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美的认识

 tanghaiyan2018 2021-07-25

      关于美的认识 

      记得十多年前,我给一家人干活,这家有一个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岁月的铧犁在老人的额头,犁下一条条深深的沟壑,充满了苍桑与辛酸。老人喜欢聊天,每天我干活的时候,老人会给我讲很多自已经历的故事,慢慢地我也了解了老人的身世,他是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富农、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他们大部分人的财产,土地都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因为社会的变迁,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土地到了一定的时间断,就需要一个通过政治强化干预的平均制度,用以缓和社会的矛盾,这个制度在过去的封建社会已经发生了无数次)。这些原有的地主富农就成了运动所需要的牺牲品,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就会被均分,土地和房子,甚至于所有财物都没有了,因此他们有的人认为不公平,就会做出反抗,反而会遭到更为严历的毒打,以至于失于生命,那是一个扭曲时代,但同样也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无可厚非,老人挨了很多打,但他扛过来了,想明白了,世间一切都是空的,能够活着是最好。后来社会取消了一些不公平的制度,社会也稳定了,和谐了,地主富农没有了,那个扭曲的社会过去了。老人因为优良的勤劳的传统习惯又过上了好日子,有吃有穿,冬不冷,夏不热。老人给我说,他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甚至于比旧社会当地主都好,旧社会他父亲天天吃的最好也是杂粮馍馍,现在天天吃麦面馍馍。老人觉得自己虽然老了,但是天天活得得幸福,老人经历了社会的变迁,经历了很多痛苦,但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开郎,乐观。自己也明白了很多世理、有一天,老人突然给我说了几句话:“过去,我父亲说,宁可父母双亡,也不可改朝换代,我看既便全家死完,也不可改朝换代,全家死完,只死一家,改朝换代,不知道天下多少人都要家破人亡,从满清灭亡,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最后再补一个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全国死了多少人,多少个家庭永远关上了破旧的柴扉”。一个农民,一个在旧社会只上过几年私塾的地主家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家庭以及与自己的人生经历,悟出来人世间的大爱与大美,真的是非常的难能可贵。其实大爱与大美不是由自己的情感和个人的利益做为支撑点,而是由社会与时间为支撑点的,做为人间的大美是有利于他人的精神、才能称得上大美与大爱。

      庚子年春节前后,武汉疫情、几经疏忽,瘟疫疯狂的传播,这个时候出现了好多置自己生死逆行者、抛下自己的爱,孩子,家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病毒抗争,去拯救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直至失去自己的生命。还有一些自己吃饭都成问题的热心人,把自己仅有的一些财物拿出来,捐给武汉,各行各业为疫情,出人,出力,出钱等舍己为人的献身,献心精神,这就是大爱,这就是一种人格的美,社会的美、大美,这种美超越了个人利害,这种美是崇高的、是理性的,是热情的,是社会所推崇的,比较壮举的美,是美的一种最人性的表现方式,是有思想性,有觉悟性的,是别的美所不能比拟的。在这个时间段里好多画家也拿起了画笔,画了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他们这种存在着人格美的人,我认为也是一个画家必须觉悟到的,在这场瘟疫背后,有这么多逆行者,后人一定会记住他们的。

      中国是一个僧道儒三位一体的国家、地藏王菩薩基本上是人人皆知的,地藏王菩薩许下宏愿,愿度地狱一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受尽,方证菩提,多么壮举的誓言,这是一种舍己的精神,但有多少人把美和爱放在了别人的身上,放在了社会,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利益上。要是真正能放下自己的利益,那就成佛了。我也给好多人说过,社会是一个群体,大家需要付出和包容、社会才能合谐。社会才是美的,就拿一个饭局来说吧,不顾及别人,自己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结果搞得别人不舒服。佛家好象有大乘和小乘之说,小乘自渡,大乘度天下苍生,这仅仅是个思想境界的问题。

