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商继承制度发微——为什么即位的人不是微子启,而是商纣王?

 昵称55301288 2021-07-24

殷商的君位,以传子为主。但传子并不能与“宗法”画上等号,毕竟传子有可能传给任何一个儿子。但是从殷商末年的一件事看来,他们已经有了传位给嫡长子的观念,此事即与商纣王即位有关。

微子启和商纣王,谁才是嫡长子?

我们都知道,商纣王是帝乙的儿子,但是他还有一位兄弟——微子启。那为什么即位的人不是微子启,而是商纣王呢?

《史记》云:“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其母贱,不得嗣。”《史记》又云:“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从《吕氏春秋》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微子启和商纣王的母亲是同一个人。但是此人生微子启的时候,还不是正妻,而她生商纣王的时候,就被扶正了。换句话说,微子启虽然是长子,但是由于没有赶上好时机,结果变成了庶子。

然而,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问题。

商纣王剧照

除了《史记》和《吕氏春秋》的记载之外,有关微子启和商纣王的关系,我们似乎找不出更多的证据证明他们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因此,便有学者认为司马迁和《吕氏春秋》的说法,是汉朝以后世的观点强加上去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左传》怎么说。《左传·哀公九年》云:“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疑问就此产生,这里说的“元子”是什么意思呢?

商纣王剧照

如果“元子”是像郑玄说的那样,是储君、太子的意思,那么司马迁和《吕氏春秋》中的说法都会出现问题。但《尚书》和《诗经》都曾提到过“元子”。一位是成王的嫡长子康王,另一位是周公的嫡长子伯禽。

我们都知道,这两位都有储君太子的身份,以此类推,“元子”果真指的是储君?

微子启是帝乙很好的儿子

如果从“元”字的字面意思来解释,的确是有“长”或者“首”的意思。但是“元”似乎也可以被解释为“善”。因为在《左传·文公十八年》的杜预注中说:“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处的“元”就是“善”的意思。

如此说来,商纣王和微子启的关系,又一次地陷入了迷雾之中。

微子启画像

依笔者推测,“元子”确实有可能不是“长子”的意思。考究春秋战国的文献,微子启的形象甚佳。因此就像《左传》的释义那样,“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的意思极有可能是“微子启是帝乙很好的儿子”。

文献中记载了微子启劝谏商纣王的事迹。在管、蔡之乱后,微子启被封在宋,取代了武庚成为延续殷商血统之人。显然在周人的心目中,比起形象暴虐的商纣王,微子启的确是一位贤德又善良的人。

不仅如此,决定性因素在文献之中被揭露出来。在《尚书》和《史记》之中,都提到过商纣王灭亡的原因。其中之一为“毁坏其三正,离汤其王父母弟”。这里的“母弟”,意思是同母之弟。

商纣王剧照

《史记》云:“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考究各文献可以得出结论:“三正”指的就是微子启、箕子和比干。其中“王父”就是箕子和比干,而母弟必然就是指微子启。

如此一来,商纣王的嫡长子身份便确凿无疑,他的即位也就没有任何疑义。也就是说,我们在殷商末年,看到了商纣王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情况。

商纣王画像

“子继”是殷商时期继承制度的基本脉络

然而,这并不代表已经形成了一种被商人严格遵守的制度。所谓“宗法”是自然而然在历史中形成的,并不是像汉代所重视的那种“立嫡立长”的明确又具体的规定。

殷商时期的“宗法”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处在萌芽和加强的过程之中,可想而知,它必然具有不确定性。不过我们可以从现有的资料来进行推测,得出的结论就是:殷商已经将“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作为首要的目标。

商纣王剧照

在殷商社会中,“子继”一直被视为社会规范所认可的形式。但由“父系血缘家庭”所延伸出的更为复杂和详尽的继承形式,则是我们在殷商晚期所看到的“宗法观念”。

简单地说,“子继”是殷商时期继承制度的基本脉络,而“宗法”则是建立在此脉络之上更为精确的规定。“宗法”观念持续地发展,经过了周朝,才形成了后来讲究“礼法”的人们口中的“宗法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