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世纪诗典作品联展#伊沙#(29.0)

 毋忘书 2021-07-25

伊沙点评《9.11心理报告》:与老《诗典》一样,我不忌讳自我推荐,甚至认为这是我做《新诗典》的资格认证:自己写不好,是没有能力辨认好诗的,问题是选哪一首?最终选定本诗基于两点考虑:一、它是我在新世纪里最有影响的短诗之一;二、据说:9.11发生次日全球报纸几乎都在头版头条予以报道,惟中国除外,今年是十周年,今天是今年最后一天,人类现代文明的《新诗典》绝不缺席。

图片

伊沙点评《春天的乳房劫》:我在以老《诗典》为蓝本的《现代诗经》中选的是自己的“老三篇”,河南一位现象级“诗评家”说:瞧,他也承认自己后来的诗没有超越这三首。先不论超越没超越,在自己的选本中选自己的作品,要顺应民意,否则难以服人。在此自荐本诗,就是顺应民意之举,本诗是我新世纪以来创作的短诗中最受国内外读者欢迎的一首,我自己亦很珍惜,诗到高处总关情。

图片

伊沙点评《放下了》:今天是我46岁生日,半月前一个读者提醒我:过生日要送大家一首我自己的诗,让我升级为3.0。为什么选这一首?上个月西藏之行,让我发现我已经提前十年写出了现在想写的诗;登上布达拉宫,我回头望见的是塔尔寺!诗歌不总是发生在生活的后面,它有时候就是预言,是心灵与智慧的提前抵达。46岁,我该对自己说:“放下了!”虽然明知不是一切都能放下。

图片

伊沙点评《罗浮山》:缘分未到时,我八年未在广东现身;缘分到达时,我一年去了广东七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杰作不出,我就对不起岭南的山水和友人的茶汤,本诗一出我便心安了。我真是李白的子孙,骨髓里的中国诗人,与祖国的大好河山颇有诗缘,成名于黄河,遭陷于崆峒——好,就算那一首庸诗吧,我谨把这首巅峰之作甩在金陵小男人的脸上!

图片

伊沙点评《有一年我在杨家村夜市的烤肉摊上看见一个闲人在批评教育他的女人》:第二季即将落幕,把最后一个名额留给自己,就像在将要出厂的产品上盖个私章。我曾说过:在《新诗典》中,我更重要的角色是选家,作为诗人的那个自己一定配合好作为选家的自己,怎么配合?我在想:《新诗典》最缺什么,我就补上什么,于是我毫不费思量便锁定了我12年前的这首旧作,我以为它浑身上下所洋溢的一种不正确的二虎劲儿,是《新诗典》的最缺。

图片

伊沙点评《在江油的饭局上》:某报在就《我知道如何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采访我时,问及什么东西在成全伟大诗人,我回答了四点,其中一点是:命运。关于这首自荐之作,你若问我写的是什么,那么我的回答依然是:命运。今天,我尚在远离伟大的中途,但命运已经露出了它的端倪,这不是随便谁都会遇到的故事,性格即命运,命运独属于我,我已经到了秉笔直书自己命运的这一层。

图片

伊沙点评《智慧》: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当年海报上的宣传语是:“只有大手笔敢于写人生”——好吧,那什么样的手笔敢于写智慧呢?今年初我在台湾高雄佛光山朗诵本诗,诵毕,同行的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女诗人激赏道:“说得好!写得太好了!”另一位女诗人后来对我说:“我感觉她没读懂。”我表示同意,本诗诞生四年了,我尚未遇到一个读懂它的人,特此自荐。

图片

伊沙点评《又逢夜半观球时》:第三季结束了!又到年度盖章时,去年此时我自选的是《有一年我在杨家村的烤肉摊上看见一个闲人在批评教育他的女人》——我在强调“先锋”,我想多少都发挥了作用;今天我自选出本诗,是在强调“体育”——这也的确是《新诗典》中最匮乏的题材,但我强调的并非题材,而是针对我们古老民族“重脑轻体”的文人传统,我强调的是身体和现代文明。

图片

伊沙点评《品味》:儿子高考年,生日准备不过,但见电视上香港某高人言:金牛过马年,好事在远方,奉节必庆。那什么是无须惊动儿子又让我有幸福感的庆生呢?当然是在生日这天于《新诗典》自荐一首。为什么选择本诗?因为它最本色、最伊沙。什么是我之本色,儿子是最好的遗传证明,他是班里活雷锋,爱替同学做值日,生活上向最低者看齐,绝不穿好衣服。

图片

伊沙点评《人民》:我是一个竞赛型的诗人,我在跟每个月每首诗较劲——盖因如此,我才会有面对《生于六十年代》这种大型诗选时心中真正的踏实:无佳作、力作、名作,任何自信都是虚妄,仅属于诗人的自恋。本诗在我目击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是首佳作,关于这个题材,无人能够写过我,因我骨子里的平民主义。