      美的体现

      美的体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美,另一种是形式美。

     自然美舒服,但不高级,形式美虽然在表现上有些做作,但是却很高级。美,是要有对比才能显示出美的存在,美必须有丑的陪衬,才能更好的放出它的光彩,一阴一阳谓之道。自然的美,往往对比不是那么强烈,但形式美却是人为的加强了对比而产生出了一种比较高级的美。举两组例子,比如两口子过日子,所谓的爱情经过时间的洗刷,什么卿卿我我,已经淡淡地失去了光彩,什么吃饭、睡觉,穿衣,工作,孩子等等生活琐事很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特别缺乏那种强烈的形式感,生活乏味而不浪漫,这种日子很实在,但并不是那种理想中的美,单调而乏味的时候,就需要另外一种感觉来调给生活。有一天,媳妇做好了饭,有意地使用了一种不常用的形式语言说.:亲爱的,吃饭了。猛地一下,酸酸的还有点受不了,但觉得很浪漫,虽然有些做作,但是很受用。再比如在自然界中的一片风景,和一幅绘画的相比较,这片风景很自然,很漂亮,但他并不一定比一幅绘画完美,因为风景里的树啊,房啊等等并没有通过人为的去修饰,通过人为的去加强对比,它缺少完美的节奏,韵律、点,线,面的有意识的对比等,所以只能说它很舒服而不能说它很完美,但是绘画就不一样了,绘画具有一定的形式感,它有明显的黑白灰关系以及点线面的构成,有完美的节奏和韵律等,画家会把生活中的树、房子,人、马,牛,羊等元素有机地排列,对比,修饰,加工,使这些元素产生一定的变化,增强它们的形式感,它们有时看起来没有实物舒服,但只它们却是最完美的,比如,毕加索,马蒂斯等的画。

     再一个就是舞蹈,最早的舞蹈来源于巫术和祭祀,这种舞蹈的节奏感和形式感特别强,虽然它们的动做来源于生活,但是这些舞者把生活的动做通过提炼与加工,使其更具有表现性和艺术性,再通过有设计性们排列,以及具有节奏性比较强的音乐伴奏,使这种舞蹈具有更加强烈的节奏感和形式感,这种形式感就是它本在的美,这种美就是舞蹈的魂。从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强烈的形式感来编辑舞蹈,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一些渴求与祈盼,舞蹈的形式感很强,但是很做作,他们虽然来源于生活,跟 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舞蹈本身却很美,从古至今人们亦然非常喜欢。

      绘画的美以及绘画中美的表现。

      我正在学习绘画,并且也喜欢古典文学,对王国维夫子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感触特别深。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所得,想成为大学问者,大文学家,最开始是借鉴总结前人的经验,是吸收过程,是研究和创作的起点。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所思。深入思考前人经验。这个阶段就是不断努力,提高自我的修为。顿悟。有自己的看法,怎么去表现自我的存在,这个时期的艺术是自私的,即使作品是独立的,并不是最高级,最美的。 第三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所创。理性的超越自我,发现并开辟出前人未曾得出的学问。还 记得约翰·伊顼对色彩也有三种感受与研究的方向:一)印象(视觉上),二)表现(情感上),三)结构(象征上)。我是这样理解的,所谓的第一阶段印象(视觉),想当于王夫子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所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不过是向前人学习。而伊顼是用眼睛向自然学习。我认为就是我们看到红花绿叶,向自然学习和认识的过程,我们这个时候画出来的红花绿叶,只不过是在学习与抄袭自然,这个时期没有自我的存在,更谈不上理性的去组织和推敲,这种画就象儿童画一样,天真而缺乏理性的支撑,非常的不高级。第二个阶段,表现(情感上),相当于王夫子的“衣带渐觉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___有所思,这个阶段终于有了作者或者画家本人的存在,这个时候,做画就由了画家的性情,性情左右了画家的创作,这个时期画的画,可以由画家的喜好来画,画成白花黑叶,黑花黄叶,任其所为,这个时候画的画也不是最高级、因为这个时期画的画里面只有一个画家自我的存在,没有担当,更没有按照画理的需求去推敲。这就象佛教里的小乘佛法,仅仅用于自度,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说这种画不高级,从性情上说是一种自私的体现(这也是人性的本能)。第三个是结构(象征上),这个时期就相当于王夫子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一有所创,顿悟。这个阶段画出的画,就已经不是画家看到什么画什么,或者是由画家心里想咋画就咋画的画了,而是画的画要有担当,要遵循于画理,这个时期画的画就要在思想上有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精神境届。在画理上,有构图设计,色彩设计、黑、白、灰、点、线、面,边、角,位,势,质等的设计,材料的运用,技法的表现,等等诸多因素、来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合理化操做,完成一幅有对比而合谐的画面,这种画是高级的,高级的画面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画家的意志来完成,这个时期的画还必须有创新,并且跟前人有一定的距离。我认为画家的职责是视觉美的谛造者,视觉美的最后还是要转换成了精神美,由物质变为精神,这里面就需要的是思想,情怀,这种思想和情怀需要大,需要担当,需要附合画理,附合于天道才能产生大美,这种思想和情怀还需要技法的支撑,没有技法的支撑也是远远不够的,审美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画面美的设计制造可以由画家,但是画面的审美不是由画家本人来审定的,美是由画理和社会来审定的、这种美才叫大美。秦始皇修长城,多么壮观,多么美,那也不是由他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而是为了国家的安静需求,其结果是把骂名留给了自己,而把壮美留给了后人。隋炀帝修大运河,方便了一千多年,两岸青山绿水,莺歌燕舞尽收眼底,后人享受了多少福祉,大运河给后人带来了多少美的感觉,隋炀帝为此失去了万里江山。这些创造美的人,到最后好象都把自己的名利没有放在了第一位。创造美不能有名利心,在绘画中美的表现形式,在绘画中,人们通过不同的绘画材质再加上不同的技法,来表现画家对画面不同的效果美的追求。材质的不同,所产生的美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比如,中国的写意画、工笔画、岩彩画,西方的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粉笔画、板画等,所表现的美各不相同。并且绘画中产生的美会因为时代和环境而改变,同时美也受材料和技法的影响。

