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歙县许村村:乡风文明润人心 古镇新村展新颜

 木香草堂 2021-07-23

  许村村,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位于歙县西北21千米处,村域面积为2.442平方千米。近年来,许村镇许村村大力实施乡村文明建设,开展党建+特色旅游、乡贤文化、脱贫攻坚等,村容村貌极大改变,该村贫困人口316人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

  历史悠久古建成群。许村古名富资里,源于东汉,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南朝梁时,新安太守任肪看中富资山水风光,辞官归隐于此,后人为纪念这位归隐太守,改为任公村。唐朝末,尚书许儒徙居于此,嗣后经济繁荣,人丁兴旺,以许氏为主,改名为许村。1949年以前一直为歙北重镇,建国后,这里仍为区、乡、镇政府所在地,是歙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近200幢,而独具特色的古村落建筑群是其中的精华,尤以大观亭、高阳廊桥、五马坊为代表构成的16处元明古建筑群,为国内罕见,堪称古建之华。

  文风昌盛人文荟萃。许村历史上共出了1名状元,27名进士,无数举人,科举废除后又出了一门五博士、一族四院士。1927年由两淮盐运使许家泽创办的仪耘小学,仿南京育才小学校舍而建,推行完整的现代教学模式,一律免费,学生统一校服,其校训是“学做好人”。仪耘小学为国家培养出诸如中科院院士许根俊等大批学者、科学家、著名人士。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的普及,使许村文风昌盛、人文荟萃,为新时代许村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精神文明创新发展。结合许村深厚文化底蕴,依托“三馆一线”(即乡贤馆、历史博物馆、政德馆、箬岭古道红色路线),串点成线形成党建+乡贤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线。许村村整合村部资源,把法官工作室、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进行合建,依托现有家风家训,发挥乡贤+的特点,打造村级实践站,做实做强“五马清风”讲堂、“开学第一课”等活动载体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等红色阵地建设,邀请新时代乡贤30余人次现身宣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政德、廉政意识,提升干部整体素质,促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同时发挥党员新乡贤作用,把乡贤融入党建工作,以老带少,传帮带,近年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1000多人次。

  生活水平有力改善。许村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省级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大力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把文明创建融入古镇特色中来,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累计投入资金2889万元建设基础设施,其中投资村自来水工程40万元;投资3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20只;投资960万元建设古建筑消防设施;投资8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投资50万元拓宽许村基公路2000米;投资49万元建设许村古山下道路;投资15万维修宾公桥;投资360万开展许村村环境卫生整治;投资600多万元进行山洪沟治理,投资15万元建设公墓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投资建设,许村村发生了日新月异变化,原来的泥巴路,现在到处是水泥路、柏油路;原来没有人家有汽车,现在到处都是私家车;原来垃圾一堆一堆的在路上,通过绿化管理,现在看见的是庭院花;原来的河道漂浮物、杂草,通过河道治理,现在是河水清且涟漪,有力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打响了许村千年古镇的名牌。

  昔日的农家小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蓝图正在展开。(史玉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