,它的重要性还将继续提高。

       从物质世界的进化链来看,由层子到基本粒子到原子核到原子可称为物理进化; 由原子到分子到生物大分子可称为化学进化; 由生物大分子到细胞到生物个体到种群可称为生物进化;  再到人类和人类社会可称为社会进化。在这四个进化链中化学也是承上启下的一个中心环节,所以在学科政策上如果忽视化学这一环节,只重视物理学和生物学,那么在基础科学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和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都将由于 "瓶颈作用” 而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化学社会学要进行探讨的课题。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委员会,近几年来组织国内一些化工工作者和化学哲学工作者,共同开展了化学社会学的一些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编著了《化学社会学》一书。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十分有益的工作。在《化学社会学》这本书诞生过程中,编委会不仅重视组织化学化工工作者,化学哲学工作者共同合作,广泛探索,而且特别注意面对新技术革命的形势,努力结合我们的国情,既重视理论探讨,又注重实际,研究了我国化学化工在制订"八五计划"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书中还探讨了世界化学、化工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以及我国化学化工的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探索了化工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科技人才培养、科研和应用关系等许多化学社会学问题。

       在现代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中,《化学社会学》的诞生,只是一种初步探讨。它将与以前出版的《化学哲学基础》、《化学思想史》和《化学方法论》等著作配套,成为化学哲学的一套系统著作,全面反映我国现阶段化学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当然,作为一种初创,《化学社会学》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化学社会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唐敖庆、卢嘉锡、徐光宪

1991年3月

《化学社会学》前言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她一开始就是彻底革命的,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还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热力学和蒸汽机,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生产大发展,内燃机和电机,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建成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物质文明。二十世纪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巨大发展,使人们在能源、交通、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类不断地向海洋和太空进军,在生物和医学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已跨入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在按指数规律增长,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知识的世纪,将是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的世纪。

       在人类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中,化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化学不仅从科学技术角度,在能源、交通、宇航、材料、生物工程、海洋工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化学还能在经济领域里发挥作日本经济起飞时,化学化工和与之密切相关的企业,占75%,德国的战后恢复,把化工作为带头的经济工业。化学化工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大化工企业形成的社区和文化圈,在人们的装束、社会心理、交往等水平上,表现出现代社会文化的特征,在现代化工的控制室中,看不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鸿沟,工程师和操作工都共同在和谐的优越条件下工作,表现出现代劳动中没有“蓝领”、“白领”差异的新的分工情况。这种状况将产生极为深远的社会影响,从中,人们可以看到未来美好社会的雏型。

       化学化工的高度发展,在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美容、服装、发式等许多方面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从而影响家庭的结构和整个社会深层的结构,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的结构与功能,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国家的政体与国体,影响国家和民族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看,化学化工比其他自然科学理论是更直接的生产力。它的发展会影响整个生产关系与社会上层建筑。

       化学化工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所以化学化工要为社会现代化服务,整个社会都应当关怀化学化工的发展,并能从中获益。

       我国的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有机物化工、稀土化工近年来有巨大的发展,取得了很高的“双效益"。完全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四化建设中,它们将仍然是基础的领先的行业,也将是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其与社会进步的密切程度,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

       基于以上种种理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委员会的同志们,经三年多的努力,撰写了《化学社会学》一书,探索了化学化工与社会的种种关系,阐明了化学化工的社会历史变迁和社会历史地位,论述了化学家和广大化学化工工作者的社会角色和功能,说明了化学化工共同体的重大作用,讨论了大化工企业的发展战略、宏观布局和企业文化的一系列问题,研讨了外国化学化工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现实情况。

       毫无疑问,对化学社会学的研究,我们才刚刚起步,希望通过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编者

1991年3月·北京

《化学社会学》后记


       《化学社会学》是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委员会组织编著的,是继《化学哲学基础》、《化学思想史》、《化学方法论》、《化学家传》等著作之后,又一部理论专著。

       科学社会学,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热门课题。作为科学社会学一个重要分支的化学社会学,也正在方兴未艾,但作为反映化学社会学全部内容的专著,国内书林中尚未见到,我国化学哲学工作者,近年来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化学社会学的课题,并于1989年3月,在山东齐鲁石化公司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化学化工哲学学术讨论会上,专门讨论了化学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化学社会学》 一书,就是在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集体撰写而成。

       我国化学社会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受到著名化学家、化工专家的重视与支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敖庆教授、副主任委员卢嘉锡、徐光宪教授指导了全书的编著工作,并出任本书编委会顾问,亲笔作序和撰写有关章节。著名化工专家、化工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勤汉教授亲自参加全书的编著工作并担任编委。

       参加本书编写的同志是刘凤朝、廖正衡(绪论)、王德胜(第一章),王玉生(第二章),赵万里(第二、三、七章),岑士榜、杨慎居(第四章),魏天俊、乔世德、刘立(第五章),盛根玉(第五、十章),李如一(第六章),李三虎、傅寿宗(第七章),周秋蓉、纪素珍、郑成敏(第八章),边克忠(第八,十二章), 张勤汉、李德宏(第九章),闵龙昌(第十章),张道民(第十一章) ,陈希长、项浙学、郭传杰(第十三章),武源、丁文宽、肖自立(第十四章),杨立民(第十五章)。

       在组织本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工部、中国石化总公司、齐鲁石化公司、杨子石化公司、金陵石化公司、九江化工厂、云南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向上述单位和有关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化学社会学》目前还在初创阶段,再加上编者水平有限,缺点错误一定不少,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1991年3月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