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很早以前就写过的,我只是希望各位有空看一眼就行,有一个基础的自救常识。 我个人主张对于商业地产中的风险点应以防范措施为主。所以临时写了一篇应急预案要点,供大家参考。 商业企业篇 一、地震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值班负责人 成员:值班安保人员、运营人员 发生突发事件是在项目总经理达到之前,由总值班负责人负责处理。 如项目总经理已失联或死亡,则顺位要求副总经理或高层管理人员到场。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综合处理抗震救灾有关事宜;掌握地震救灾和灾情,随时向上级汇报,向指挥部各工作组通报;筹集、调拔救灾经费和救灾物资;负责处理指挥部的日常事务。 值班人员应现在第一时间向其家人及同事互报平安,确认自身安全及地理位置。此后向项目总经理、集团人员通报。 地震时期电话线路可能存在异常情况,请尽量少拨打非紧急情况以外的电话。 二、步骤及分工 一)应急步骤 负责人工作: 1、震后第一时间清点在班人员安全,统计灾害情况,并要求值班人员迅速关闭、切断输点、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广播系统除外)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同时向当地公安、消防、医疗机构进行电话沟通,汇报现存人数及受灾情况; 2、清点现有物资,主要盘查水、食品、药物、御寒物资,并统计伤亡人数; 3、就近寻找空旷场地,严禁在幕墙、石材外立面下、玻璃穹顶或周边有危险设施、残破设施等地点休憩。如再夜晚,则应就地等待救援,不应盲目疏散; 4、保证通信联络设备的畅通,确保能够随时接受和发布信息; 5、抢修供电、供水、供气等管线和设备,迅速恢复供电、供水、供气主要职责; 6、组织指挥工作人员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包括抢救压埋人员,但应避开危险地带,以免造成危险扩大; 7、根据灾情情况,部署救护力量,妥善安置重伤员; 8、组织人员加强单位内治安巡逻、检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心安全稳定; 9、检查各部门的安全措施和消防器材完好、可用情况; 10、疏导中心交通。 二)人员疏散组 1、告知员工与顾客,地震是第一不能跳楼,第二不能拥挤,第三不能靠近危险地带,应等待专业救援; 2、应组织安排顾客与员工从安全通道下楼,要避免碰撞、拥挤、踩伤、绝对禁止使用电梯。 3、场内员工应指挥顾客和员工疏散过程,不应擅离岗位。 4、如楼层较高,建议顾客与员工在卫生间等小开间场所就地僻险。 (三)物资供应组 1、在确保安全的情形下,第一时间收集水、食物、药品及御寒物品并进行统计和调配; 2、接受公司内外援助,统筹安排; 3、为本单位的或的灾民提供食品,饮用水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4、运送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 三、临震应急反应 1、根据震情灾情安排心理疏导工作,妥善安置顾客,保障顾客和员工的基本生活和安全,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及心理卫生方法方面的帮助; 2、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建筑、设施和设备,做好服务经营的恢复工作; 3、注意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卫部门要加强中心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协助辖区公安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四、在破坏性地震时期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应予防范: 1、阻扰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调用物资、人员或占用场地的; 2、趁机哄抢国家、集体或者公共财产的; 3、散布谣言扰乱社会次序,影响破坏性应急工作的; 4、有危害应急救援工作的其他行为; 五、合同防范及现场管理 1、应在租赁合同等协议文件中对于不可抗力进行详细约定,确保将地震等危机情形进行明确约定; 2、在有管理手册的情形下,对于险情发生的情况下进行免责约定。并对于险情发生后,禁止商户进入场地内自行搬离物资。如无管理手册,则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3、收集商业场所的损害情况,并录音录像,以备后期保险损害鉴定(如有); 4、向官方机构报程受损情况,尽早取得证明文件。 本方案还可适用于常规救护。 附:紧急救助措施 1)被埋压时的自救 首先要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如果手脚活动方便,可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 要节约饮食,应急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并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延长生命的作用。 2)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一时被埋压、又不能自救脱险时,千万不要哭喊,切忌心情急躁和盲目行动, 不能精神崩溃,也不要拼命挣扎,要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生存获救要有信心。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并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利用一切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进行联系(如敲击器物),积极主动配合地面营救。如几个人同时被埋压时,要互相鼓励,团结配合,等待救援。 3)寻找被埋压者 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提高效率。如地震发生在用餐时间,则被压人员很可能在餐厅或厨房位置;如发生在晚上睡觉时间,则被埋压人员应在卧室位置。了解房屋结构,就可在最短时间内救出被埋压人员,抢救生命。其次,应在容易形成安全三角区的地方和部位寻找,因为地震时,被埋压人员有可能在安全三角区避震。还可以找熟悉情况的人指点,通过呼叫以及敲击器物与被埋压者联系。俯身趴在废墟上面仔细听寻被埋压者发出的生命信息。尽可能借助一切有效的工具或手段,不要轻易离开寻 找目标及环境,有组织地分户包干彻底寻找。 4)扒救被埋压人员时应遵循的原则 应当先抢救医院、学校、幼儿园、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地方的人,因为人员密集地方可能埋压着大量的人员。应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轻伤后重伤,先扒活人后挖遇难者。先救容易救的和先救近处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抓紧时间多救人。对于被埋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但又不能马上完全挖出者,可先将其头、胸露出,无生命之虞后,交给护理人员照顾,随即再扒救周围的其他被埋压者。总的原则是争取时间,扩大战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扒救挖掘的拖延和失误造成的伤亡。 5)扒救人员时应遵循的次序 首先确定头部位置,将头部扒出,并清除口鼻内的尘土,设法将呼吸道堵塞物排除,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然后清理胸部上的埋压物,再将其上肢和下肢解脱出来;扒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拽,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 6)如何保护难以施救的人员? 一旦寻找到被埋压人员,如果难以扒挖,应保证被埋压处通风,保护好支撑条件,在条件允许时将适量的饮水、食物或者药品送到被救者处,以增强其生命力,确保幸存者安全。同时,以言语进行鼓励和安慰,并立即做好标志,招呼专业救助人员来施救。 7)救人时应避免被救者遇到新伤害 扒挖接近被埋压人员时,不可利用利器。扒挖时要注意分清支撑物和非支撑物,不要破坏支撑条件,以免造成新的坍塌。扒挖过程中灰尘太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造成被埋压人员呼吸困难。在无法确定伤情之前,严禁强力牵拉四肢。切忌因救人心切,忽略周围环境伤害其他未被挖救者。 8)被救人员的护理 对于埋压后处于黑暗、饥渴状态过久的被救者,救出后应给予必要的护理,应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不能一下给予大量的食物和饮水。同时,应避免被救者情绪过于激动。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急救包扎后,迅速送往医疗点。 9)如何判定被救人员的生命迹象? 轻轻摇动或呼唤被救者,判断有无反应,是否清醒。如被救者毫无反应,表明其已无意识,可压其额头,托起下巴,使其呼吸道畅通。然后靠近其口鼻,判断其是否有呼吸。如欲判断被救者有无心跳,最方便的方法是触摸其颈动脉搏动,如无搏动,说明心跳停止。