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萌芽到开花,不敢忽视暖棚葡萄的这些细节

 一起葡萄 2021-07-23

很多朋友把萌芽后到开花前叫做展叶期,关于展叶期的时间节点很多资料都不一致,实际上农民朋友真正关心的是从出齐芽到开花这段时间的管理细节。

暖棚对于葡萄来说意义在于通过设施的投入,仿造出类似于春天的环境让葡萄生长已达到早熟和错峰上市并多卖钱的目的。立冬才落叶,小雪到大雪节气之间上棚,遇上入冬晚甚至不得不带叶蒙棚,一个月后就要发芽,休眠期严重不足;上棚后的暖棚(温室)葡萄冬至发芽,小寒长叶,大寒开花,无论上棚早晚,暖棚葡萄在一年中光照最差,温度最低的时候发芽和生长,并完成花前的发育,树势衰弱是暖棚葡萄的共同特点。这一时期有三点硬伤:

1.气温可以通过塑料膜和锅炉等辅助措施增加,但光照时长不足却永远是这一时期的硬伤。

2.气温的提升相对容易,但地温的提升要难得多,地温低导致吸收量不足是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硬伤。

3.室外零下,室内25度以上,大棚内的环境不得不封闭,透气性不足导致气体交换不畅是这一时期的第三个硬伤。

本来就衰弱的树势,再加上光照不足,吸收量不足,气体交换不畅三大硬伤,就像一个睡眠不足而且吃不饱的人,长期在阴暗和空气污浊的环境下工作,不得病已经不错了,要想长出高质量的葡萄就更舒适难上加难。正因为难,所以暖棚葡萄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其实凡是价格高的产区,葡萄都无一例外的质量一流,农民都无一例外的更加注意管理细节。这些细节仔细总结的话无非是水肥,温度,枝蔓,病害四大方面。

水肥方面

萌芽期主要是发育枝条和叶片,强壮的枝条和叶片储备的营养更多,营养运输的能力也更强,所以果实的膨大和着色就会更好。树势衰弱,缺少光照,吸收量又少的前提下要想让枝条强壮我们要注意如下细节:

第一,有更多的根系

根系对于营养吸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暖棚的地温更低所以根域面积更小,所以要尽量的减少单株的负载量才能满足葡萄园对营养的需求,所以暖棚栽培的主旋律是宽行和密植。暖棚浅层的地温相对深层的土壤回升更快一些,所以我要侧重培养浅层的根系。

1.伤流前浇大水保证底墒充足,其后的浇水基本以中水为主。

2.伤流后期开始沿着老根系的外侧开沟喂有机肥,每亩400-600斤。施肥后沿着施肥沟浇中水冲施筑基组合,新生根系周边环境的改善可以让新根长得更好。

3.等到20--25天后,新生根系中比较粗壮的几条根系会开始老化,并沿着老化的位置再次生出新根,这时我们沿着上次浇水位置向外10--15公分,再次中小水滴灌筑基组合会很好的帮助葡萄第二代根系的生长。

第二,根部温度更高

地温6--7度老根系会苏醒和吸收更多营养,地温13度会生长出新根系,随着低温的不断升高,新根系的吸收量会越来越旺盛,所以地温和新根是营养吸收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升地温的关键是学会浇水,但纠结点恰恰在浇水上。

1.每次浇水后不锄地保墒,而是撒施草木灰等更容易吸收太阳能的黑色物质来提升地温,等地温恢复到13度再划锄保墒。

2.萌芽后浇水不能太大,更不能太勤。水太大地温恢复慢,浇水太勤地温恢复更慢,必要的时候农科水大也不能浇的太勤。如果未来七天是晴天,水可以略大,如果未来有阴天就谨慎浇水。

3.阳光的照射是地温恢复的主要途径,蒙黑膜会阻挡阳光照射,但不蒙黑膜会增加湿度,导致灰霉病的爆发,蒙白膜可以二者兼顾,但白膜会除草。不断地纠结中我们发现,黑膜曲弓烤地是目前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三,营养充足合理

施肥不仅仅要用量合理,营养搭配更要合理,葡萄萌芽后发育枝条和叶片,对磷钾肥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氮钙和镁的需求量却不少,所以我们一般按照下面的方案施肥:

1.伤流后期开沟施有机肥的时候每亩加40--50斤复合肥,这样复合肥中的磷钾肥就基本可以满足葡萄枝蔓早期生长发育的需求。

2.萌芽后及时冲施硝酸钙镁可以同时含有这三大元素,硝态氮吸收快但水溶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导致地温下降。

