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艺评论】识浅见狭学不足,终不能尽其妙——浅谈读书与书法的关系

 山石苍翠 2021-07-24

  在百度搜索“什么是书法?”,用时0.083秒,约有上万条答复出现,可见书法的魅力。有人说:书法就是汉字书写的方法。有人说: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也有人说:书法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是中国数千年文化艺术的精髓,是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中国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以毛笔、墨汁、宣纸为工具,以书者性情为铺垫三者合一的艺术。它不同于音乐,但有音乐般的节奏;不同于舞蹈,但有舞蹈般的飞动;不同于建筑,但有建筑之规矩;不同于文学,但有文学之蕴涵。

  总之,书法是一种综合艺术,乃各种美的总和。我们从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中体验到天朗气清的优美意境;从颜真卿的楷书中感悟忠勇壮美的万丈豪情;欣赏张旭狂草,惊叹于那种龙飞凤舞的线条律动;仰观摩崖石刻,震撼于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气磅礴。书法就好似喧嚣的知识大都市中一道与众迥然的风景,有自然、质朴和宁静,给人美好遐思;有疏狂、超然和洒脱,让人怡情酣畅。

传说中,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因为文字产生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汉字揭开了天地间的奥秘,记录了民族成长的历程。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变,但汉字不表音而只表意的特性没有变。“书法”产生在文字基础之上,自然就和书有着密切的关联。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读书是最重要的一项。其实,读书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学到手的最佳方式,读书能够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开阔视野,增长智慧,你不再是一个空白的人,而是通过读书赋予了自己丰富的知识色彩,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一抹书卷气息:文雅、厚重和高贵。

那么,读书与书法到底有着怎样密切的关联呢?先看看前人怎么说。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黄庭坚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郝经(元代)说:“读书多,造道深,遗落尘累,降去凡俗,筱然物外,下笔自高人一等矣。”何绍基说:“从来书画贵士气,经史内蕴外乃滋,若非柱腹有万卷,求脱匠气焉能辞。”张式(清代)说:  “(学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平气和,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和而能书画者。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  李瑞清说:”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矣。”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杨守敬说: “……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近代王国维说:“苟其人格诚高,学问诚博,则虽无艺术上之天才者,其制作亦不失为古雅”。这方面的论述实在不胜枚举。读书和书法如日月辉映、锦上添花。

我觉得读书对于书法至少有如下三点直接影响: 一是读书会提升我们的价值判断力和审美水平。书读多了,人变得沉静淡泊了,沉静淡泊不是消极放弃,她是绚烂之极的平淡,是学贯古今的博雅,是不怨天尤人的达观。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是陶冶性情,修身养性,是修炼自己的生命形象,入层或获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人变得沉静淡泊之后就不会出现像傅德锋先生所说的那样“根基未稳,急于创作;涉奇猎怪,盲目创作;追风逐潮,克隆复制;形式至上,制作成风”这些书法创作中的不良倾向(傅德锋《当前书法创作的四大不良倾向》),就不会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而是以真诚、恭慎的态度去亲近书法艺术。

二是读书会提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书读多了,就能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庸之道。传统文化中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讲恕,讲礼,讲仁政,讲修齐治平,孔子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老子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黄帝内经》里讲“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平人”是没有病的人,怎么达到平人状态呢?就是“济其不足泄其过”。所有这些都贯穿着一个中庸之道的思想和精神,一切都不能过激,又不要不及,要执两用中、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在行笔的轻重缓急、用墨的浓淡枯湿、布局的疏密动静之际,权衡方便,保持弹性,留有余地。就会杜绝剑拔弩张有余、含蓄内敛不足;轻滑漂浮有余、凝重遒劲不足;呆板迟滞有余、流动空灵不足等等或过激或不及的毛病,以娴静平和的心态进入到书法创作之中。

三是读书会提升我们的修养和心性。书读多了,就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能反躬自省。《老子·七十一章》有一段话很有意思:“圣人不病,以其病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圣人勇于正视自己的毛病,把病当成病,通过反省而予以修正,自然就没有毛病了。学习书法也是一样,它是一个不断否定再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到毛病缺点并随时改掉毛病缺点的过程。书法艺术是一门学问,是综合修养的体现,它包括艺术修养、学问修养、才情悟性和胸襟品格等等。书法创作越往后越体现修养的重要性,最后比拼的主要是学问修养。艺术追求要与时俱进,但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现在书法家一心为了挣钱反而弄得书法家本身不值钱了,今天制造出来一个书法家,明天包装出来一个书法家,但大家要知道流星永远不能成为恒星。急功近利、朝秦暮楚、画地为牢,都是学书者需要反思的不良现象。

当然,读书与书法的关联不止这三点。但这并不是说,读书能让书法家速成。对学书者而言,耐得住寂寞,临帖与读书并行,才是学习书法的正道。清代诗人赵翼《论诗五首》中有一首:“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我认为这首诗给人两点启示:一是督促人不断地进取,因为这“三分人事”究竟得下多少工夫才能尽到?它是不确定的。“七分天”是指人的天赋和潜质,这更需要不断地下功夫去开发;二是“七分天”也可以理解为“天命”,传统文化中讲的“天命”并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在人尽其力之后对其行为结果不过分看重、计较的一种通达态度。生命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用来成就某种事业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书法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用来成就某种事业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以这样的心态去学习书法,身心轻松愉悦,往往会有更大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