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培:情感世界的自然表达 内在韵味的外在显现

 陳昱文 2021-07-24

情感世界的自然表达  内在韵味的外在显现

——谈作文语言的打造

文/陈培

在“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把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在“发展等级”部分,明确了作文写作要“有文采”。具体要求就是: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其实就是对作文“语言”提出了明确要求。

其实,语言的“文采”,并不只是指华丽的行文,漂亮的词句,而是指指内在的一种韵味,让人浸染其中的一种气派,透过文字表面的表现作者思想的一种光泽,它以自然流露为上。读到这样的文字,总让人有“拍案”的冲动。真正做到:情感世界的自然表达,内在韵味的外在显现。

一、巧妙“化用”, 丰厚意蕴。

 “化用”的手法,说白了就是根据已有的诗词、典故内容,运用时保留基本写法和格式,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或只改动其中的某个或几个字,或只截取、选用其中部分句子、内容,达到以少胜多、妙趣横生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化用”和其他常见的“修辞”的区别。“化用”的特点一是“化”二是“用”,就是既要借前人的句子又要经过自己的加工和改造。虽然有似曾相识之感,却不失“创新”之妙,使得文章内容具体而丰富生动。

有同学在文中这样写到:

古今中外,多少顺应历史潮流的决策被历史铭记,镶嵌在历史的茫茫星河里。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秉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情怀,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我们不会忘记汉代的文帝、景帝顺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厉行节约,最后迎来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唐代的李世民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顺应时代的发展调整了统治政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于是有了“贞观之治”的美谈……
                               ——选自2018年全国卷Ⅲ《时代·改革·强国》   

这里,作者没有采取“全景式”的描述,而是在论证的过程中,把“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两则经典素材,进行了组合叠加,分别概括其内涵、提炼其精髓,同时进行话题的转换,巧妙地与“强国”结合起来,从而阐明“顺应时代进行改革”的意义和价值。两则素材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但作者却能进行高度的概括,强调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得文章意蕴深刻,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还有同学这样写到:

六月鏖战,吾辈之意气;三载春秋,先生之培养。吾不言春蚕丝尽蜡炬泪干之词,吾不言十里长亭万里送客之词。弥漫硝烟之中,吾壮怀激烈,却只言:定不负春光不负卿。

——选自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不负春光不负卿》

文中,作者的“化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春蚕丝尽蜡炬泪干”“ 十里长亭万里送客”,寥寥数语,不蔓不枝,可谓意蕴深厚。

二、变换句式,摇曳多姿。

我们知道,语言的优美,还取决于它的句式。如果文章中的句式一层不变,必然会给读者以疲乏之感。优秀的作者,在文章中必然注意到句式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表述摇曳多姿。说到底,句式的变化其实就体现在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灵活搭配,交替使用上。

下面就是句式交错使用的一篇很好的范例。

昨天是芒种,就在这一天,一个诗性的故事中一个诗性的人做了一件诗性的事,中国文学史上也因此多了一个最诗性的意象——黛玉葬花。

暮春归,初夏至,乱红纷飞、飞絮迷蒙。身姿如弱柳,目光如清露的少女,执花锄、提花囊,低首敛眉,啜泣垂泪,与满园欢笑嬉闹的女孩们格格不入,却有一种孤绝出尘之美,众人如繁花满枝,她恰若一片随风飞扬辗转的花瓣。

“侬今葬花人笑痴”,埋葬落花,多么痴傻的举动,黛玉却做了,花落了,心痛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要用我的方式表达对它们的怜惜。这一任性,便成了文学作品中读来满口生香的章节,也成了影视剧中一见惊艳的画面。……

——选自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遵从本心,笑对他人》

……

你看,文中多变的句式,给读者一种美的感受。三字句、四字词……断句的简洁抒情,长句对复杂情感的表述,无一不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的流露,这无疑会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读者自然也有为之击节的感慨。

还有同学这样写道:

翻开楚辞,两三点冀叶峻茂,四五抹自清芳华。辞,没有诗歌的拘束,没有赋文的散漫,它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真味,不浮躁,不刻板。还记得陶渊明手举锄头,高声呼和“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那上扬的语调,就是诗与赋的融合,一份融合的自然地风味,荡漾在百年来人们的心中。

就好像,是一份旋律,它包含了亚洲的厚重激昂,又不失欧洲的轻快灵动。它包含《黄河大合唱》的热烈吗?是的。它包含《蓝色的多瑙河》的生动吗?当然。它有一种难以令人表达完整的美丽,那是融合的大美。它诠释着自我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折射出兼容并收的中华气质。