如果土壤中钙镁含量比较多,酸化不是很厉害,可以在这时冲施生化黄腐酸(糖蜜粉),不进可以补充氮肥,还能缓慢提升地温。

3.拉开果穗后如果树势偏弱叶片发黄的话,最好冲施小分子腐殖酸+平衡肥或者冲施赐喜儿来增强树势。

如果树势中庸合理的话最好这时冲施高磷肥+小分子腐殖酸,正式开始花前管理的准备工作。

如果这时树势偏旺的话(暖棚几乎不可能在此时旺起来),最好在冲施高磷肥的基础上搭配有益微生物菌剂和小分子腐殖酸,这时的微生物可以帮助消耗土壤中的氮元素,避免营养过多导致落花落果。

温度方面

暖棚的温度管理要求气温和地温协调,还要求气温和夜温协调。这时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地温越高越好,而气温就要分三个阶段。

1.绒球期开始先降温,这时浇水并开大风口降温可以延缓早期萌发的新芽的生长,3--5天后,中晚期的芽会逐渐萌发并赶上来,萌芽会相对整齐,后期管理会更方便。

2.理论上新梢出齐后开始升温,葡萄在这时进入旺盛生长期,实际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地温必须和气温协调,浇完水不能马上升温,一定要等地温恢复再升气温。

3.夜温尽量不低于16度,再低酶的活性下降,营养的回流和积累就受影响;温差最好保持10--12度,这就要求根据气温来确定夜温。

如果遇到阴天或者雾霾,夜温最好随着一起下降,不低于12度就没关系,这时温差比夜温重要。如果夜温低于12度,就要先保证夜温再考虑温差了,这时升温块,酒精,小锅炉就派上用场了。

枝蔓方面

暖棚葡萄的几个硬伤导致前五片叶子的叶面积远小于同品种的露天葡萄,叶子小光照时间又短,那只能通过多留叶片来满足营养需求了,所以暖棚葡萄的摘心不宜过早,更不能套路化。这时我们要根据树势选择摘心时机;

1.如果树势很好,果穗很快会拉开,这时我们需要把棚温调高2--3度,帮助拉穗,当果穗拉开后见花摘心,暖棚葡萄的花期很难一致,所以摘心要随时进行。这时一般是穗上6叶左右,轻摘心更有助于坐果,留下的叶片小于鹅蛋。

2.中庸树势一般花前7天摘心,这时果穗的花苞开始膨大发黄,但还没有开花,果穗和枝条的夹角一般是135度左右,但还没有完全下垂。这时最好重摘心,留下的叶片大于拳头。

3.如果树势不好我们就必须限叶片数和限制产量,叶片数要和吸收量协调,花序数要和叶片数协调,所以严格限制单穗重,同时早摘心来复壮枝条。

一般提前到穗上4---5叶摘心,重摘心更合适,留下的叶片大于拳头,这时摘心还可以帮助助拉穗,摘心后必须同时修穗。早摘心也有底线,至少要有5片以上正常叶面积的叶片才能满足枝蔓发育的需求。

病害方面

这一时期主要病害是灰霉病,还有其他次生感染,穗轴病,黑痘病,溃疡病... ...,还有蓟马,绿盲蝽,螨害... ...。

1.防好灰霉是第一要务,常规预防方案比较多,但常规的治疗方案我喜欢 菌思奇 /健达 + 抑霉唑 / 辛菌胺。比打药更重要的是降低湿度,而降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地膜覆盖。所以我们要在地膜覆盖和提升地温之间选择二者兼顾的方式---曲弓烤地。

2.摘心后,要注意喷一遍白腐药,因为伤口比较容易潜伏白腐病和溃疡病,所以这时健功 + 四霉素比较好用,但切记巨峰系品种谨慎使用国产的苯醚甲环唑,药害的风险不是没有。

必要的时候可以再温度好且通风,并能很快干燥的前提下用氯溴异氰尿酸,但必须保证关风口前1小时干燥。

3.蓟马和绿盲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病害,因为暖棚的南北温差大,所以这些小虫的出蛰时期不会一致,绒球期开始,七天内两连击杀虫更彻底。暖棚空间相对封闭,没有外来虫源,所以只要第一代虫子打的干净,就很难再有下一代。

另外螨害在这时会出现,一般我们会在绒球期喷施杀卵为主的噻螨酮等,新梢出齐了喷施阿维菌素。我们要随时注意观察中上部的叶片,一旦发现就必须全力以赴杀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