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以说,当事人为什么总是在后悔?

 译言 2021-07-23

近日一则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对26位老人进行采访,询问他们人生中最后悔与最开心的事。

有人因学业未成而伤怀,有人因错过初恋而懊悔,有人遗憾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人遗憾的是童年岁月终日黯淡无光.....

漫漫岁月长河中,总会有些遗憾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而回首往昔,正是这些遗憾造就了你独一无二的人生。

它们或许经过重新编排,成为了某部小说或电影中的悲情桥段;或许成为进取的动力,激励你不断前行;又或许能够成为一个深刻的教训,时刻提醒你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但倘若听之任之,任由遗憾在你心中不断发酵,终有一天,这种情感会占据你全部思绪,给你带来无尽的痛苦。

针对这一情况,新学院大学心理学教授谢大卫提出,试图压抑这种想法或者一味地告诉自己不要后悔,并非是治本之策。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深入剖析这一情感产生的根源,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去探究我们对这种情感所作出的反应

01

有目标而不作为更让人意难平

在其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大卫与康奈尔心理学家汤姆·季洛维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持续时间相当之久的遗憾心理类型进行划分,这些遗憾主要集中于那些人们本可以做却没有做的事情而并非是他们已经做了却做错的事情。尽管以上两种同属于遗憾,但研究发现人们对于未做的事情产生的遗憾要更加耿耿于怀,难以排解。

因此,比起一次不愉快的搬家或职场经历,您更有可能感到遗憾的是自己在青少年时期从未参加过表演艺术学校的试镜或者从未加入过和平队。

心理学家已经对这两种类型的遗憾心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大卫与季洛维奇在其刊登于《情绪》杂志上的论文中指出,曾付诸行动的遗憾会驱使人们进行补偿行为,你可以想法设法地进行补偿,从而摆脱遗憾。

如果你错过了你女儿的毕业典礼,你可以道歉并重新安排一个庆祝活动。如果你搬到了芝加哥工作但却后悔离开了家人,你大可以承诺每个假期都飞回家。但对于那些一开始就没有付诸行动的目标,却往往无能为力。曾经错过的恋人,再回首或许早已嫁作他人妇;曾经引以为傲的天赋,或许早已随着年华一去不复返;千载难逢的工作机遇也宛若昙花,一现则谢。

对于这两种类型的遗憾,我们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你或许会从自己在错误的时间卖掉房子这件事中汲取了教训,或者懂得了一个道理。

当你错过了某人的生日时,你可能会花一些时间质疑自己的动机以及你与那个人的关系,因为你为自己搞砸了这件事而感到内疚。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令你格外困扰。然而当我们没有为一个目标采取行动时,就不会感到这样大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情绪反应不如前者强烈(并不会感到愤怒或愧疚)。

心理学家发现,对于有目标而不作为产生的遗憾持续的时间更久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自我差异理论实现的一个基本前提。该理论提出者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里·希金斯发现,意识到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能够牵动情绪产生较大起伏,就好比我们犯下错误时会感到内疚或尴尬,甚至会因此讨厌自己的行为。我们会想:噢,天哪,我得做点什么去弥补。

相比之下,对于有目标却不付诸行动的行为,回想起来时或许只会让人耸耸肩,感到一丝难过或者失望。在我们看来这种情绪带来的波动较小,明天再去处理也不迟。但是这个“明天”永远也不会到来。从长远来看,虽然这种遗憾带来的情绪反应很小,可实际上却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02

跨越情绪的藩篱

未能达到理想自我的遗憾并不会随着年纪渐长而逐渐消亡。但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的研究或许能够断定这种遗憾产生的根源,可能是由于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苛,难以实现,也可能是因为这一概念过于抽象无法准确评定等级。

倘若幸福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我们又如何知晓自己是否达到了自己期望的理想状态呢

环境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遗憾的产生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随着环境变化而波动。在你离开校园后,自然不会挂念于自己没有参加的考试。

研究人员还发现,监狱的犯人们出现更多的是“理想自我”类型的遗憾。这种长期的遗憾并不总是与他们犯下的罪行有关,还有些与他们几年前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辍学、吸毒或与坏人厮混等。

03

淡化“理想自我”带来的遗憾心理

与其等到大限将至时,因无法实现理想中的自我抱憾而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现在要勇于逐梦,不遗余力地去追求我们理想的工作、生活?去写剧本,去开设一家动物保护区......但这种想法未免过于简单,也过于理想化。有时机遇也可能演变成一个悲剧。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大多数人感到遗憾的事情,那么是时候去审视自我了,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类型的人?是志向远大的追梦者?还是出于某种原因会放弃逐梦的人?是一心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尽职尽责的人?

如果你属于后者,那么让你赌上全部身家勇敢逐梦,或许更会让你感到遗憾。生活就是一系列选择题,正是一个个不那么完美的选项,铸就了你我独一无二的人生。

原文链接:

https:///work/1298110/a-new-study-on-the-psychology-of-persistent-regrets-can-teach-you-how-to-live-now/

译者:伐竹猫

监制:April

版权说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