     一般来讲,绘画中美的表现有两大形式。

      1)表现主义,主要表达画家本人的审美情趣和意识,这种绘画里所表现的对象,多为抽象和变形,将自然的东西变成元素和符号,比如西方的立体主义,达达主义,以及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与意象派,这种审美的支撑点是高度的理性,将所有生活中的东西通过人为的变形,整理、编辑等手段,把这些元素从生活中提取,再次重构在二维空间中,既画面,这些画家的作品基本上都不受自然的束缚,这些画家的是想是自由的,所以画出来的东西也是自由的,他们有的画面甚至于让人很难理解,画面效果有时跟图案非常接近。

      2)现实(写实)主义、也就是自然的再现,但又不是完全的照抄生活,这些画家通达对生活的观察记忆,然后再通过大脑的分析,对自然光影结构,材质等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相对来说比较切合实际的一种表现方法,在画面上的结构,光影,色彩通过人为的提炼才能完美的再现生活本质的美,它的理论支撑点是再现生活,让看画的人能够直接通过画面看懂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在画面里不管他们是为了表达画家个人情感的表现主义,还是为了再现现实的写实主义,首先他们有两个共同问题要面对,第一是生活,第二是画面。因为绘画的根本源泉就是生活,要将生活再次通过画家的辛苦劳做再现,就是要面对画面。生活就是思想,主要就是选题,选材。选择的题材要美,要有表现的价值。第二是画面,当我们有了好的题材以后,我们得有好的表现形式。这个就是对画家本人的画理表现形式以及各种技法的要求,画家怎样去构图,怎样布局画面的黑、白、灰,点,线、面、边、角,位,势,形、色彩等的具体安排,以及技法的合理化运用,使画面能够打动和吸引观众,能够让观众读懂画面的思想以及画面所蕴含的美。美是一种人们对审美对象(生活、艺术品等)关照以后的一种心理感受,它是一种思想,美是建立在人的本能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不同的思想体系中的必然产物。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学识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人对美的评审标准绝对不同,不管是绘画、雕塑、舞蹈、影视剧,歌曲、诗词、文学作品、建筑、等诸多欲表现美丑观念的作品,都得有思想,一般社会性的作品都得有社会性的思想,有社会性的担当,它所表现的美是大众化的,是把美的利益放在社会的基础上,并不是单一的表达个人的一种欲望和对美的认识,而是把这种美怎样表现出来,让它社会化、利他化、给人类带来安静,文明和祥和。我认为美不是自私的,是有包容有关爱有奉献精神的。

      美也是因人而异,但它是有共性的,这个共性就需要我们去探讨和学习。

     学识浅溥,将自已的一点心得奉献给大家,望相互学习

刘祖国

1969年生于陕西兴平。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咸阳美术家协会理事。

曾求学于张培武、桑建国、唐秀玲。

现为桑建国工作室助教。

北京刘祖国,石清国展工作导师。

2018

3月作品《假日·风景线》入选美协主办的墨香诏安中国

画画展。

5月作品《雏鹰》入选美协主办的海丝梦中国画画展。

6月作品《锣鼓喧天庆丰年》入选美协主办的大潮起珠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入会资格)。

7月作品《老友话今昔》入选美协主办的神圣长白。

7月作品《红红火火的日子》入选美协主办的民族百花中国画展(入会资格)。

724日作品《锣鼓演天庆丰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7月在桑建国北京工作室任助教。

8月作品《忆江南》入选美协主办的万年浦江。

10月作品《红孩子·期待》入选美协主办的“南粤之光”中国画作品展获(入会资格。)

              《假日·风景线》

                 《雏鹰》

             《锣鼓演天庆丰年》

               《老友话今昔》

《红红火火的日子》

《忆江南》

《红孩子·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