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九)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1-07-23


高唐老县城(九)

文/张堂玉

总编:慢半拍

主编:高山流水

执行主编:咖啡的味道

往期可点开以下链接欣赏: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一)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二)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三)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四)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五)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六)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七)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八)
 
书接上回,请君继续往下看:

我的高小六年级就是在这里念完的,我就读的班是六年级一班,班主任是翟洪刚老师。那时他还没结婚,也就十八九岁,他身材中等偏高,两只眼睛虽然不很大却格外有神。他教算术、讲课认真、纪律很严,在课堂上做点小动作,他敏锐的眼光总能看到你。

除了上课外我还跟翟老师学会了烧取暖炉子(那时叫自来风)的技术。他说人心要实,火心要虚,烧这种炉子要勤划炉底把燃烧完的死灰划下来,炉底露出红火才行。后来卫生室过冬点炉子不论多难烧的炉子到我手里也是炉火旺盛,取暖烧水两不误。一九七七年我去北京出差三天,卫生室的炉子竟三天才烧开一壶水!那是后话不提,班里的同学有乔福成、谢克兴、华福昌、柴振芬、李高生、王学贵、郭玉清、浦洪成、郝忠臣、王洪祥、赵怀印等。

我一九六六至一九六九年在县医院卫校学习生活了三年。因卫校就设在县医院大院内,所以对县医院比较熟悉,现将当时的大致情况叙述一下。县医院大概是一九五九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坐北朝南门外是金城路,那时叫新城路。医院的主体建筑布局从空中看大体就是一个王字形,由三条半东西走廊,一条南北走廊及其两边的房间组成。

大厅前是一个砖砌的圆形花坛。进入门诊大厅是第一条东西走廊,东边是挂号处、收费处、化验室、中医科、理疗室、妇产科门诊和中西药房。西边是内科、小儿科、外科门诊和门诊手术宝。出走廊西门是男女厕所和垃圾池。中间走廊两边是内科小儿科病房及大夫、护士办公宝、值班室。出西走廊门也是厕所和垃圾池,往北不远西边的四间是放射科。再往北东边的半条东西走廊是供应室、更衣室、手术室、大夫护士值班室。走到北头最后一条走廊,西边是外科病房及大夫护士办公室、值班室,东边是妇产科病房及大夫护士办公室、值班室。继续往东出走廊门不远就是我们的教室。

那时的医院党支部领导是王焕成,山西昔阳县人,是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同时还是县委委员、十六级干部,比卫生局长还高两级。王书记不爱说话,但开会讲话很有水平,他的毛笔书法自成一体,与当时县里著名的书法家曹作梅齐名。

院长王金如,也是外地人,军队转业干部,经常穿一身旧军装,作风干练、说话干脆,一举一动仍保持军人作风。副院长李存余,分管业务,慢言慢语,从不着急。但对工作认真负责。副院长杨爱云是王加胜县长的夫人,主管政工、人事。郑春芳是团支部书记。总务科唐主任花白头发稀疏不全,大概六十多岁了吧,他脾气好,从不大嗓门说话。凡院内之事找到他,总能圆满解决。会计王舒本留着大背头、不苟言笑,手指因经常夾着香烟熏的焦黄,他办事认真、严守财经纪律,照章办事,有发票找他报销,他总要审问好几遍。

院里有两个伙房,叫大伙房和小伙房。大伙房并不大,是职工内部伙房,伙房有三个厨工师傅。司务长姓刘个子不高带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人们都叫他刘会计。饭票有粗粮票、细粮票。粗粮票买窝窝头、玉米粥,细粮票可买馒头、包子大米饭等。菜票有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伍角的面额。一分钱的菜票可买一小碟咸菜,足能吃一顿的了。二分钱可买一盘小菜,两角钱可买一碗有肉的烩菜,五角钱可买一碗炖肉或红蒸鸡块,一元多钱可买一只烧鸡,可惜我们这些穷学生整整三年也没人买过一次。那时发给我们的生活费是每月六元。基本都能维持生活。而我每月只花两元钱,必须省出四元钱贴补家用。

紧靠大伙房的小伙房,叫小伙房其实一点也不小,和大伙房一般大,是住院病人和陪人用餐的伙房。开饭时伙房的师傅推着四轮小车到各病房走廊叫卖。小伙房司务长是外地人,高大魁梧、头发花白,住在广场北一个半阴半阳的地下室里,人们都叫他老梁。

各科室人员状况如下:内科,负责人(那时不叫主任)林丽,高个白净面皮,带一副金絲近视镜,不苟言笑,说话不紧不慢给人以不好接近的印象。申健生大夫兼任我们卫校班的内科教师,说话诙谐幽默。张裕恒大夫,山医毕业,医术精湛、说话轻声慢语、从不着急,同事都叫他“张大妮儿”,后升任内科主任。

张福忠大夫,大学专科毕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认真负责,态度和蔼可亲、未言先笑。后任内科主任。张福忠、张裕恒两位大夫被称为县医院二张”。

