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感觉到,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平淡,甚至是一些枯燥的东西,你每天都在重复他们,但是还不得不做,比如刷牙、吃饭、健身、工作…… 就我目前的生活而言,每周至少会和同事朋友们爬一次山;每周至少会和同事朋友们吃一次饭;每周也会和家里视频一次。貌似看起来很 social 呀,但实际上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和自己独处。就像我现在一样,早晨一个人起来、洗漱、一个人做瑜伽、一个人做早饭、吃早饭、一个人站在电脑旁写东西。我一会会一个人去国贸校区上课,不过之后将又会是一个人,找个地方准备自习,然后整理一下手中的题目。 我今天如此,很多时间也是如此,相信大部分上学、工作的小伙伴们也会有同感,即使你不是单身,可能有不少时间是要自己一个人来面对的,尤其是你的思想。 也许有人会焦虑,是不是自己的生活不正常,每天和朋友聚会聊天才应该是常态呢?其实未必,而且要看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而这特点的分布我估计也差不多类似于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特别喜欢一直热闹和特别喜欢一直独处的人应该会占少数,而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但总之我们是摆脱不了枯燥的,只是它占生活的比例会因人而异罢了。 健身方面我的体验是尤为明显,我热衷于跑步,从2013年就开始参加马拉松比赛了,然后从2018年9月开始规律跑步到现在已经跑了300多个10km,这其中确实有和跑友一起跑的时候,但是大多数的跑步都是我一个人在跑道、在操场、在公路上、在公园里完成的,一圈又一圈,一趟又一趟,我曾经在操场上跑70多圈(30公里左右,为了备赛全程马拉松),我也曾经在自己的房间里往返500多趟(10公里左右,为了完成10公里跑的任务)。 说来乏味无趣,但实际上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孕育在这些枯燥当中的: 随着我不断的跑步,我的体重从160斤,减到了140斤,体脂率也从20%以上,降到了13%左右,我的心肺功能也非常不错; 随着我不断的阅读,我的知识方面也在不断的增加,虽说还有很多很多很多未知的,但至少在进步,并且我也有了很多写作的素材。 你们现在阅读的这篇文章就是我从《Atomic Habits》中的一段文字当中想到的题材,作者 James Clear 说:
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无聊或者枯燥不正常,有不少好事儿孕育其中哦,如果你评定这件枯燥的事是不错的,那就继续做下去,和无聊相处、和枯燥同行乃是人生的常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