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赏┃ 文/程雪华 那年,秋收后,刚刚发迹的钱老爷请了个戏班要在村里唱六天六夜的大戏。消息一传开,惊了一村人,特别是财大气粗的刘老爷。 管家跟刘老爷说这事时,刘老爷正坐在那张红木太师椅上捧着那把锃明瓦亮的水烟壶正吞云吐雾。听完管家说,刘老爷手轻微地抖了一下,复又捧起水烟壶,深深地吸了一大口,只是徐徐地吐着烟圈。半天没吭声。 管家插了一句,要不,我们去省城请个大戏班来,压压钱家的威风。 不必。刘老爷轻轻地说。 自从钱家冒出来后,钱刘两家就暗中较劲。 虽说两家较着劲,可表面上还是要给足对方面子。这不,老钱家请了戏班,戏台下最好的位置还是为刘老爷留着,不仅备好了桌椅,小方桌上摆放着茶水糕点、时令水果、还有上等烟丝。 刘老爷也知道,钱家给他留了好位置,看似给足了自己面子。可细细一琢磨,不是这么回事,自己是方圆几十里首屈一指的大财主,去给你刚刚发家的暴发户老钱家捧场,为人家凑热闹,这算什么事! 刘老爷爱看戏,也懂戏。每次自家请戏班时,刘老爷会在最后一场客串个角色,过把瘾。还别说,刘老爷演得有板有眼,下了场,戏班里的人都竖大拇指。刘老爷一高兴,打赏时就大把地掏钱。 打戏班进村第一场开始,钱家为刘老爷留的位置都空着。钱老爷看着身边空着的位置,心里不是滋味。 虽说刘老爷没去戏场,但每场上演什么戏,刘老爷听锣鼓声,也能知道个大概。加上管家每日必来通报一声。管家说完本日要上演的戏码,总会说一句,钱老爷这几天够风光的,全村人见他都高声问好,那几个做小买卖的见了钱老爷都点头哈腰了,无比巴结。 刘老爷就说,你眼气什么,随他去。 刘老爷坐在家里,听着戏场传来的唱腔和念白,刘老爷知道,这个戏班子不简单,有能人, 每场戏散场,管家从戏场回来必须要去刘老爷跟前,说说戏场里发生的事情。 等管家说完,刘老爷会问,这场钱老爷有打赏? 管家说,有,但赏金不多。 刘老爷说,你咋知道? 听那钱包落在戏台上的响声。 哦,刘老爷点了点头。 戏已到了最后一场,刘老爷对管家说,今晚咱去看戏,多带些银两。 管家不解地问,咱们是去看戏,带那么多钱去干嘛? 刘老爷瞪着管家,叫你带就带,啰嗦什么。尽量多拿。 戏还没开演,钱老爷看刘老爷在众人的簇拥下进了戏场。钱老爷也起了身。刘老爷双手抱拳,说,钱兄出手不凡,令人佩服。 钱老爷说,哪里,哪里。刘兄见笑。 两人打着哈哈,听着锣鼓声,戏就要开场了。 演员渐入佳境,台下的掌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钱老爷就朝台上扔钱打赏。演员就现编词夸着钱老爷,这也是我们那一带地方戏的一特色。 戏接着演下去。 快收场时,旦角来了段精彩的唱段。喝彩声再次响起。刘老爷向站在一旁的管家伸出手,管家拿出一包银子。刘老爷起身,使劲朝台上扔去。 “通”的一声响。 台上的旦角捡起钱包,立马编了词,从刘老爷家的祖宗八代再到他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地编词夸赞。足足唱了小半个时辰。把后面要演的戏都差点忘了。 刘老爷在那夸赞声中站起身,哼着曲子,悠哉游哉地朝场外走去。 钱老爷板着脸,恨恨地盯着刘老爷的背影,牙根咬得咯咯地响。 作者简介:程雪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作品散见,《小小说月刊》,《天池小小说》,《故事会》蓝版,《抚河》,《琴台文艺》,《薪余报》等报刊,有作品获“西湖杯”小小说征文大奖赛佳作奖。 海瓜子小说 haiguazixiaoshuo 海瓜子网刊 主 编:周 波 执行主编:九峰云 翻遍世界 阅遍中国 向经典小小说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