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止优秀生源外流的“门”能关上吗?

 新用户8972ieIg 2021-07-23

有个朋友留言说各地、市正在采取措施针对本地优秀生源外流“关门”。在蠡县发生的“大巴接孩子”事件算是“关门”的一种措施吧,所以现在初三、乃至初一、初二的学生家长都在担心以后孩子们还能不能去衡水读书?各地防止优秀生源外流的门到底能不能彻底关上呢?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个人的看法。

首先,根据2020年河北省教育厅的《关于认真做好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民办高中学校享有与公办高中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利,并与公办高中学校同期招生”。这就是说各地没有权利不让民办高中来本地招生,当然外地民办高中也要按照相关规定招生。这也是一个校长呼吁的那样,希望省教育厅出台政策,限制外地民办高中招生,结束优秀生源争夺战。

问题是省教育厅会在2021年出台政策限制民办高中异地招生吗?依我看,可能性几乎是零,即使限制也是逐渐减少招生人数。在省教育厅不出台限制外地民办高中异地招生的情况下,各地想关防止优秀生源外流的门就没有政策支持,这门就关不上。要能关上,早就关了。

由于每年都会因为学籍转移和能不能去衡水上学的事闹得家长们心神不定、忐忑不安,担心人过去了学籍过不去,所以现在去衡水读书了出现年级下移现象。以前是初三毕业,高中到衡水读书,现在开始出现初中阶段就去衡水读书现象。到时候防止优秀学生初三毕业到衡水读高中的这扇门是关上了,结果小升初这扇门又开了,怎么办?继续关吗?人家把户口迁走移民,行不行?单靠“关门”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防止生源外流,各地即使可以强行“关门”,但是如果本地的教学质量不提高,高考是以省级行政单位统一招生,这就势必造成一种结果:衡水的人均升学率高于其他地市。如果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大市考不过一个区区三百万人口的地市,考上一流高校的人数被衡水占了优,家长们会答应吗?现在各地的家长没有找当地抗议表达对教学质量不满意,是因为孩子可以选择到外地,如果孩子们走不了,因为本地教学考不了好学校,家长们还会沉默吗?到那时各地市“关门”就是给自己找麻烦。再退一步讲,即便是家长接受既定事实,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们觉得这样对得起本地的孩子们吗?“关门”关得心安理得吗?自己家不也有孩子嘛。

因为“关门”没有政策支持、难度很大、不理直气壮,所以,“门”最终只能是虚掩。

关注“古至今”,获取更多

教育资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