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读素看】孤独如初

 简心素文 2021-07-24

独如初

人活到了一定的年龄,总少了些诗情画意,多了些多愁善感吧。或者说,感情自然平添些脆弱,不是吗?比如,我自己,因一个故事情节,一段悲壮之举,让我感动得痛哭流涕,彻夜未眠,魂牵梦萦许久……青春少年时的鲁莽、勇敢、高傲,已消失殆尽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岁月不会饶过任何人。

那是一个夏末,雨前的一个午后,天阴沉个脸,一丝风都不给,好像大地上的一切都欠它的,空气中弥漫着潮热难耐,像蒸桑拿。闲暇之余,也是无精打彩,翻阅着一本《张爱玲传》,文字中的语境和角色,吐露爱恨情仇,让人刻骨铭心,是一种伤痛、怜悯、忿忿不平,让我黯然销魂,肝肠寸断……

这本书,一直读到了冬季,黯淡是因为它的寒冷,有种冬天不会过去的感觉……禁不住落下泪来,瞬间空气凝固,是碾压我的智力,是抑制我的呼吸,学会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后,最后选择启笔,写下以下文字。

在阅读《张爱玲传》的同时,也看了她的两部小说——《小团圆》和《倾城之恋》。

《张爱玲传》在描述张爱玲生平的基础上,与张爱玲的作品相结合,文学性与叙事并重。以她的生平为主线,采用描述、议论、引用、抒情等多种手法,力求还原她一生的心路历程,让人们对她的生活、思想及她的文字有一个全新的了解。我想,这也是我对贵书的理解,也是作者倡导的目的及发挥的作用吧?

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刻,某一个层面,找一个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些内在的东西,比如,“阅读”。此刻,捧起这本书,是书中人物与你的对话,激情活跃的思想,是与你心灵的对话,一切变得缓慢,变得自我,也成就了自我。

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对张爱玲的爱和情、怨和恨,不可能真正理解、懂得,只能试着想象,理解她的那一份孤独、寂寞。身处异国他乡,一个人孤独终老。她也曾经有过自认为灿烂的光阴,自认为可以相守一生的爱人。出身名门的她,从小接受中西教育,显示出过分的聪慧。有一个吸毒的父亲和一个追求自由的母亲,在她最需要母爱、最无助时,母亲却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对母亲的喜爱转为绝望,曲折的家庭经历让她对人生有着犀利的洞察力,可以说原生家庭的幸与不幸成就了她的文学。

没有不变的永恒,只有不断变化的世界。她最后的寂寞,只因守住她最初的孤独,得知母亲去逝,面壁痛哭,大病一场,两个月后才缓过神。而母亲黄逸梵,临终前寄给了她一箱古董,这是母亲给女儿最后的爱吧。1995年,张爱玲孤独死去,据说她的一只手还伸向太平洋的方向,像是在说:“妈咪,请为我留一条门缝……”

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很孤独,但她写出的文字,从不拒绝寂寞。也因阅读了她的文字,我背包来到大上海,寻找张爱玲的上海,一批学成归来的文学博士自发评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张爱玲的名字排在很前面。

虽然,今日之大上海,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无法找到当年的公共租界西区那幢没落贵族府邸。可站在新静安区的街道上,记起了余秋雨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中秋》:“这些天她的灵魂飘浮太空的时候,第一站必定是上海,上海人应该抬起头来,迎送她……”

正这么写着,正这么想着,天空中却飘起雪花来,雪花在寒风中起舞,按照它们各自曼妙的韵律……

我沏上一杯热茶,漫无边际地遐想,享受着独处时光。想起我在远方的女儿,想起她小时候的往事;想起我谢世多年的父母,想象着天堂的模样,也不知他们能不能感受到,此时此刻我思念着他们……

接近黄昏时,我又打开了日记薄。一天又快过去了,心有所托,乐在其中,寄情于我的日记中。这里有岁月的味道,带给我一丝丝的温润感,是曾经对自己的倾诉,是自我心灵的对话。这种习惯,是多年养成的,应该是上高中的时候吧,总想用这种音符留住时光。

三年前,一位好友小妹,要去外地工作,临行前,我们小聚叙离别。我说:“我会想你的,想你时,我会写日记的。”当时,我们四目对视,好友激动不已,眼睛里泛出泪花来,我想我们是心领神会了。因我不想用另一种方式惦念或牵挂她,比如,打电话,发微信。

怡然自得,是偶尔的独处,也许此时灵魂是孤独的,但是自我的享受,如一股清流流入心田。“终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那怕是片刻心灵对话。

写于20217月。

作者:韩英

◆韩英:【简心诗苑】想与你,有一场约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