图片

伊沙点评《母语》:2014是我的诗歌大年,“大”在赴美国佛蒙特创作中心的那一个月——到了我这个岁数,到了我这个阶段,写作的成本加大了,变得如此昂贵,他山之石方可攻玉,于是便在祖国、母语、国家、国籍上有所刷新,搅出了一点新意思。

图片

伊沙点评《越南的风景》:第四季到此结束。第四季最大的突破是《新诗典》诗人集体性地走出国门——首次组团访越,但如果仅仅是脚步而非佳作,那将毫无意义,我遂愿以拙诗为此添砖加瓦。面对本诗,什么口语不口语风格怎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的史观、独立的思想、饱满的诗意、形象的表达——这才是我纵横四海三十载的利器。

图片

伊沙点评《可爱的诗人》:几小时前在我家车上还在对吴雨伦说:“在你第一首写实的诗出现之前,我对你是不放心的。”我在提醒他对于写实功夫的重视。终极的道理是:“画鬼容易画人难”。把“新、奇、怪”当风格去追求的人境界不高,暗藏底虚。我的13.0,为什么会选这一首?因为它让我的同仁们真正服气,括而大到真懂的诗人。

图片

伊沙点评《重回鲸鱼沟》:五年《新诗典》的挖掘,让我认识到中文现代诗的“地厚”,搞“人海战术”没问题,整体水平令人惊喜!我们最缺什么?真正的大师!或者说我们的“大师”还不够“大”。有种别在窝里斗,到诗里去“自大”。本诗或许能够代表我个人的一点努力:过去三十年,我把人还原到生命,未来三十年,寻找到灵魂!

图片

伊沙点评《吉隆坡云顶赌城联想》:去年年底,应邀自选“2015十大短诗”,选完惊见:其中六首来自于“行”,五首来自于异国行。今年第一季度过去了,最好的本诗写于大马,写于“南行记”。我知道:这是在“宅”的状态写满的诗人必然会遇到的情况,它让一首好诗的成本提高了。通过本诗我想告诉人们:中文现代诗人不仅可以通过中国性体现世界性,也可以直接跃上地球与人类的巅峰来写,新诗百年——尤其是后四十年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各方面的保障。

图片

伊沙点评《冰岛》:自选诗要有眼色,你要看同行的眼色,你要记住在过去四个月里,你哪首诗在自发时是最受欢迎的,同时你自己也觉得好——本诗便是这样选出来的,它的缘起是看欧洲杯足球赛,是冰岛队令人耳目一新的黑马表现以及带来的人文冲击。2002年,我首次出国去瑞典,当年便写下过不少好诗,14年后又赐我佳作,哦,经历便是财富。通过本诗,我想说什么呢?那些反先锋崇经典的人,一厢情愿地以为西方诗歌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便不再发展了——你是这样的土鳖吗?

图片

伊沙点评《早餐》:无须讳言,我是中国当代诗歌诸多日后蔚然成风的写作现象的自觉先锋,譬如说“底层关怀热”始于我1999年创作的《中国底层》,只是我自己从来不叫它“底层关怀”而叫它“平民主义”,本诗显然是这个序列中的最新版本,在近三个月中写得较为出色的一首。我想,熟悉陕西关中方言者可能是本诗最理想的读者,才会完全领悟那一句话在口头表达中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才会完全触摸到本诗近乎残酷的真实性:这就是我们这一天见惯不惊的生活,我们与她们的距离等于零!好了,可以对2016年说再见了,《新世纪诗典》即将跨入它的第7个年头!

图片

伊沙点评《事实的诗意》:我以《新诗典》最低线作自己创作的最低线,即便如此,每次面对自己的诗,我也是严挑细选——基本上等于放弃了自选,我早就说过,选家选自己的诗要有眼色,要看他人的脸色。本诗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被选被赞最多的一首,我在此顺势而推。诗中的知识我早掌握,但直到去年五月去了趟韩国方才写出,此后朝鲜半岛急剧恶化的形式又为同行、读者理解它提供了帮助,情况就是这样。再见,《新诗典》第六季!

图片

伊沙点评《木偶剧团》:上一轮我自荐时说自选诗要看人脸色来选,大家喜欢什么选什么;这一轮我偏不看任何人的脸色,我根据自己创作一首诗时的新鲜感来选,在过去四五个月里,本诗带给我自己的新鲜感无疑是最大的,这种物我合一的写法、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这种多个重心集于一诗,在我以往的作品中比较少见,具体到木偶,更是没写过,所以我在创作中感到莫大的新鲜。对于一个自觉的成熟的诗人,你为中国诗歌创造了什么,你自己应该心知肚明——对不起,我刚巧就是这不多的人之一。

图片

伊沙点评《人民》:上世纪末,《中国底层》中一句"让我这人民的诗人受不了"泄露了我的天机,曾经一度我很抗拒做"人民的诗人"是警惕做一个登高一呼的虚伪的代言者,但终究还是架不住深入骨髓的平民立场的情感底背,终究还是架不住自己永远会站在沉默的大多数弱者一边-对不起,年过半百的我终于还是做了典型性大诗人,这让你们很难受吗?