——选自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世间有兼美,相容共生辉》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对偶、排比、设问等能体现整句的修辞的交错使用,目的就是让句式多变。读来,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犹如长江水,有一泻千里的气势,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体现了作者很好的文字底蕴。

三、刻画细节,不吝笔墨。

我们知道,细节在写作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细节的描写,一是使得文章真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二是细节决定了文章的成败。惟有细节才能感染人打动人。古人曾说,成功在于细节处。虽然说得是待人处事之道,但又何尝不是写作之道呢?因此,知名的作家的写作,都在细节上做文章,让语言凝练、含蓄,真正起“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当手指划过屏幕,一条条讯息从指间滑过,不禁意间瞥见那一段话: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不能坚持下去了,请为了我,为了这芸芸众生中感同身受的我,再努力坚持一下。心中不由地一颤,暖意上涌,内心坚定。

这文字背后的作者不正是和我是同类吗?我们都为了各自心中的那一份执念,顽强不息的行走至远方。所以,同类事物,塑造人生。

……

——选自202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同类事物  塑造人生》

不能不佩服作者观察的细致,用词的精妙。诸如划过、滑过、瞥见、一颤……作者写作时可谓是不惜笔墨,铺排叙述,使得文章形象生动;“暖意上涌,内心坚定”,语言干脆利落,可谓掷地有声。作者高妙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

 小苏不服气,可又拉不下脸问自家亲爹,便偷偷看他亲爹带小徒弟。他爹一如既往的和蔼,摸摸小师弟的头,带小师弟看每一份菜肴,这是当归,这是八角,这是桂皮。好像也都是平常教法。他爹揉揉小师弟:“你看啊,这油焖蚕豆,本是极平常的做法,但是要想做得好,却少不了功夫。”

 苏味道不由得竖起耳朵听他爹讲:“这蚕豆呢,选材固然重要,但事后的处理也很重要,生火,洗豆,浸水,调味,焖煮,每一步都少不了功夫,你只有慢慢找出它的味道,才能做出自己想要的味道。

               ——选自201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苏味道》

此段文字可以说就是由细节描写组成,真实而又富有生活气息。凝练的用词,使得文章的主人公栩栩如生,镌刻在读者心灵上。这对于突出文章“你只有慢慢找出它的味道,才能做出自己想要的味道”这一主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妙用排比,抒情说理。

一篇优秀的文章,语言质朴或许是其写作特色,但语言的优美也是为大家所追求的。修辞的准确运用,是文章最能感染读者的。妙用排比,来抒情说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得文章熠熠生辉,优美的语言让人拍案叫绝,自然达到抒情说理的目的。

 用排比抒情。

春,多么惬意的名字!也带来了芬芳艳丽的花朵,带来了蓬勃新绿的草木,带来了对未来一份憧憬,带给我们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多么热情的名字!她带来了缤纷绚丽的骄阳,带来了挺拔苍翠的树木,带来了奋斗的脚印,带给我们一支激情的歌曲。秋,多么温情的名字!她带来了如金的落叶,带来了温柔的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讯,带给我们一篇缠绵的诗章。冬,多么宁静的名字!她带来了洁白的雪花,带来了素雅的天地,带来了胜利后的沉思,带给我们一幅清新的画卷。

——选自2020年高考北京卷《一条信息》

选文部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精心的构思,极力打造优美的语言。作者用排比的形式来抒发情感,抓住春夏秋冬四季特色,抒发了美的认识、美的感悟,说明了“美”就在身边这一生活现象。排比句的使用,使得文章文章语言厚重,表意深刻。排除了肤浅的语言,无疑有利于主题的表述。

用排比议理。

勇气,是点亮漫漫长夜的烛光,贝多芬用勇气直面命运,用音乐传达思想与感情,扼住命运的咽喉;勇气,是飞向成功的翅膀,宁泽涛用勇气直面挫折,用速度改写历史,夺得世界冠军;勇气,是彰显美德的动力,张丽莉用勇气直面危险,用义举挽救生命,铸就师德丰碑——心怀勇气,即便是小草,也能绿满天涯,远行天下!

——选自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毕业前的最后一课》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自己对“勇气”的作用、价值和意义,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的优美,无疑给文章增添了亮色,增强了说理的力度。

总之,作文写作中,就要极力打造语言,让“语言”成为文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揣摩,确立适合自己实际的语言目标,掌握方法,认真训练,强化记忆与运用。这样,才能写出上乘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