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好的朋友

 窦旭民图书馆 2021-07-25

再好的朋友

也要保持适当距离

中国有句俗语:“距离产生美”,还有一些俗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才是真”……。无非就是说明人与人之间即使再怎么亲近,亦应保持一点距离。

人们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欣赏自然风光时,那些迷雾弥漫、朦朦胧胧的远山,令人向往,可当走到山路上,就会发现景色实在一般,并没有远看时美丽壮观,甚至还会发现路边的垃圾和赃物。说白了,原来正是距离产生的美观。

在现实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同样也存在类似问题。即使关系再好再铁,也要保持适当距离,才能感情不减,和谐相处。

礼尚往来 把握平衡

古人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以礼相待,所谓礼尚往来,实际就是要求人们不能有任何“贪便宜”的想法。即就是别人富有,不在乎送什么贵重礼物给你,但还是要及时予以回礼,否则,就会令人感到不懂人情世故,引发讨嫌。

当然,人之相交你,并不是能用礼物价值衡量感情,可必须以“真心送礼”,把握平衡。“礼轻情意重”,讲的就是真心、实在,千万不要因为自家经济条件不好,就理所当然接受别人的送礼而从不会回礼。坚持以礼待人,实际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心底距离,不占便宜,距离自然就会恰当了。

恩怨情仇 不必计较

人在江湖走,难免有对头;矛盾处处有,何须添烦愁。在以往的工作或者生活中,难免形成某些恩怨情仇、邻里纠纷。对此,当然不能斤斤计较。如果将此牢记心间,势必寻机理论,这种做法就是“揭伤疤”。聪明的人,不念过往,不惧将来,对生活总是云淡风轻的态度。

人之相交,应当去算减法,不算加法,更不能算乘法。再多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事情,都该忘记。再多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计较。过去的痛苦和气愤,不必再提,适时化解。以往的过节,全当没有发生过,过去了就了了,就勿需再次计较了。

时间可以化解恩怨,谅解足以消除矛盾。人与人之间交往多了,就会把对方看得更加清楚。在适当的距离中,情感才能经得起永久的积存。

开口说话 把握尺度

人有一张嘴,不仅仅是吃饭所用,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说话。说话,也不仅仅是开口飘出几个词语,而是要讲“艺术”。有人说:“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虐有度”,的确这样。

故而,一个人在张口说话时,应该先有一番思考,想想自己该怎们开口。不能因为自己说出的话,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或者影响别人的情绪,更不能无事找事、造谣生事。一定要做到:不说搬弄是非的话,不说做不到的话,不说炫耀自己的话。

世间许多事情,需要“点到为止”,不需要说透。真正聪慧的人,仅听一句话,就能理解懂其意;迟钝的人对其说上一天,不一定能搞明白。愚昧的人,只会放大别人的“瑕疵”,而且喜欢乱说,叽叽喳喳,传播小道消息,自以为见多识广,其实是无知,既得罪了人,又落个“品行不佳”,何必如此?

别人家事 少问莫管

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普通人呢?这充分说明家事是相当复杂的事情,再是别人家事,更加复杂诡异。

一般的家事,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或许就是谁都没有道理,也可能谁都有点道理。

最典型的就是遇到朋友家两口子吵闹,劝其不要吵,要和好,看起来是对的,但谁知道他俩间的是是非非,搞不好倒得罪了其中一方;如果劝其离婚散了,更是赢得一片骂声。所以说对于此类事情,没有全面详实的了解,就不要去管,不要插手。再有,家庭与家庭之间,也不要交往过分密切,必须保持距离,偶尔的聚会可以,聚会之后的去向各回各家,无需黏黏糊糊、牵挂思念。

少问莫管他人家事(或者他人事情),并不是说与人不相沟通,不相来往。应该做到与老人沟通,莫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莫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莫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莫忘了他的尊严;与年轻人沟通,莫忘了他的直接;与儿童沟通,莫忘了他的天真。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才能四海通达。

2021526日渭滨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