图片

伊沙点评《归宿》:《世纪诗典》中推荐的唯一的散文诗人是台湾的商禽;《新世纪诗典》中此前推荐的唯一的散文诗人是旅美的陈铭华。实在没想到:我推荐的第三位散文诗人是我自己。"伊五卷"出版后,我进入补缺、补差的写作模式,第一年锁定散文诗,在中国内陆,散文诗是个软柿子,大概从柯蓝、郭风时代就没往前发展过,所以很容易见效,我甚至公开放言说:给它前提半世纪。让散文诗一夜之间进入现代诗是我在这一年中的使命,也希望今天的推荐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散文诗稿。转眼又是一年尽,春天也成收获时。

图片

伊沙点评《求索》:我是篱笆,不是压轴。本诗是《新诗典》诗人访日行的成果。创作之事已经昭然若揭:我去年成果辉煌,最大的成果一来自出国,二来自抢救父亲-要想出大成果,你得加大投入,你得担当人生。《新诗人》出访去哪国,由我这个主持人来定,我则由创作回报的性价比决定,去日本,预知会诗多诗好,果不其然,本诗堪称翘楚,因为它还来自于长期的积累。

图片

伊沙点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诗主义拿"大"吓谁?口语诗也可以"大",伊沙也可以"大",我们的"大"是亲历的、具体的、可感的"大",我们也可以步步为营,我们也可以正面强攻,我们也可以铁肩担道,我们也可以洪钟大吕。

图片

伊沙点评《欠》:在过去三个月中,有一次出国,去的是柬埔寨,我最好的诗一定在那一大组中-正是因为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我怕以后求好诗求尖作,我会形成对出国的依赖,所以我要跟自己较一下真,结果选出了本诗,事实上我很少写赞美诗,那么就是它了-借此,对《新世纪诗典》与以往不同的战斗的第八季,说一声再见!

图片

伊沙点评《哑嗓金舌王小龙》:本诗从表面上看是一首人物诗,运用后口语诗最擅长之武器-抓细节,写成了一首小史诗,写出了中国口语诗的历史源头,又揭示出口语诗之大道-身体性。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气足、举轻若重又举重若轻,可当"半月冠军"-口头性荣誉,主持人可以有。

图片

伊沙点评《中巴车上》:主持人伊沙劝诗人伊沙:别争了,自己当裁判,有啥争的?诗人伊沙还在争:临近选稿期,又悄悄换了一次入典诗,只为增大争胜的砝码。口头荣誉(只为刺激出杰作),还是较点真吧!半月冠军,因为它:写满了!熟透了!如果你问我后口语诗发展到今天标准的样子,我会指给你看本诗,从结构到技巧,从思想到语言,从成色到效果,如果你不是一个白痴,便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再见,2019年!

图片

伊沙点评《鸽子》:《鸽子》是我新世纪以来的第一名作,它不是一飞冲天的,而是在时间中后程发力的。它一直未入典,让我总觉得自己的诗对《新诗典》贡献还不够,于是便留了一计:等哪轮自弱时,再派它守轮,今天终于派出来了,却不是因为自弱。一首廿年前创作的诗似乎还担得起一个半月冠军,它提醒大家:典非年选,面对不断增长的年份,-这便是它一定会战胜所有年选的地方。九年了,谁会想到九周年纪念日恰逢大疫国悼日,在此许愿:希望明年十周年的这一天,地球已回无毒的人间!

图片

伊沙点评《化石》:为避开上半月的莲心儿而庆幸,但掀翻下半月的吴雨伦也不容易。1996年,我首次在中文中创造性地使用了"身体写作"一词(并非拿来的,也比中国小说界早三年),到如今"身体"已经变成了灵丹妙药的神话,解铃还须系铃人,还得靠我用诗来宣告"身体神话"的破灭,"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现代诗也因此而找到了身体,并深受其益。本诗可获第十季第一轮最后一个半月冠军,胜在重要性上。

图片

伊沙点评《同窗会有期——赠王卫民》:我用岁月、时间、时代、人生、命运、心志、情怀、诗思等所有能够动用的食材精心打造了一块压缩饼干,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用多味战别人单味,还是有点优势的,当列2020年最后一个半月冠军,可为《新世纪诗典》的2020年圧轴,借此送走这不平凡的一年。

图片

《新诗典》小档案:伊沙,1966年生。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编选家。《新世纪诗典》主持人、《中国口语诗年鉴》主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