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快速培养思考能力?成甲带你《好好思考》

 棕棕的思想夜宴 2021-07-25

今天推荐的是成甲的书籍《好好思考》。

在这之前我想问:你对好书的定义是什么?

我相信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

我对好书的定义是:只要是大部分内容能真正对我有所帮助的——无论哪个方面,就能称作好书。

为什么会推荐这本书呢?因为这本书中的思维方法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帮助,解决了我近段时间面临的一些困境。在我为一些具体问题绞尽脑汁、找不到出口的时候,它给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很想知道它到底有什么魔力,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咱们马上就进入正题吧!

这本书可以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个版块:什么是思维模型?为什么要学习思维模型?找到思维模型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记住、应用这些思维模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第二个板块:也是打通我的版块——如何建立多元思维模型知识体系?

第三个版块:用多元思维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3个案例——降维攻击、变换尺度和聚焦关键。

什么是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查理·芒格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分析问题/解释现象的思考方式模板。

比如4P理论,4C理论,卡诺期望模型,用户里程地图,乔哈里视窗,都属于思维模型。你可以按照这些模型写到的步骤或者结构来分析问题,这样面对一个陌生复杂的问题就不会无从入手。

为什么要学习思维模型?

因为多元思维模型是反复被验证的科学原理和规律,根据它来,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会大幅提升。

找到思维模型的方法有哪些?

其一,通过阅读找到: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事与思想地图法。

我在这里只介绍一个查字典法:在书上看到一个你有兴趣的新概念时,可以各渠道搜索,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新概念。最重要的是,要去思考这个新概念可以在哪些场景中使用。

比如阅读时看到一个新词“复利效应”,然后你全渠道搜索了解这个词的意思,最后你想到存钱有复利效应,投资有复利效应,读书有复利效应,锻炼有复利效应,写作也有复利效应。

那么,即使这些事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收益(这本就是复利效应的特征),你也还是会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这时候,“复利效应”就有可能内化为你的一个思维模型。

当你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去起始薪资稍高的小公司还是去薪资较低的大公司?

做决策的时候,你不会像以前那样只思考:我现在能收获什么,而是会加上这些问题:一年后我可能有多大收获?三年后我可能有多大收获,10年后我可能有多大收获?

也就是说,用复利效应这个思维模型思考后得出的决定可能和之前得出的决定截然不同。

其二,通过工作找到

在你的同事,你的上司那里,挖掘优秀的思维模型,“挪为己用”,具体的方式就是:观察言行+会议/谈话笔记。

作者也给了我们一个做笔记的思维模型:五星笔记法。

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在这本书的P86页看到。

其三,通过超级人脉找到

天生就处于书香门第、优质圈层的人就不说了,因为他们身边处处都是超级人脉,而且能够轻易链接,比如高晓松。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找到超级人脉的方法有两种,第1种是拜师,也就是参加自己“偶像”的课程,近距离交流学习,观察、学习他的思考方式。我自己就参加过这样的课程,结识了优秀的L先生。

第2种是思考自己想要结交的人脉可能需要什么资源,自己是否能够拥有这些资源,然后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对方达成合作。这样也能快速从对方身上学习到一些独特的思考方式。作者给这种优势命名为“比较优势。”

如何记住这些思维模型?

通过上一个板块,我们可以积累很多思维模型。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记住并应用。

如何记住,这里只简单提一下:变换场景学习。变化内容学习。回顾测试。

如何应用:作者想出了思维模型扑克牌的方法。扑克牌上不仅有思维模型的定义,而且可以写出思维模型的各种用途、实际案例和适用范围。

没有应用场景的思维模型,了解再多,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没有用的。那样就成了知识的囤积狂,而不是使用者。

再来和大家聊聊第二个板块,也是让我醍醐灌顶的版块:如何建立多元思维模型知识体系。

第一板块提到的思维模型只是基本功,更高阶的是建立跨学科多元思维模型知识体系的能力。如何培养自己这种能力呢?

重点来啦!这是整本书对前段时间的我帮助最大的地方。

当时,我碰到的具体问题是“如何推广一款新型的好产品,”刚开始我的思维大部分时间一直局限在“竞品是如何做的,他们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这一个点上,直到……

看到作者说:你要想想,有哪些行业的人会比你更想解决这个问题,更频繁地遇到这个问题?

正是他这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

正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现在经历过的很多事、很多苦恼都是前人经历过的。

为什么一定要把思维局限在本行业呢?其他行业、其他产品曾经一定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而有些产品现在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市场,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为什么不多多去了解他们的案例,参考它们的做法呢?

想明白这件事过后,我就开始搜集近两年火起来的一些产品案例(这些案例中的产品都和我要推广的产品有某些共同点),提炼这些案例中的方法。

这样,我的思维就不像之前那样,单单局限在同行业同产品的做法上了。

其间还有一些细节,就不过多的赘述了,相信讲到这里,你应该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这就是这本书对当时的我价值最大的部分。

这个方法,作者称之为“问思模”体系。

第三个版块是用多元思维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3个案例:降维攻击、变换尺度和聚焦关键。

降维攻击中,作者展示了三个模型:行为-制度-算法模型、罗伯特迪尔茨的逻辑层次模型、商业-技术-科学-人文模型。

较低维度下想不清楚的问题,上升一个维度,或许你就能得到不同的答案。

不过,这些模型的使用是比较有门槛的,很考验一个人的内在功底。

变换尺度讲的是时空尺度,一件事短时间之内是怎样的,长期又是怎样的?局部是怎样的,整体又是怎样的?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比如熬夜、喝肥宅水,短期之内你会觉得很爽,但是长期高频,你就很可能比别人早衰、肥胖。

相反的例子是:读书、写作、锻炼,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太大变化,甚至难以坚持,但是长期下来就会拥有显性优势:气质更出众,表达能力更强,身材更有型。

再说局部和整体:做数据分析时,分别选择一个月的数据和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截然不同,适用的范围自然也不相同。

所以呢,很多事我们既要考虑短期获得,更要考虑长期利益。既要看见局部,也要了解整体。

分析问题的时候,可以从这三个尺度着手:宏观原因,中观原因和微观原因。

最后再来看看作者做决策的参考:聚焦关键——寻找关键时刻的五原则。

1.战略学:趋势判断——变换尺度思考,这件事短期和长期,局部和整体分别是怎样的?

2.心理学:内驱力原则——对这件事是否热爱和认可?

3.系统学:寻找关键解——这件事是否能增进自己对问题更深刻的理解?

4.经济学:边际成本/复利效应——这件事做的越多,是否成本会越低?或成本不变,但收益不断增长?

5.正面黑天鹅:非线性后果——发生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对我们的生活有积极影响。

这五个原则合起来就是一个多元思维模型,囊括了各个学科的规则。

当你面对一个复杂问题需要做出决策,可以用这个模型中的问题问自己,甚至可以在实践和摸索中,“创造”一个专属自己的思维模型辅助自己做出决策。

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阅读和运用。

希望你和我一样,从书中找到一个让你醍醐灌顶,立马可以实践起来的方法,那就值了!

晚一点我会补上这本书的思维导图,想要的小伙伴评论区扣1,扣的人越多,我就出得越快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