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忙吧!我不会再打扰你了”,凤凰男:太好了,我终于解脱了

 东林夕亭 2021-07-25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1

性格大大咧咧的女人,往往看起来很洒脱,不会钻牛角尖计较得失成败,面对分手或离婚无所畏惧,说走就走,头也不回。

有的人特别羡慕这样的人,自己也想变成这样的人,但是,人跟人不一样,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与其照着别人的样子刻画自己,不如正确使用自己的性格,使之产生好的结果,正如周国平所说:“我知道自己不善社交,也就不去社交场所折腾了,反倒为自己赢得了宁静的心境和独处的时间。”

这是“求同存异”层面的问题,我们不该盲目“求同”,否则按照别人的标准去过自己的生活,自己算什么呢?如果所有人都变得一样,跟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有何区别?该“求同”的地方当然要求同,但在“做自己”方面应该“存异”,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这不是多难理解的道理,只可惜,有的人不懂,有的人被物质利益所诱惑,一直追着别人跑,追着所谓的潮流时尚跑,完全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这样的人,往往会在潮流风向陡然转变的时候迷失,因为失去了参照。

包括对待爱情时也是一样,不该总是盯着别人怎样做,应该多想想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适合自己,否则,该经营自己的时候不经营自己,该包容对方的时候不包容对方,只知道索取,最终只会自讨苦吃。

2

有个凤凰男曾经跟我吐槽过他的前女友,在他看来,前女友的问题是对别人的依赖太重,不懂靠自己:

『我承认,男人在恋爱后应该多花点心思爱女人,但是,总不能为了爱情放弃一切吧?如果让我恋爱之后不准工作,只能陪女朋友吃喝玩乐,随叫随到,我宁愿不谈恋爱。这样的爱情对我太不公平,我是普通人,不是富二代,如果到头来我的钱花光了,女方嫌弃我了,我之前所有的付出就等于打水漂了

我在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就跟她聊过这种问题,当时她说得很好听,说不会粘着我不放,说只要我心里有她就行,只要我能抽出时间爱她就行。然而,恋爱之后,她却食言了,自己啥也不干闲得无聊,就总是找我麻烦,怪我不陪她,怪我只知道忙工作,动辄就说“你忙吧!我不打扰你了”之类的话,我真的很烦。

我建议她找点事做,哪怕不是工作,看看书,培养点爱好也行,而她却听不进我的建议,整天闲着,以找我麻烦为乐。这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我不可能代替她去自娱自乐,最后闹翻了,她赌气说再也不打扰我了,我没有再哄她,以一句“太好了,我终于解脱了”作为结束,她想怪我就去怪吧!』

3

女人在爱情中粘人,渴望被爱,本身都没有错,但过犹不及,如果一直粘人,或者强求被爱,会让对方受不了,前面提到的那对恋人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说男人有疼爱女人的义务,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同时承受着生存压力,非要让他放弃一切围着女人转,他会选择放弃爱情

在现实世界中相爱,不能无视现实,童话中的理想爱情只存在于童话中,现实中的爱情可以掺杂童话的因素,但不能完全被取代,因为我们始终绕不开柴米油盐等各种物质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直没钱花就会饿死,命都没了,爱情还有什么意义。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快乐主要不是来自外物,而是来自我们自身,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享受不是市场上买来的,而是从自己的心灵中获得的。”

周国平也说过类似的话:“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仍能自强不息。

而现实中人们为了得到快乐,往往热衷于追求金钱、名声、地位、爱情等身外之物,无暇顾及自己的灵魂,这样的人终究是不快乐的,会无聊,会空虚,会觉得活着没意思。

前文中那个女人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她不懂洁身自爱,一直在乞求被爱,强求被爱;她不懂靠自己,只想靠男人爱她,取悦她。用这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很难活得快乐,不想一直如此,需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去充实自己的生活。

别闲着,忙起来。

一个人如果太闲,整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就会心里发慌,总是渴望得到现成的快乐,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快乐的,即便去往热闹的场所,也只是暂时摆脱了无聊,一个人的时候依然会不快乐。

摆在这种人眼前的只有一条路:别闲着,让自己忙起来。

需要提醒的是,忙起来不等于说用忙碌取代闲暇,要注意“松弛有度”的问题,除去为了生存而忙的时间之外,要留出时间忙一些精神层面的事,也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够丰富心灵的事,比如看书,搞艺术,欣赏艺术等等

整体来说是一直在忙,但具体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劳务型的忙,为了生存;一种是享受型的忙,为了心安。

回头去看那位姑娘,如果她能让自己忙起来,在经营自己的同时谈恋爱,就不会一直粘人了,也不会乞求或强求被爱了,两个人忙的时候各自忙,不忙的时候谈情说爱,这才是相对合理的状态。

要有精神个性和精神生活。

周国平说:“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无论在什么时代,个体都必须并且能够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获得他的精神个性,从而才能赋予生活以意义。

这很好理解,不管是给生活赋予意义,还是给爱情赋予意义,都源于我们的精神个性,价值观也属于这个范畴。换言之,每个人作为个体,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个性,并且使它趋于高贵,才能给自己的外在生活赋予准确的意义。

前面提到的那个女人就没有自己的精神个性,或者说她的精神个性不够高贵,所以她定义的爱情是不合理的,她不该凡事都依赖别人,不该不懂自爱。如果她不存在这些问题,既懂靠自己,又懂自爱,肯定不会一直粘着别人,肯定不会强求被爱。

重视精神生命不仅可以赋予生活意义,同时还能从容应对挫折和不幸,就像德国哲学家奥伊肯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一书中所说:“许多缺乏内在精神活力的人,都被挫折和不幸击倒了。唯有在已经拥有精神活力的人身上,苦难才能进一步激发此种活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