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拾粪老农偶遇一伙逃兵,金戒指引起他的怀疑,原来杜聿明也在里面

 图说历史 2021-07-25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将领有很多,时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无疑是职务最高的一个。可是很多人不知道,他被我军顺利抓获,其实跟一个小人物有关,今天就讲讲杜聿明被俘前后的故事。


1949年1月,淮海战役大局已定,国军兵败如山,整师整团的缴械投降。李弥的第13兵团也被消灭大半,残部与邱清泉的第2兵团汇合,20万大军聚集在方圆不足10公里的陈官庄,企图抱团求生。

1月9日早晨,杜聿明、邱清泉以王牌第五军为先锋,上百架飞机投掷毒气弹作掩护,向郭营、左砦方向进攻,想打开一条突围通道。然而,突围行动遭到华野八纵、九纵的强力阻击,全被打了回来。邱清泉气得暴跳如雷,但也只能无奈地取消突围行动。

当日黄昏,杜聿明来到第五军司令部,带来了蒋介石的命令,要求李弥、邱清泉集合残部,于次日上午再次突围。解放军可不给他们喘息机会,华野三纵、四纵、十纵已经剑指陈官庄,大有一口吃掉李、邱残部之势。


面对如此形势,邱清泉、李弥自感大难临头,决意不顾蒋介石军令,提前实施突围,并威胁式的劝告杜聿明,让他跟着一起走。当晚22时,邱清泉分别电告70军军长邓军林、72军军长余锦源、74军军长邱维达等,说自己已经放弃指挥权,马上离开指挥部,让他们自行突围。

当时,陈官庄三面被围,只有西南方向有个缺口,杜聿明、邱清泉在200师的掩护下,趁着夜色仓皇逃命。茫茫黑夜,人马拥挤,两人出了陈庄很快失散。凌晨时分,邱清泉在张庙堂村西南处的农田中被击毙,杜聿明则带着副官、卫士等十人,一路向北,逃到了萧县(今属安徽)境内。

杜聿明剃掉了胡髭,换上了士兵的军服,一行人都拿着手枪,冒充我军押送战俘的队伍,企图趁乱混出封锁线。当他们走到四纵十一师后方医院驻地附近时,行踪被一个拾粪农民发现了。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场上的枪声已经稀疏了,邱清泉的第2兵团、李弥的第13兵团和孙元良的残部,已被我华东野战军全歼。

这天一大早,萧县张老庄的村民段庆香早起去拾粪,迎头碰上一群散兵从西南方向过来。起初他也没注意,以为是战场上下来的解放军,还笑着跟他们打招呼。这时,人群中一个军官模样(杜聿明副官)的人走上前,问道:“老先生,你能找件衣服给我吗?我换换。”

这一问,让段庆香心里“咯噔”一下,感情眼前几个都是国民党逃兵啊!虽然有点怕,但他很快镇定了下来,毕竟这些人都有枪,自己跑是跑不掉的,于是壮着胆子对那军官说道:“这让我往哪弄衣服去?”

军官心不甘,央求道:“大爷,你行个方便,帮忙去庄里头找件衣服给我换上,我还有个大哥。”

段庆香望了一眼人群,问:“哪个是你大哥?”

军官指了指杜聿明,说:“那个高小伙就是”。说着,他取出一枚金戒指,塞到段庆香的手里,拜托他一定搞两件衣服回来。段庆香见他出手这么大方,更确认了内心的想法。


那个年代的人民群众,兜里虽然没多少钱,政治觉悟那绝对是杠杠的。段庆香看此人出手阔绰,料定他们一定是大官,便假意回庄里拿衣服,赶紧去找解放军报告。

刚走到庄东头,段庆香就遇到师部包扎所的一名战士,他立即报告说:“村外有11个国民党兵,你们赶快去抓,他们叫我不要说,还给我个金戒指,我现在交公。”

战士不敢怠慢,立即报告给了卫生处处长赵云宏,赵处长正忙着给伤员包扎伤口,哪想到村外有一条“大鱼”,随口说了一句:“你抓回来就是了。”这名小战士话不多说,立刻带着战友出去抓人了。

两名战士一前一后,按照段庆香所指的方向埋伏在路边。当杜聿明一行人走过来时,前面的小战士一个箭步冲出,端枪指着所有人,喝令他们“站住,全部放下武器,退后!”另一名小战士也一跃而出,站在后面掩护。


让人出乎意料,他们全都没反抗,顺从地把枪丢在地上,往后退了几步。两名战士用脚把枪拨成一堆,故作声势地大声喊道:“通讯班的都过来”(其实就他两个人)。躲在一旁观察的段庆香,听小战士这么一喊,立刻撒腿跑回了村子,喊来村民、轻伤员和医护人员,将他们押回了四纵俘虏收容所。

俘虏收容所并不只关押战俘这么简单,它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清查隐瞒身份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所长陈茂辉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时任四纵第11师政治部主任)。他听说抓到一个国民党军官,有卫士、司机跟随,身份不明,极有可能是个将官,他立即来了精神,看看这人到底什么来头。

在所里焦急地等待了2个小时,十一个俘虏终于送来了,陈所长一眼就注意到了中间的那个人。只见他身穿士兵棉服、披着件破大衣,耷拉着脑袋,缩着脖子,乍一看就是个伙夫,但眉宇间却透露出稳重且干练的气质。经过一番审讯,他隐瞒的身份被查明,正是大名鼎鼎的杜聿明。



美国的军事专家曾感叹,共产党怎么会用60万军队,就打赢了国民党的80万军队?其中的奥秘,从“活捉杜聿明”这一事件中就可以找到答案,那便是人心所向!

淮海战役中,国军无论兵力还是武器装备,都比我军有优势。但我军有一个优势国军却没法比,那就是40万民兵和543万支前民工(苏鲁豫皖四省)。

据统计,在淮海战役打得最激烈的第三阶段,战场上的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竟然高达1:9。换言之,每一个在前线战斗的解放军,背后都有9名支前民工在保障。这样的一场战争,想输都难。


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支前民工一共出动担架20.6万副、牲畜76.7万头,大小车辆88万辆,筹集粮食9.6亿斤,人民群众宁愿自己忍受困难,也要争取战役的胜利。千千万万人民群众都像段庆香那样,一心向党,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贡献。

反观国军,完全得不到人民的支援,只能依靠空投物资苟延残喘。然而,空投远远无法满足部队的需求,有限的物资又被军官控制,国军士兵甚至为了食物自相残杀,以至于出现我军用“猪肉炖粉条”就劝降了国军2个师的奇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