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唱响望亭大运河文化

 苏迷 2021-07-24
《苏州日报》2021年07月17日 B01版

  徐玉琳

  望亭地处京杭大运河之畔,系京杭大运河进入苏州的第一镇,是苏州“运河十景”之一。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为与楚国抗衡,下令开凿自苏州望亭经无锡到达常州奔牛镇的一段运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如今京杭大运河望亭段,北起望虞河,南至高新区浒墅关镇,共计6.5公里。运河是望亭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之一,挖掘档案,依托实物,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

  历经千年积淀,京杭大运河望亭段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沙墩港、观鸡桥港、牡丹港、仁巷港、南河港等水系遗存,古长洲苑、月城、皇亭碑、迎湖禅寺等古址遗存,崧泽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等各时期的出土文物,以及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存。望亭地志馆现有馆藏文物500件,包括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150件。馆内固定陈列有关大运河的文物,其中50余件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时期和各时期在古望亭月城遗址和螺蛳墩遗址出土的,让参观者零距离感受运河历史文化。

  望亭镇近年来聚焦“大运河”这篇大文章,做好文化传承。前后两次召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题会议,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乡贤参与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一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讲好名人轶事、做好生态提升。当地政府组织人力,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历时两年在望亭运河公园的核心位置恢复了御亭、皇亭碑、驿站、石码头牌楼等历史遗存,将文化基因融入有形建筑群,同时将望亭老街风貌、遗址考古文化、中医文化等特色内容融入其中。望亭驿展示馆内运用幻影成像技术,模拟呈现古时驿站车马人群川流不息的繁荣景象,带领人们穿越时空,切实感受驿站文化。新建望运阁,依次设计了史说大运河、望亭运河文化、望亭运河的治理三个主题展区,生动讲述大运河与望亭发展的历史故事。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运河文化,2019年,相城区举办“诗咏运河”全国运河名城书法名家邀请展,邀请了20多个城市100多名书法名家,进行以歌咏运河古诗为内容的创作。2020年,从170余篇作品中精选100首名家作品,建成总长73.6米的“运河百诗碑廊”,以复廊形式双面呈现百余幅运河沿线城市的书法碑刻引起人们的关注。漫步诗廊,读着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看着浩浩荡荡的大运河穿镇而过,仿佛跨越千年,吟咏古诗,赞美吴韵今风。

  生于斯长于斯的望亭人,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方水土的热爱。60位本土演员自编自演了情景剧《印象·望亭》,以运河文化为主线,经过实地考察和档案挖掘,讲述了望亭人的历史和运河生活,展示了望亭的特色民俗和文化发展成果,描绘了一幅运河古镇的美丽生活图景。《印象·望亭》登上江苏大剧院的舞台,它让更多的人了解运河文化,了解望亭。

  大运河是古人留给后人的富贵财富。当下的人们继承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同时,抓住契机,主动融入相城区“十百千万”工程,完成了运河西岸堆场、码头、建材厂、修船厂等相关地块的淘汰整治,不断改善环境;完成了运河东岸五金加工、注塑、建材等相关企业的清理整治,打造了400亩的智能制造产业园,让运河之畔的老工厂旧貌换新颜;建设了集遗产保护、文化研究、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运河公园暨历史文化街区,荣获2019年度苏州十大民心工程。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档案作为支撑和依托,用历史文化底蕴厚植发展根基。望亭作为苏州“运河十景”之一,凸显“稻作、古驿、运河”三大文化印记,打造“运河吴门第一景”做美大运河苏州段“第一印象”,擦亮“吴门望亭”特色名片,彰显“运河吴门第一镇”实质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