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悼念潘承祥先生

 耕读洛阳 2021-07-23

悼念潘承祥先生    周晓明


据悉,中华辞赋网创始人潘承祥先生于2021年6月5日因病逝世。因为毕竟是称兄道弟之人,所以有必要写点悼念文章一来做为追思缅怀,二来借此顺便叙述一下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江湖恩怨。

认识潘承祥先生应该是2005年底,当时我在很多论坛发表了一篇《论当代辞赋创作之现状》的文章,大概是他看到我的文章,所以他主动来加我的QQ,说是非常欣赏我写的辞赋,并且说了不少恭维话。

当时他正在搞桐城文学网,我说桐城文学虽然有清一代曾经领导文坛,但毕竟是地方性质,不如辞赋未来的前景好,并且言之凿凿的鼓动他,未来十年辞赋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经过我三寸不烂之舌的怂恿,他第二天就把桐城文学网改版成中华辞赋网,并且坦言说网站今后盈利了愿意和我平分。这样我就把所有搜集收藏到的一些珍贵的辞赋资料就陆续上传到中华辞赋网中,当时辞赋的资料非常稀缺,如2002年我写第一篇《温州赋》,为了想借鉴赋体资料,从百度中通过最笨的办法,一个一个城市的检索,化了好几天功夫才从全国几千个县市中仅搜到六篇城市赋。记得其中有一篇是魏明伦先生写的。当时吉林蒋红岩先生也收藏了了几百篇辞赋,也一并贡献给了中华辞赋网。

《论当代辞赋创作之现状》这篇文章在中华辞赋网发表后影响较大,香港颜其麟、洛阳孙继刚、南通袁瑞良、王志清、成都张昌余等先后来电与我沟通。因为这篇文章毕竟是研究当代辞赋的第一篇论文,后来也被多位专家学者引用。

潘承祥为了宣传网站,开始施展他善于炒作的特长,对网站进行一系列的宣传包装。如给几个地域的辞赋家定性,分成桐城赋派、骈文赋派、韵文赋派、边塞赋派、神气赋派等等。后来又自封赋帝,这点我表示坚决反对,如果你封赋帝,那么我们这些辞赋同仁就变成了你的子民了吗?所以正因为这件事我和他分道扬镳,另立山头,于是我创建了中国骈文网,具体时间应该是2006年8月18日。

也正是创建了中国骈文网,认识了广西师范大学的莫道才教授,受邀参加了同年秋在贵州师范大学召开的第二届骈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幸被推举为理事。

中华辞赋网收录的所有以赋为题的骚赋、汉赋、律赋、骈赋、文赋、古赋、散赋等等,而中国骈文网收录的除了骈赋,不收其它赋体。收录了对偶句较多的序、书、奏、表、颂、铭、檄等等骈文。

2007年在牡丹盛开的季节,洛阳迎来了中国首届辞赋创作研讨会,我和潘都被委任为筹备组成员。他安排在开幕式做大会发言,我安排在闭幕式上做大会发言。这次会议确实影响较大,因为孙继刚先生当时是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做为主办方洛阳大学也很给面子,洛阳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赵金昭、洛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谭杰、山东大学教授兼中国赋学会会长龚克昌、香港中文大学邝健行教授、香港《华夏纪实》总编王义隆等等专家学者和各地的辞赋创作者共计七十多人。

潘为了宣传,特意请《雷池文学》总编、诗人江改银和一位摄影师一起同行,并且全程摄影,事后制作成光盘,四处分发,既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又留做永久纪念,这一点确实佩服。会议前就印发了自己的发言稿和作品,会议后又大量印发会议纪实报道。确实是下足了功夫。

后来又创办中华辞赋报,创办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编纂《中华新辞赋选萃》《千城赋》《赋苑琼葩》等选集,其中也邀请我为其中两本作序,我也真实客观的美言几句,但决不会毫无底线的肉麻吹捧,这是我做人的规矩。

在此顺便提一下,在小组讨论中是我提议将洛阳为中国赋都提案。才后来有了中国的赋都网,。

洛阳会议结束后,南昌张友茂先生受潘承祥和江改银邀请访问了望江,据说洽谈一个什么项目,潘和江也热情接待他。张回来后,他们因为什么事开始产生矛盾,闹翻了,潘就屏蔽了张在中华辞赋网的设立的个人专集,也正如此,张友茂先生也开始创建了自己的中国辞赋网,简称“中辞”。因为那时候网站就是阵地,如果失去了阵地,就无法在江湖上立足。

