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联:“小偷偷偷偷东西”,这上联有一定难度,下联该怎么对才好?

 838528296 2021-07-2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对联文化,对联,在古代也被称为对对子,是古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对联没有诗歌在平仄、音韵和格调上的诸多限制,给了人们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

当然,为了限制对联的难度,还出现过对偶联、谐音联、数字联、叠字联、应景联等诸多形式。

古往今来,出现过不少对对子的高手,同时,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对联,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则上联——“小偷偷偷偷东西

这则上联经常被人们所提起,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是叠字联中的经典模范之作,这则对联,很明显连续用了四个偷字。而这四个偷字在对联中的成分和作用不同。第一个“偷”字,与“小”字组成了名词“小偷”,最后一个“偷”字,是一个动词,与名词“东西”组成“偷东西”,而中间的两个“偷偷”,是副词,形容“偷东西”这个动作。

总而言之,这则上联,虽然看似简单有趣,但是其组成极其复杂,是一则有难度的上联,要想对出精妙的下联,不仅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

当然,再难的对联,也难不倒机智的网友们,有网友给出了精妙下联,让人读来真的是叹为观止,不由得拍手称快。

第一则下联:孔明明明明事理

这则下联,也为网友们点赞数最多,最为推崇的一则下联。然而,这里不得不给诸位泼一盆冷水。虽然从字与字的对应上,这则对联看起来对得非常工整,但是,也是存在极大缺陷的。

“孔明”对“小偷”名词对名词,这里并没有错。而“偷东西”对应“明事理”,则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了。因为东西指的实物,而事理指的不是实物,是形而上,玄又玄的。

除此之外,中间的“明明”二字,在这里用得非常不好,对联除了要讲究对仗工整之外,还得注意整则上联或者下联的语境,是否符合逻辑,符合常理。而这里的“明明”二字,有责怪的意思,例如人们生活中,常常会这样责怪他人:“你明明就懂,为何就不告诉我”、“你明明就有钱,为何不借我”

而三国演义中,孔明的形象是很高的,用对联去责备孔明“明事理”,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不是吗!

第二则下联:大隐隐隐隐南北

这则下联,就更加有意思,更加富有内涵了。这里的“大隐”,其实是名词,指代古代那些有着超高境界的隐士。俗话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里的小隐、中隐、大隐指的是不同级别的隐士。

为何说大隐的境界更高呢?因为大隐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做到内心的归隐,而小隐则过多地追求世外桃源,不被打扰的环境,要营造这样的环境,小隐才能做到内心的清净。

现今社会中,也有人追捧古代隐士的生活,例如每年都有人前往终南山去当一个隐士,甚至也有人通过贩卖“隐士”的人设,在网上牟利,而在古人的哲学中,这些都是欺骗自己内心的“小隐”

“大隐”的厉害之处,是用一颗超越红尘的心,进入红尘的世界中。

因此说,这则下联是有内涵的。

后面的“隐南北”,对应上联的“偷东西”,“南北”对应“东西”,这是对联中最为经典,也是最为正确的对法。那么怎么理解下联中的“南北”,有人理解为“天南地北”,认为是一些清净无人打扰,远离市井的地方,然而这个理解也是错误的,这里的南北,指的是世界上的各个角落。

而中间的“隐隐”一词,指的是隐隐约约,不明显。

这句下联“大隐隐隐隐南北”,可以理解为,真正境界高的隐士,隐隐约约,不明显地隐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句下联,寓意深远,是一则不仅仅对得精妙,而且还是有内涵的下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