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导员札记 | 我是你的老师,也可以是你的朋友

 有人在吗 2021-07-23

我是你的老师,也可以是你的朋友


一、我不想说,说了也不会被理解

军训结束不久,一次进课堂点名时,我发现军训时很听话的学生小A竟然旷课了,一时间感到很是生气和失望。我马上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一脸的疲惫和失落,我也没顾上问他原因,就是一通说教,他低着头听着,沉默不语。当天晚上,我随手点开学生QQ动态时发现他写到:“失去你仿佛失去了全世界,没有人懂我,我只想一个人静一静。我不想说,说了也不会被理解。”
一阵强烈的愧疚感袭来,我才发现我把自己放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去指责他的过错,却没有给他解释和倾诉的机会。我只看到了他旷课违反了纪律,抓住他的错误不放,却没有关注他背后的原因。纠正他的违纪行为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而关心学生成长,走进学生心里,尊重和理解学生亦不可或缺。
我太急于去塑造一个老师的形象,而忽略了另一个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身份。我和他们的年龄差也仅仅6、7岁,也谈不上有多少代沟,在工作上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在生活中也可以和他们成为朋友。如果能够作为朋友,他们能够愿意和我倾诉心事,愿意相信,我对他们的唠叨与劝导都是因为关爱,我对他们的指导与建议也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更好。如果他们能够感受到我不仅是一个布置任务、查课点名的老师,而是他们生活中,真真切切存在的人,一个会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成长的亲人、朋友,那不管对于我还是对于他们,都是莫大的幸福。

二、原来我们都一样

有了上一次的经历,我开始试着一点点地走进他们的心。从路边偶遇的简单交流,到进宿舍聊天的日常关怀,再到遇到困难的支持帮助。我努力地多与学生们沟通,让学生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借助开展新生团体辅导的机会,我深入学生群体,试着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热情洋溢、温柔腼腆亦或者沉默寡言,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不再是花名册上的名字和照片,也不再是军训场上穿着同样军装的某某,而是一个个真实又可爱的人。
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分享“初入大学的感受”、“描绘期待在大学遇见的自己”,学生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也和学生们分享了我的大学生活,有迷茫、有坎坷、亦有温暖和感动。在活动结束后,平时不大喜欢主动交流的学生小C迟迟没有离开教室,我看到他欲言又止的模样,就主动问他这次团辅的感受,他说:“老师,原来我们都一样,你在大学之初也会那么迷茫,我还以为只有我会这样。”
正如《和你一样》这首歌中唱到的“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哪怕有风浪,哪怕会受伤,风雨之后才会有迷人芬芳。”一句“原来我们都一样”,让心与心的距离靠得那么近,这份一样,是同样的彷徨和迷茫,是同样的成长的烦恼,是同样的对于未来的期待。这份一样,也将我从一个站在远处为他们指明方向的人,变成了一个和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成长的人。

三、我是你的老师,也可以是你的朋友

元旦前夕,学生们都在紧张地复习着功课,我监考回来后,却发现桌子多了一个精美的小纸袋,打开一看竟是学生亲手写的小纸条。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每一个小纸条,纸条上是学生们的节日祝福和想对我说的悄悄话,有一个小纸条上写到“老师,遇见你,我们感到很幸运,你用你的信仰指引我们前进的路,用你的励志故事鼓励我们勇敢前行,用你的体贴关心温暖着我们的心,2019,我们携手走过1/3,2020,我们要一起走,我们都爱您!”心像是被暖流包裹,全是温暖和甜蜜,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全都烟消云散。我也真切地体会到这份工作的幸福之处,只要是真心地付出,真心地爱学生,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

入职半年多,我深刻体会到了学生工作的不易,学生工作没有一套固定的法则,需要不断地摸索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寻找到权威性和亲和性的平衡。正如李萌老师在《辅导员如何在权威和亲和之间找到平衡》的文章中提到的,“辅导员的角色指向是权威性、角色的话语表达和呈现方式是亲和性。”对于我们年轻辅导员来说,找到这二者的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要把握老师的角色定位,以更高的站位、更认真的态度、更严谨的作风,做好思想价值引领、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学生中树立起权威性,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也要尝试着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心里,以学生更易接受的表达方式与学生交流,耐心细致、春风化雨,努力做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长路漫漫,未来可期。感谢我的学生们愿意信任我,愿意让我以亦师亦友的身份陪伴在他们左右。我也会继续坚守初心和善意,陪学生前行,伴学生成长,不负岁月不负卿。

作者简介

邹汶洋,中共党员,2019年入职,任山东大学(威海)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

文字 / 邹汶洋

排版 / 纪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