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學詩初步》箋說(十三):换韵法

 国学正典 2021-07-25

晋如诗塾是一家互联网国学主题学习社区,提供诗词创作、文化通识、蒙学入门、经典普及等课程学习,定期出品合乎学理的经典诠释+学习干货。

编辑 | 木气🍃

来源 | 晋如诗塾(ID:jinrushishu)

《学诗初步》


晋如按:

  • 民国张廷华萼孙所著《学诗初步》,是旧时诗词写作类书籍中,较简明亲切的一种。从今天开始,晋如诗塾会每周日推送一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古人作詩有換韻之法,其法或言起于陳隋,實則三百篇中已開其例。

不過詩經難學,故言古詩換韻者,必推本于陳隋,至唐時其法愈備。其法如何?試言如下:

古詩換韻之法,大抵首尾腰腹,須銖兩勻稱

所謂銖兩勻稱者,例如古詩一首,假定為十六韻,其間四韻一換,或八韻一換,使通首上下停勻,無參差不齊之病,故前人謂換韻之法,切勿頭輕腳重。頭輕腳重者,如十六韻一詩,其前六韻俱同而後此之大半首,忽換他韻,此即頭輕腳重也。若反乎此,即頭重腳輕矣。

然或問古詩中有六句一首者,如每句叶韻,通首亦共六韻,則將三句一換乎?此必無之理也。蓋換韻之句,必以偶數不能以奇數。偶,楚雙也,奇單三句則為奇數,必不能換,如二句一換又嫌其氣促,然則究應如何?

試舉李白烏夜啼一首以示例。

    黃雲城邊鳥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兩句叶八齊韻,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空房淚如雨。四句叶六語韻

右全詩六句,前韻二句,後韻四句,而不嫌其頭輕腳重者,其竅在第五句之未嘗叶韻耳。

故初見之,覺前韻二句,後韻四句,似有頭輕腳重之嫌,而細讀之,反覺其輕重勻稱,乃悟前半首二韻,後半首三韻,全詩共五韻,五韻若勻剖之,則為二韻半,然半韻也者,雖鬼斧神工及幾何學大家,亦不能分剖,是二韻三韻仍屬勻稱之極矣,此其例也。

陳隋以後,沿用換韻之法者,如唐之王右丞、高常侍、李東川、杜子美諸詩人,俱能之,然最長於此者,莫如李太白。

太白非特七古換韻,即五古亦常用之,例如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一首。

    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首四句二韻叶六麻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潛匿遊下邳。豈曰非知勇。中四句二韻叶一董二腫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惟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歎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尾六句三韻叶一東

右詩首四句叶六麻韻,五六兩句換一董韻,七八兩句換二腫韻,後六句換一東韻,如此似不得謂之勻稱矣,不知一董與二腫,古韻本通,見上篇古韻通轉章故右詩五六七八四句,名雖分一董二腫兩韻,實則同為一韻,是以右詩首腹共八句,仍是四句一換韻,換韻之四句中,押韻每僅兩字,言右詩首四句祇押家沙兩字腹四句僅押動勇兩字也尾六句換韻,僅押三字,言押風公空三字也,由是言之,則右詩首兩韻,腹兩韻,尾三韻,三韻有六句故仍為偶數其勻稱為何如也。

至於七古之換韻,其首尾腰腹須勻稱,亦與五古同,大抵惟平仄相間,平仄相間者,譬前四韻用平聲韻者,次四句宜換上去入三聲之仄聲韻,再四句則又須換平聲韻,余類推與一聲之韻到底兩法。一聲之韻到底者,言雖換韻而同為平聲,或同為仄聲之類平仄相間換韻者,多用對仗,可間以律詩體句,若平聲韻到底者,斷不可雜以律句,仄聲韻到底者,更宜矯健,此古詩換韻之大略也。

至於不換韻之詩,其用仄韻者,其單句單句指第三第五第七等句,謂出句也。末一字,可平仄間用,若用平聲韻者,其單句末一字,切忌用平聲,蓋用平聲則音節不諧。此亦七古不換韻者之法度也。

押韻變換之法,既如上述,茲宜更言通常押韻之變調矣。

通常押韻如上述外,律詩中更有進退格一種,例如七律八句首二句用一先韻,三四兩句換用十一真韻,於是五六兩句更用一先韻,七八兩句更用十一真韻,一進一退,所謂進退格也。

此法白居易創之,惟必古韻本相通,始可用,若必不能通,如宮商懸異之韻,一先而雜以七陽六魚而雜以十一尤則必不可則仍不能執此法以藉口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