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华勇:如何把话说到孩子心坎里

 彭华勇家庭教育 2021-07-23


很多时候,孩子小时候乖很听话,和父母的关系很亲密。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发现慢慢地,孩子有什么事不太愿意和我们说了,我们说什么,孩子也不太愿意听了。

进入青春期了,孩子不喜欢唠叨,更加不喜欢约束。这个阶段,如果双方沟通有矛盾,往往问题会激化,长此以往,孩子出现的教育问题也会更加严重!

那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呢?如何把话说到孩子心坎里?


 

其实,大部分人天天说话,却又不会说话!尤其是家庭幸福指数不高的家庭。回想下,热恋的时候,你和你对象说话,总体的原则是不是让对方听着很舒服,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同样的,对待孩子,说话也让人很舒服。

有效沟通其实很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说出你看到了什么,二、说出你的感觉,三、说出你的期望。


 

讲太多,可能还不好理解,直接看对话情况。假如有一天,孩子洗完头,把湿毛巾放你床上了,你原本很生气,可能当即批评孩子:你怎么可以把毛巾放床上?说了多少次了!

这样的沟通有多大效果,相信你也清楚,往往孩子心里也会很不爽。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

一、说出你看到了什么:床上有一块湿毛巾,会把床弄湿的。

二、说出你的感觉:我不喜欢睡在湿床上,那样很不舒服的。

三、说出你的期望:把毛巾放到毛巾架上晾干,好吗?


 

再比如,孩子忘了关水龙头,结果浴缸都快溢出来了。也许有些人忍不住:你总是忘了关水龙头,你想让家里发洪水呀?

当然,你也可以这样,

一、说出你看到了什么:看,浴缸里的水块溢出来了

二、说出你的感觉:水太多,容易溢到地上,湿漉漉的,会很不舒服。

三、说出你的期望:下次打来水龙头的时候,记得多留意哦。


 

所以,你发现没,很多事情发生了,我们没必要去批评,指责,要求,命令他人,我们完全可以把看到的客观事实说出来,而不是带个人情绪地评价他人,当我们说的是看到的客观事实,而不是说人的时候,对方也就不会感到指责和敌意,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说了看到的,然后,表达我们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比如:我不喜欢别人摸我的头。如果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我会感觉有些沮丧。


 

说出了你的感觉后,最后,表达你的期望,希望对方怎么做。比如,当我回家很累的时候,你可以帮我做家务吗?那样我会很开心的。

语言在一个家庭里,要么在传递爱,要么在传递伤害。所以学会爱的语言,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具体你也可以看看相关方面的书籍,比如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阿黛尔法伯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表达的时候,我们往往没那么快掌握,往往需要平时多注意,觉察。甚至,可以多读一读一些肯定积极的言辞,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希望对方怎么样?按照这个思路,沟通中往往避免了很多矛盾!

所以,愿每一个人都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坎里,让一家人的心幸福相连!


我是华勇,青春期教育问题第一杀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亲子沟通杂家。我信奉的原则是有效才算重要,会爱才是真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