王桂秋大夫,学验俱丰,尤擅长小儿科。石季生大夫,性格平和、说话和气,小儿科有独到之处,深受患者欢迎。吳兆孔大夫,工作认真负责但从不主动与人说话。

外科负责人,褚九合,共产党员,组织管理能力强。耿效舜大夫,是省立医院下放的外科资深专家,技术高超是外科的第一把刀。一九六四年因首例肾切除及尿道悬吊术成功而被载入“高唐县志。后来升任副院长,县政协副主席。

外科大夫陈明光,济宁医专毕业,高个长方脸,外科手术仅次于耿大夫。据说他许多手术都是跟耿大夫学的,他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蓝球、乒乓球、相棋样样爱好。古今中外知识面极广,虽然讲话有点结巴,但并不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戚文京大夫是五官科大夫,胶东乳山县人。当时医院没有独立的五官科,门诊和外科在一起,他最擅长的是眼科。一九六四年他首次做眼球摘除术成功和耿大夫一样被载入高唐县志。(见新版高唐县志第二十五页)高唐眼病患者到临清二院、省立二院去看眼病,那里的大夫总会说,高唐县医院有戚大夫你们上这里来看干嘛!足见他眼科技术绝非浪得虚名。后转回原籍先任乳山县医院眼科主任,后任付院长,最后任市政协付主席、市侨联主席受到额外重用。戚大夫也是一位才子,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他伴奏、郝兰英同学演唱的“火红的年代”在县剧院演出一炮走红。他为公家自制的一台电扇放在门诊暗室用了四五年,他调走后又用了好多年。

外科大夫李国钧是我们的班主任,茌平县人,中等身材面色微黑,青岛医学院毕业。学验俱丰,举止稳重有学者之风,教学讲课认真负责。

外科大夫孟建和妇产科大夫李桔平是一对恩爱夫妻,小两口郎才女貌、夫唱妇随。两口子典型的大城市生活情调,说话标准的京腔京韵、十分好听。走在路上勾肩搭背、耳鬓撕磨是院内回头率最高的一道美丽风景!

外科大夫管仁义医术高,脾气好,同事都戏称他为“乔老爷”。后和爱人王桂秋大夫双双调入聊城市人民医院,任脑外科主任。一九八八年我和明水同学到聊城考试,晚上住到了市人民医院对过的一个旅馆里。临时决定去看看管老师,也没带什么礼物,管、王二位老师在我们俩一再说已吃过饭的情况下,又亲自动手下厨烹炒菜肴、盛情款待、畅敘师生友情,使我们俩感动不已、至今不能忘怀。

妇产科负责人是孙家凤。家是上海的,典型的江南女子,瘦小精干,说话快言快语,走起路来一阵风。大夫有吴群、李桔平、王树民等。

中医科负责人邵守玉。大夫胡先符是个老文童,不但熟读中医四大经典而且能作诗填词,毛笔字也写得自成一体。还有陈文生大夫,他熟读伤寒论、看病开方有独到之处。董桂婷大夫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看病时辩证施治、用经方治病,药少力专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医科还有三个女学徒:胡爱莲、韩文兰、许明芬。

化验室有周林、杨芳兰、高xx(名字忘了)。放射科负责人赵德其,大夫有张广灿、李桂英、常伟平。供应室有田桂香等四人。

手术室负责人杨传令,护士徐化杰、董长忠、马洪英。马洪英,爱说爱笑牲格外向,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关心政治是中共预备党员,面白微红绰号“白马”。

药房负责人闫吉森,沈阳医学院毕业教我们药物、药理。教学认真细致,对同学们的问题耐心解释、不厌其烦。司药有赵金生、王淑英、岳绍恩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中药司药姚司药。

病房护士长有叶桂荣、车荷香、段凤、杜世珍。叶护士长是武城县人,共产党员、护校毕业,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爱说爱笑,多才多艺、爱好多种文体活动,尤其京剧青衣唱的有板有眼、字正腔圆。业务熟练,工作能力强,经常被卫生局调用,是不可多得的才女。后因家庭问题婚姻破裂与李国钧老师重组家庭,八九十年代曾任县政协常委。

护士马哲英是河北人,共产党员、护校毕业,性格外向,技术熟练,为人厚道,爱助人为乐。因面庞微黑绰号“黑马”,与马洪英并称县医院“二马”。

我在内科病房实习时主要跟她学习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小儿头皮针、导尿、灌肠等基本操作。大姐(她不让我叫她老师只叫大姐)脾气特好,对我象亲弟弟一样。学习上严要求,记得我学扎头皮针,老是一针扎不上,他就跟我说明要领并让我在她手背、手脖上找最细的血管练习,我一时不敢下手,她就生气地说,不要把我当成你的老师,要把我当成急等你救治的患者,快扎吧。她这种为教会学生甘愿把自己当成实验品的高尚精神至今仍时时感动着我。生活上马姐对我关心体贴,知道我生活困难、口粮紧张,就经常给我成把的饭票菜票,并不许偿还,如执意偿还,她就生真气。

(未完待续)

特邀作家简介:张堂玉,笔名:草根诗人、游郎油郎。1950年5月生。中医执业医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一生喜爱文学,尤喜古体诗词,其诗作曾多次为《高唐州报》所刋用。并多次参加全国性诗词大赛荣获金奖,同时被授予“爱国诗人”称号。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417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