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类柄》第三十四章 周密
2021-07-23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类柄》第三十四章周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立道》上一章韩非子讲了君主与臣子的相约,其实就是国家级别的“举报”制度
,核心就是“下约以侵其上”君主与臣子约定下级可以举报上级。也就是说君主赋予臣下权力,你们可“侵上”告发、举报自己的上级。这种思想与
制度安排打破了我们原有对古代行政制度的封建印象,从《主道》到《立道》,让我们看到了二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实施的先进的国家管理制度
。看到这样具有超越感的制度,你就明白了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延续几千年还生机勃勃,因为文明的承载体国家永远存在,既使是朝代更替,祖国依然
,民族依然,文化依然,依然屹立。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本就是一个文明体,她依附于国家而延续,而国家只是这个文明体的承载平台。就象我
们仰望星空,看着灿烂星河,谈论外太空文明一样,已经超越了国家与星体的概念,只认文明。我们必须从中国文华中找到我们本有的自信源头,才
能真正对现在的制度与文化产生自信。这种自信不单是来自今日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更是来自于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话回正题,现代
社会的举报是指公民或者单位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检举、控告、违纪、违法、犯罪,依法行使其民主权利的行为。而举报制度是
指受理举报的机关和组织对公民或者单位举报的线索,依照法律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制度。举报制度
一般由宣传、受理、分流、审报、转办、初查、催办、保护、奖励、答复与具体制度组成。这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保障了举报工作
有序、有效地开展。韩非子将君臣约定的“侵上”举报制度定义为“条达之道”条达就是疏泄条达,意为畅达无拘束。言下之意,一是举报渠道畅
通无障碍,二是举报之事无拘束,言尽其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拘于上级的不法之事,还可以是思想作风等问题。当然韩非子又一次的提醒君主
对于下级“侵上”举报之事不能“言通事泄”,要保密,否则条达不通,此术无效。对于君主保密之德,韩非子专门另立一篇《类柄》详讲。韩非子
开篇就说“明主,其务在周密。”意思是:明君最要紧的事情,在于周而无缺、密而不露。明主,可叫明君,也可以说要想成为明君,就必须具备行
事“周密”之德。“周密”的作用“是以喜见则德偿,怒见则威分。”意思是:因此,如果君主的喜爱表现出来,臣下就会据以行赏,从而窃取恩德
;如果君主的愤怒表现出来,臣下就会据以行罚,从而瓜分威势。韩非子这里的“周密”,就是他一直所提倡的为君之道,要像“道”一样,无形无
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不能把自己的喜好与是非想法显露出来,使自己在臣子眼中像个透明人一样,结果就是“德偿威分”臣子会按君主的喜好
与想法行事进言,窃取恩德瓜分威势。同样,这也不利于朝政的处理,无法“公会结智”“言会众端”,最终堕入一言堂的陷井。基于以上分析,韩
非子认为“故明主之言隔塞而不通,周密而不见。”意思是:所以明君的言论深蕴固藏而不表露,紧锁密闭而不外泄。与“侵上”之策相联系,可见
“周密”之德的重要性,韩非子说“主有所长,事乃不方”,其意有二,一是君主显露了自己的喜好与主张,臣子就会按此去说去做,而达不到公会
结智的作用,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不会是一个考虑周全的办法,事情自然不会圆满。二是君主泄露了臣子的进言,让其它臣子要么不知如何进言,要么
找到打击或是诋毁对方的依据,这同样不利于问题的处理。【明主,其务在周密。是以喜见则德偿,怒见则威分。故明主之言隔塞而不通,周密而不
见。】为君之道的神秘,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一种工作方法与为人之道。只是为了更好的汇集各方言论与智慧,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同样,明主周
密,亦是职责所在,岗位要求。君主是平台的搭建者与管理者,并不是平台上的“舞者”,所以无需与“舞者”相争,又何必显露自己。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A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