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觉”在数学做题中所起到的作用

 雨雨的一隅之地 2021-07-25

来看两个经典的例子:

1. 对比下面两条线段,哪个更长一些?

2. 一个棒球和棒球棒共计1.1美元,其中棒比球多1美元,问球多少钱?

第一题两端线段的长度相等;第二题答案是0.05

我们在做 GRE/GMAT 数学题的过程当中,经常也会使用到感觉,比如说我感觉 Quantity A更大一些;我感觉这个条件是充分的;我感觉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但这个感觉到底是不是准的呢?我认为这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经验。

如果你曾经做过很多题,有过很多类似的经验,那么相对而言,你的感觉就更加准确,再举个例子:

0<n<m, x>0

Quantity A: n/m

Quantity B: (n+x)/(m+x)

Which quantity is greater?

很多同学对于这道题的直觉就很准,也就是 Quantity B is greater. (思考:如何证明)

而假设你要是没有做过类似的题,没有吃过类似的亏,上来就直接用自己的感觉去做题,也许就会出现问题,比如:

If 0<x<y,

Quantity A: x percent of y

Quantity B: y percent of x

Which quantity is greater?

很多同学可能对于这道题的直觉就是有问题的,正确答案是相等的,因为

x percent of y 就是 x% * y=xy/100

y percent of x 就是 y% * x=yx/100

所以如果我们想获得更高的分数,甚至是满分,那么在做题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尽量使用比较严谨的判定定理或者是公式等进行推导、计算,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想当然”去做题。当然如果你做过类似的题,如见过糖水不等式,可以确保自己的判断是完全没问题的,则直接下结论也未尝不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