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小孩吃了猪尾巴”的下一句是什么?你还记得哪些类似说法?

 关山听风 2021-07-25

本期作者:关山听风
过去的农村,在吃鸡和猪肉的时候,有很多有趣的说法,很多的家禽家畜的部位,小孩子不能吃,如果想吃,就是夹到自己饭碗里,大人也会说,吃了长大会怎么怎么样,吓得赶快退回菜碗里。
农村俗语“小孩吃了猪尾巴”的下一句是“长大做事爱拖塌 ”(注:拖塌即拖沓,原俗语如此),就是这样一条禁忌俗语。像如此类似的说法,有的以俗语形式出现,有的则是歇后语的形式出现,还有的是以一般话语的形式出现。此类禁忌说法很多,过去在农村长大的人,对这些禁忌说法的印象应该非常深刻。

一、家畜肉类中的说法

因为过去农村,吃猪肉最为普遍,所以,猪身上的三个部位不允许小孩子吃。
1、小孩吃了猪尾巴,长大做事爱拖塌
这句话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又说成是“小伢吃了猪尾巴,长大做事爱拖塌”。两句俗语有很大的差别。“小孩”的范围要宽泛一些,指所有的男孩和女孩,“小伢”即小伢子,方言中指男孩子。也就是说,过去,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农村,只有男孩子不能吃猪尾巴,女孩子是可以吃的。而其他一些地方,男孩女孩都不能吃猪尾巴。
不让小孩吃猪尾巴的主要说法,人们认为小孩吃了猪尾巴,长大以后做事爱拖塌。办事拖塌,就是随便做什么事拖拖拉拉的,不利索。我国古代人们普遍信奉“言必信,行必果”,谁也不喜欢办事拖拖拉拉的人。就是现在社会也同样如此,而且要求更高,社会的节奏,人们时间观念更强,说到做到,答应了别人的事,如果不办事拖塌,就会耽误人家的事,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事实上,长大后办事拖塌,与小时候是否吃猪尾巴没有任何关系,与一个人的性格和从小养成的习惯有关。这种说法只不过是过去农村人认为,猪尾巴总是拖在猪屁股后面,因而产生一种做事拖塌的联想。实际上是人们使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告诫他们,从小就要养成做事不拖塌的坏习惯,同时也给孩子一种自信,孩子长大后回想起自己小时没有吃过猪尾巴,有事就及时去做了,不能拖延。
有一些农村对正在读书的小孩来说,也产生一种联想,认为吃了猪尾巴,在班里的排名会总是排在末尾,不让小孩猪尾巴,就是希望自家的孩子成绩能够名列前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如此说来,农村小孩在小时候是不是一概不能吃猪尾呢?当然不是这样,有两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可以吃的。
第一种是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吃猪尾巴。如果家里宰了过年猪,到大年三十时,要用头、尾、四蹄用来祭祖,代表一个全猪。年夜饭也少不了这三样。一般来说,在年夜晚上,父母让小孩先吃一块猪头肉,再吃一段猪尾,其中的说法是,在即将到来的新年里,随便做什么事,都能够“有头有尾”,也就是有始有终的意思。
第二种是吃猪尾可治流口水的说法。在农村,有一些小孩子在睡觉的时候,有流口水的习惯,人们认为吃猪尾巴煮黑豆可治流口水。这种说法在医学上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农村人通常使用这种方法,直到现在,一些农村人习惯性地依然 沿用这种办法。对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来说,吃肉都为难,很多小孩营养不良,吃猪尾巴,也是吃肉,不会有不良反应,反而改善小孩的生活,增加营养,改善身体状况,对营养不良造成流口水的小孩会有一定的作用吧。
2、小孩不吃猪脚叉,别把婆娘叉脱啦
这句农村俗语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同样的说法,其俗语为“小伢莫吃猪脚叉,莫把婆娘叉脱”,与上节讲的那条农村俗语虽然是一样的,但从字面意思来看,都是说男孩。意思是说男孩子不能吃猪肢叉子,长大后已经确定好的未婚妻,结果让别人去打叉 (方言,说坏话),把这桩婚给打脱了(告吹),且这种事会多次发生。人们以为猪脚叉是一个叉子,联想到婚事让别人“叉开”,出现变故。
实际上,一个男子的婚事与吃猪脚叉没有任何联系,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孩不要吃猪脚叉。在一些农村,一般来说猪脚叉相对不太油腻,大多先让给老人或长辈吃,为了不让馋嘴的男孩子争着吃,编出这样的话来吓唬男孩子,使他们不敢吃。
一些农村用同样的手法来吓唬男孩子,人们想联到老师批改作业时,做对了的题目打勾,做错了的题目打叉,认为吃了猪脚叉会把题都做错,作业本上老师批改的作业都是打叉。通常人们也用来比喻小孩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这种联想当然是没有道理的,也算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也是一种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吧。
3、小孩忌吃猪脑
在一些农村,不准小孩吃猪脑。其中的说法与小孩读书有关,传说小孩吃了猪脑,记性不好,读书会跟不上。这也是一种人们一种联想的说法,人们认为猪不聪明,吃猪脑会影响孩子的智力。一些农村还有一种说,人们认为小孩吃了猪脑,长大后会少年白头。
这种说法当然也没有科学依据,也是编出话来哄孩子,让他们放弃争吃猪脑。在农村,猪脑是一种很软和的东西,一般是用来煮汤给家里的老人吃,是过去农村孝敬老人的一种方式。猪脑本来就不大,有些老人心疼孙子,好东西宁可自己不吃,也要给孙子吃。有了这种说法后,小孩子就吓得不敢吃了,唯恐自己的记性不好,读书成绩没别人的好。

