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方向看懂人口“变量”

 金砖财经 2021-07-23

从“七普”数据看,我国人口的生育情况呈现少子化、生育率低、老龄化现象。

我国人口数量、区域分布、人口结构、城乡人口比例、人口素质如何演变?

记者丨白若凌
来源丨中国房地产金融

10年来我国人口有哪些变化,新生人口、老龄化、城乡人口发生哪些改变?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主要数据结果,清晰揭示了10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区域分布、人口结构、城乡人口比例、人口素质等发展趋势和最新特征。

一、总量:14.1亿人,增速放缓,平稳增长

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04个百分点。

增速放缓,平稳增长,是我国总人口状况的主要特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我国人口保持了一定水平的惯性增长。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育龄妇女还有3亿多人,每年能够保持1000多万的出生人口规模。

二、区域分布:东部地区上升,东北减少1100万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

从四大板块来看,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占比上升,中部和东北占比下降幅度较大。宁吉喆分析,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东北地区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生育率:持续走低,低生育成为现实问题

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本次普查结果是自2010年六普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首次低于1.5。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和2017年出现补偿性生育,两年出生人口规模分别为1786万和1723万,但2018年开始又回落。宁吉喆分析,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从2020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

四、少子化明显加重,“三孩”政策应对危机

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与前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六普”中这一数据为16.61%,“五普”中该数据为22.89%。在0-14岁阶段,虽然“七普”人口数据相比“六普”有所回升,但是与“五普”数据相比仍有明显的下降。

为应对人口“少子”问题,我国发布了开放“三孩”的重要举措。2021年5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指出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五、老龄化趋势加速,“十四五”增幅将明显加大

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而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

据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增幅将明显加大,年均增加老年人口1000万人以上。“十四五”期末,老年人口数量即将突破3亿人。届时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国家。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宁吉喆表示,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同时也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六、家庭户:平均每户2.62人,规模持续缩小

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共有家庭户4.94亿户,较2010年增长近23%,家庭户人口合计近12.93亿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从数据上分析,多代同住的家庭已经大大减少,三代直系家庭比例并没有显著减少,标准核心家庭比例下降,夫妻核心型户型以及单人户有所增加。

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婚姻观、生育观、养老观等因素的影响,户均人口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以及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宁吉喆说。

七、3.76亿流动人口,户籍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普查数据显示,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人口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流动趋势明显,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

人户分离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现象,与我国户籍制度、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等密不可分。人户分离人数激增,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也反映户籍制度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八、城镇化水平提速

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3.9%,较2010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由于人户分离激增,说明城镇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世界范围比较来看,当前中国超过60%的城镇化水平已经高于55.3%的世界平均标准,但距离发达国家81.3%的城镇化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2020年美国的城镇化率是95%。

九、105.07,男女性别比例持续改善

从性别构成上看,反映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普查结果表明,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

31个省份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在100至105之间的省份有17个,在105至110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10以上的省份有3个。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宁吉喆说,“从新生儿的情况看,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

十、人口素质提升加快

普查数据显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与2010年相比,由8.9%提高至15.5%,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宁吉喆表示,要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一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人口增长放缓,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继续存在,同时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适应。三是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同时,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四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成效,又凸显了“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性,需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育等人口服务体系。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会带来智慧传承发挥和需求拓展扩大。五是人口加快集聚,既反映了城镇化和经济集聚的趋势性变化,也对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