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炎黄子孙”这个词,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每个人都知道所有的中华儿女被称为“炎黄子孙”,那么是不是古往今来都是这么称呼的呢?其实呀“炎黄子孙”这个称谓是在清末民国的时候才出现的,最早的时候中国人并不这么称呼自己。为什么到了清末民国才被大家广泛运用呢?接下来我为大家解读一下。 ![]() 我们翻阅中国古代的史料典籍,会发现古往今来人们是比较尊崇黄帝的,黄帝的排名始终在炎帝前面。在《左传》、《史记》等权威的史书中只提及黄帝,完全不提或者少提炎帝的情况非常普遍。刘邦在建立汉朝的时候,有一个传说就是他斩白蛇而称为“赤帝”,这里的赤帝就是炎帝。所以王莽在取代汉朝的时候,就这样辩解:“姚、妫、陈、田、王凡五姓者,皆黄虞苗裔,予之同族也。”王莽称自己是黄帝之后,所以取代炎帝后代建立的汉朝是理所当然的,古代讲究一个正统性,关于皇帝和炎帝的正统争斗了很多年。 ![]()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替和强盛,统治者更多强调的还是皇族的意义,一直在淡化“黄炎之后”、“黄帝子孙”这种说法。到了清末民国的时候,中华民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俄罗斯、英国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严重,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绝种的威胁,这个时候人们适时提出了“炎黄子孙”这种说法,号召所有中国境内的民族联合起来抵御外敌,“炎黄子孙”的提出象征着国家意识的强化,是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国家的象征。 ![]() 那为什么叫炎黄子孙,而不叫黄炎子孙呢?主要是这样三个原因:第一,炎帝历史比黄帝的历史更为悠久,古代称谓一直都是按照先后顺序来的,这样炎帝自然应该排在黄帝前面,比如汉朝打败秦朝,但我们一直都说“秦汉”,没有说“汉秦”的。 ![]() 第二,炎帝部落的文明程度比黄帝部落更高,炎帝部落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还开辟市场进行交易,所以商朝人就是炎帝得到后代,炎帝部落还用麻做衣服,烧制陶器,更重要的就是不辞辛苦地发展医学。炎帝部落作为农耕文明的代表,它的文化程度比黄帝部落要高得多,也正是因为如此,炎帝部落才被九黎部落抢掠。 ![]() 第三,“炎黄子孙”重点强调“炎”,先秦以来都过度地强调了黄帝,将后世称之为黄帝子孙,不提炎帝是为了强调中原民族血统的正统性。而以契丹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都自称是炎帝的后人,炎帝也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象征。因此,把“炎”放在“黄”的前面,是为了强调民族团结,更多地赶走侵略者。 ![]() 也有人说“炎黄子孙”是音韵上的一种讲究,第一个字是闭口音,第二个字是开口音,炎黄比黄炎音律上更有美感一些,各位网友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