二、家禽肉类中的说法

在家禽类中,农村人忌讳小孩吃的部位,通常来说,吃鸡肉的禁忌最多,其它家禽的类型都是参照鸡肉的说法。下面就主要讲吃鸡肉时,忌小孩吃的部位。
1、小时候吃了鸡下啄——爱接嘴
在一些农村的人际交往中,如果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也不管别人说的事是否与自己有关,更不管在什么场合,别人一开口说话,有些人立马就接过人家的话茬。农村把这种喜欢接人家话称为“接嘴”,人们往往把这种人讥讽为“小时候吃了鸡下啄——爱接嘴”。不管这种人是男子还是女子,人们又称之为“接嘴婆”,在农村,人们通常不喜欢这种人。
过去,一些农村把鸡头作为一种尊老和待客的态度。通常来说,家里没有客的时候,鸡头要给老人吃,家里有客的时候,鸡头要给最尊贵的客人吃。有些人家在炒鸡肉的时候,喜欢把上啄和下啄分开,因此,在吃的时候也就有了讲究。比如家里爷爷和奶奶都健在,上啄给爷爷吃,下啄给奶奶吃。同样的道理,家里有客人时,上啄给最尊贵的客人吃,下啄给排在次位的客人吃。
也就是因为有这种传统礼节的存在,人们才编出理由来吓唬小孩,免得他们争着吃,或做出不礼貌的行为。
2、小孩子吃了鸡爪子——写字难看
过去,农村宰鸡吃,小孩子不得吃鸡爪子。其中的主要说法是,如果小孩子吃了鸡爪子,读书写了就像鸡用爪子刨地时留下的印痕一样难看。比喻小孩子写出来字不好看。
不过,当孩子长大以后,或者是家里的主人,或者是家里的顶梁柱的时候,情况又不同了,鸡爪子非他莫属。在农村,鸡爪被美其名曰为“抓钱手”,吃了“抓钱手”好到外面多赚钱回来养家。尤其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更是如此。也许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编出理由来,吓唬那些读书的小孩,不要和大人争鸡爪子吃。
现在市场上有专门卖鸡爪子的,鸡爪子可单独作为一道菜,很多小孩子都喜欢这道菜,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农村人在 也没有这个忌讳了。
3、小孩子吃了鸡肠子——写字潦草
过去农村,通常不允许小孩子吃鸡肠子。对于这种禁忌,民间有两种说法。第一说法,小孩子吃鸡肠子,读书写字会非常潦草,其字就像鸡肠子一样。第二种说法,小孩子吃鸡肠子,长大以后会变得心眼很小,心胸不宽阔,就像有一句成语所说的“小肚鸡肠”。
事实上,过去农村喂养的土鸡肉少骨头多,而一只鸡砍下肉最多的四个鸡脚都给小孩子吃。再说,鸡翅通常来说也给小孩子吃,寓意长翅高飞,也就是长大有出息的意思。老人牙齿不好,能吃到没有骨头的,比较软和的,就是鸡肠、鸡血、鸡肚、鸡屁股之类。人们编出这种话来吓唬小孩子,也就是不让他们来争老人吃的东西。
4、小孩子吃了鸡肚子、鸡屁股——会变成翘嘴巴
过去农村吃鸡时,上面小孩子不能吃的部位,给出的“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而不让小孩子吃鸡肚子和鸡屁股,与孩子读书和长大后做人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人们还是可以找到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吓唬孩子。因为鸡屁股是翘起来的,鸡肚划开后也是翘起来的,人们也就非常形象地说,如果小孩吃了鸡身上的这两种东西,嘴巴也就会变得翘起来。在农村,翘嘴巴还含有生气的意思,也就是说,吃鸡肚子和鸡屁股长大以后爱生气(也有方言为胀气)。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的说法,鸡脖子也不能给小孩子吃,说是长大以后,会被人“卡脖子”等说法,实际上是鸡脖子的肉不多,骨头很多,希望孩子能吃点好的肉。
至于其它的家禽,如鸭、鹅等,也有类似说法,但比鸡来说相对禁忌要少一些,比如,鸭嘴、鹅嘴,鸭脚、鹅脚的吃法上,对小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禁忌。