从此中赋和中辞两网展开了长达数年的纷争。这里不得不提到黑龙江的王泽生,王泽生刚开始加入中赋后,成了潘的一号吹鼓手,把潘吹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当代国学大师,肉麻之言无以复加。后来王所著的一些百度词条内容,被潘改成自己的内容,王泽生从此恼羞成怒和潘决裂,加入到中辞阵营,由原来的吹鼓手,摇身一变成了头号反潘先锋。两大阵容双方是大打出手,确实牵涉到很多人。中赋基本上是潘亲自赤膊上阵,以一敌众。而中辞方面,张友茂自重身份,没亲自出面,下面的人则一拥而上,群起而攻。我和张友茂关系也很不错,我出第一本书《八风集》时,张也帮我写序,颇多溢美之辞,出书后又帮我购买二十本,分赠相关人员。所以他们两网相争,也让我左右为难,所以我也一直处于劝和促谈,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始终坚持不参与,不支持,不偏袒的三不原则,不置一字,不写一文。后来有个叫北方朔的人攻击潘,潘居然写起了祭文,我说给活人写祭文大大的不敬,万万不可,会折寿的。潘仍然执己见,我行我素,后来潘又对多人写了祭文,我觉得确实太过了,后来又有更多人对潘进行了讨伐,也包括我认识的一些朋友,我表示反对,我反对并不表示站在潘的阵营,只是这场闹剧只会让更多的人看笑话。按理说写赋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也都是文质彬彬的人,如此大张旗鼓的互相攻讦,成何体统。

后来他们双方都曲解我的原意,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我决定退出赋坛,和双方关系都疏远了,不再来往。疏远并不是和谁有矛盾有意见,只是不想再淌这个浑水。当时北京的辞赋峰会我没去参加,从此潜心学问,不再关心赋坛之事。时间主要化在阅读诸子百家和二十四史(简洁本),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淀自己的学养。这也为今天做自媒体打下了基础。

2017年潘突然体检发现食道有恶性肿瘤,急忙去上海做了手术,并在水滴筹举办众筹活动,对此我也深表同情,并捐了三百元,并对他说兄弟经济条件有限,只能略表心意。他说你的家庭情况我很了解,三百元可以了,不像某些人,以前我使劲宣传他吹捧他,现在然装聋作哑,假装不知,一文不出,一毛不拔真让人心寒,至于是谁他没说我也没问。

最近一次和我微信聊天还是半年前,他大病一场后,也看淡了名利,对曾经的纷争也幡然醒悟,觉得没啥意思。

斯人已逝,盖棺而论。潘承祥先生一些做法确实出格和惹起众怒,被人所诟病。但就事论事,潘对当代辞赋事业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十几年中,上传了近万篇辞赋,并且分门别类,方便了广大读者和创作人员,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这点功劳不可抹杀,更不能对其全盘否定。

今天做为一个和他曾经走得最近的人,只想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于别人如何看他,随他们去吧。

本文作者周晓明,网名锡东刀客,浙江温州人。曾经出版过《八风集》《闲歌集》《瓯声集》三本个人作品集。

2002年开始辞赋创作,处女作《温州赋》发表在《温州晚报》

2005年发表《论当代辞赋创作之现状》,是第一篇研究当代辞赋的论文,后被多人多次引用

2006年8月18日创办中国骈文网

2006年底发表《论〈十赋黄山〉的赋学地位》

2007年在洛阳大学首届辞赋创作研讨会上闭幕式上发表《当前辞赋创作中的几点看法》前瞻性的预言未来会形成辞赋产业化。

2007年发表《当代骈文作家及其创作述略》是第一篇研究当代骈文的论文,后来被谭家健先生的《中华古今骈文通史》引用

2015年发表浅论《园治》的骈文艺术

2017年发表浅论《书谱》的骈文艺术

2019年发表《骈文对当代文体创作的影响》

至今受全国各地作家的邀请,撰写序言题跋四十一篇,此数量堪称当代之最。

2018年创办温州市汇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至今制作了四千多节国学短视频,在多个互联网平台播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赞誉和好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