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组乡间小道水彩素材图 送给自己 总是觉得一幅画如果触动到了观画者,一定是画中至少一个点引起了观赏者的共鸣,这一点共鸣你来自于曾经走过的路,吃过的味道,看过的风景,遇到的人。凡是风景类的,我都很喜欢,但并不是看画的心情都是开心的,有时候甚至是很低落,怀念,无奈,回转到生活,过了很多天,突然会想起这些画,甚至念念不忘。今天看到这个话题,理解了好的作品永远是和人文情怀相连,才能让人不断回想。 可能是接触水彩的缘故,也或许是最近心境的反射,对夕阳下的剪影风景有一种痴迷,总觉得这种画面带着一种萧条和温馨的混合感,有让人想回家的冲动。 现在回想起来,童年的经历确实是会对人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包括人的性格,审美等等。长大以后,不管走到哪儿,拿着手机拍照片,从来不愿把关于人的一切放进镜头里;后来开始接触水彩,不管画的好不好,一直执着的只愿学些风景,不愿去上静物人物的课程。看着这些风景,总会想起夕阳下小时候坐着爸爸拉的板车从老家回家的情景,那时候的天空就是如此,尽头有一轮不刺眼的日头,另一边是朦朦胧胧不太清晰的月亮,橘黄色的晚霞铺满半边天空,坐在爸爸的板车上,颠颠簸簸的从老家的小路走出来,享受着傍晚的晚风和路边被风吹的弯了腰芦苇。这种场景从回老家种洋芋,暑假回老家掰玉米,打核桃,到深秋的挖红薯,一年四季可以经历好多次,不变的永远是坐在板车上看着爸爸往前走的背影。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性格带有一种泥土的味道,这个词用得有些滑稽,但自己确实一直对农村的一切东西怀有一种很亲切的感情。从鼓风机到毯钵,到晒谷的阳耙和田头的猪圈,都觉得很亲切。老家有一块田,大概6分大,是小时候全家回老家的主要目的。去到那块田总是要经过陈家mama的晒谷场子,鸡鸣狗吠,好不热闹。过了场子是一条小路,小路旁边有樱桃树和梨树,猪圈和厕所,再往前走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了,6分田在田野中间。趁爸妈在忙的时候,我还会溜到隔壁的玉米地里过二十分钟抱一堆旱黄瓜出来。爸爸永远是干最累的活的那个,这么多年一直如此,一家人在一起,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拖最重行李箱的人一定是他,就算在最后的日子里,我们东奔西波带他到处去看病的时候。 也许生活就是这个样子,这是自己最近经常对自己默念的一句话。美好的东西永远都在不断流去,未来因为未知而又觉得茫然和恐惧。有人说,现在过得不开心才会经常回忆过去。不开心的生活可以调节或逃避,但失去了的人或者美好却永远拿不回来。除了怀念,我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 图一二来自英国水彩画家Susan Lynn。#插画# #发现深圳美好# #绘画素材# #水彩# #水彩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