如被救者是婴儿时应触摸肱动脉判断。 10)脊椎损伤伤员的救护 只要被扒挖、救出的伤员感到颈、脊椎、腰剧痛者,均可按脊椎伤员处理。挖掘时,决不可用力牵拉未完整露出者的上肢或下肢,以免加重骨折错位。搬运时避免脊柱的弯曲或扭转,要用硬板担架搬运。最好将伤员固定,禁止一人抬肩,一人抬腿的错误搬运方法。 家庭生活篇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 一、平时的准备工作 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 一)家庭的安全措施 1、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2、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3、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 4、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5、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6、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7、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8、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9、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 10、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 二)紧急备用品的准备 1、饮用水,常备未开封的矿泉水及保温杯一个; 2、食品、婴儿奶粉,以速食食品为主; 3、急救医药品。以止血、消炎、包扎为主,辅以常规的感冒及止泻药; 4、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5、现金、贵重品; 6、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三)每季向老人孩子告知一次如下内容: 1、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2、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 3、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 4、家庭成员的分工; 5、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 6、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7、周边最近的空旷安全区域(学校操场、广场等),以及危难时的安全联络人及电话。 四)建立平时的良好习惯与冷静认知 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从平时起就应当清晰认知逃生路线和自救方案。 1、抓住时机,科学避震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具、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2、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 1)震时是跑还是躲? 地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爬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3、大震之后的余震 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所以请在尽快寻找安全区域进行避险。 4、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 1)在家中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如果家中有吊灯、吊扇等悬挂物时应当远离; 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 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 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地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 不要躲在窗户边; 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 2)在学校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 正在上课时: 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 在操场或室外时: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处或栅栏处;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待地震过去后,听从服务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吊灯、广告牌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在户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等。 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注重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5)在野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郊外旅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 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避开以下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上游水库坍塌而涨水,或出现海啸; 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洪水; 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或遭遇洪水。 避开以下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6)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在室内: 遇到火灾。千万别乱跑,更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注意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进;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在室外: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要特别保护好头部;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地震后被埋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1)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2)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砾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3)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4)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5)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6)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二、必须注意地震后的次生灾害 地震包括直接、次生、三次灾害乃至形成一个灾害链。有时次生、三次灾害带来的损失比直接灾害还要大。 地震时造成的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称为直接灾害;因建筑物、工程设施倒塌而引起的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的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的扩散等对生命财产的威胁称为次生灾害;由次生灾害引起的因抗震救灾体制不健全、人们防灾意识淡漠、指挥系统失灵而造成社会恐慌动荡,使震灾加重称为三次灾害。 因此震前对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要认真检查妥善处理,震后更应严密监视,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一定先做到保护好自己再去救助别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