三、其他的说法

过去,农村对小孩吃其它东西的也有一些禁忌说法,限于篇幅,这里就举两个比较有典型性的例子。
1、吃鱼子,手发颤
鱼子,也就是鱼腹内的鱼卵,俗称鱼子。农村的鱼有多种多样,有一些鱼子营养价值很高,又不带刺,一般用来孝敬老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鱼子都可食用,有一些鱼子有毒,不能食用。比如河豚鱼子、鲶鱼鱼子等就有毒。
过去农村不让小孩子吃鱼子,主要是小孩子的辨别能力差,身体的抵抗能力也差,怕误食,或者多食后中毒,造成不良后果。严重的会直接死亡,也有的会造成瘫痪。“手发颤”就是瘫痪的一种症状之一。从农村饮食安全角度来说,这是民间生活经验之谈,有一定的道理。
2、吃豆子,要有数
在农村,各类豆子做菜时,大人叮嘱孩子们,要一颗一颗地往嘴里送,不能一次几颗或者一大口地往嘴里送。农村的说法是,吃豆子时,几颗或一口一口地往嘴里送的小孩子,长大后不会算数。
实际上,小孩子生性好动、顽皮,怕孩子吃豆子过多嚼不烂,被卡在喉咙里,或者或者因吵闹不注意吸进气管内。这也是小孩子一种饮食安全问题,不出事就没事,一出事就是大事。因此,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总而言之,上面所说的这些禁忌,从表面上看,具有毫无道理可言,但是,如果仔细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其中包含了对小孩子的德行教育、安全饮食教育和孝道教育,也有尊老待客民俗习惯等,是过去农村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不过,过去农村传统文化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那时农村物资匮乏,生活条件比较差,可供吃的东西也不多,因此人们在餐桌上才有这么多的讲究。现在农村生活好,在吃的方面物资丰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也就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了,上面的这些禁忌也就逐渐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