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骗术大师----黑卷尾

 ddli1963 2021-07-23

图片

黑卷尾  米高.明

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一群狐獴正埋头挖地,努力寻找隐藏在地里的昆虫,一只放哨的“哨兵”正警惕地四处张望,一只黑卷尾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与之相伴,突然,黑卷尾发现了一只盘旋在空中的老鹰,马上发出急促的叫声,这叫声马上引起狐獴的警惕,“哨兵”随之也发现了,发出警报声,所有的狐獴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惊慌逃回洞穴,逃过一劫。黑卷尾取得了狐獴的信任,于是,它就利用狐獴的信任来渔利,每次看到某狐獴挖出虫子,还来不及吃的时候,黑卷尾就发出急促的假警报,让狐獴四处逃窜,黑卷尾就轻松的飞下去,获取虫子。但套路用多了,狐獴也不是傻的,它们开始不上当了。于是,黑卷尾使出了最后一招,模仿狐獴“哨兵”的警报声,狐獴这就不能不信了,马上逃窜,黑卷尾轻松获利。黑卷尾就是这样,每一年的冬天,找不到虫子的时候,就追随在狐獴的后面,使用上面的骗术,重复使用获得食物。

在这个场景里面,黑卷尾先是利用急促的叫声获得信任,然后利用这种叫声来欺骗狐獴,这是三十六计里的“瞒天过海”,“无中生有”,当发现狐獴不上当的时候,就“偷梁换柱”,模仿狐獴“哨兵”的叫声,让狐獴上当。黑卷尾,不愧为鸟类的骗术大师!

它实施骗术的关键是模仿狐獴的叫声,问题就来了,鸟类进化出模仿其他动物的叫声的能力,有什么生物学意义?这种行为是怎样演化而来的?

达尔文曾经说过:“鸟类的歌声是最接近人类语言的存在”,作为能跟人类一样,精确控制发声器官鸣管的鸟类,不但能模仿其他动物的声音,甚至能模仿汽车发动机声音,电锯声,甚至人的说话声!有人说,这是鸟类在环境胁迫下进化出来的保护性拟态,目的是迷惑猎物和天敌,让对方搞不清自己的身份。据此,我们能不能判断鸟类是不是智慧生物?

图片

鸟的叫声不叫啼叫,叫鸣啭,就如狗一般,叫犬吠,以区别于狼嚎,因为狼只会发出嚎叫。科学家发现,鸟类在幼年期,跟人类的幼年期一样,也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的,(如果鸟的鸣啭是语言的话),它们不是天生就会的,甚至它们在不同的地区,同一个种,有不同的鸣啭声,也就是说,它们有不同的方言。雌性的觅偶,除了选择打斗胜出,绚丽的体表毛色,就是鸣啭了。而鸣啭,是考察雄性的会唱的歌的数量还是质量呢?科学家发现,绝大部分雌性的鸟类喜欢唱歌的质量高的雄性,什么是唱歌的质量呢?就是重复唱一首歌而不出错,鸣禽喜欢那些唱的快而持久,或者歌声较为复杂的雄鸟。

为什么呢?这涉及到进化论里面的适用性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凡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特征、条件,都能通过性的选择遗传下去。而性选择的就是选择有利于下一代的生存的特征。鸟的鸣啭要求鸟精确地控制发声器官,懂得模仿不同生物的叫声,需要智慧的参与,这是非同一般的要求,这就成为雌鸟择偶的一项可靠指标,让雌鸟可以以此衡量雄鸟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脑力,再加上,雄鸟在求偶期间,在树间不同地方鸣叫,向天敌暴露自己的方位,需要付出极大的风险,所以,雌鸟据此判断,这样还能存活的雄鸟,其基因一定是优秀的。因此,雌鸟选择这样的雄鸟也就不足为奇了。科学家发现,一般懂得发出复杂声音的生物,都是那些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例如人类、大象、鲸鱼、海豚),或是善于逃离掠食者的动物(智商高,例如鸣禽、鹦鹉、蜂鸟),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图片

参考资料:纪录片《非洲》

     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

     理查德.O.普鲁姆《美的进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