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是无能的妈妈, 越喜欢在“细枝末节”和娃较真, 害娃不浅

 云语禅心 2021-07-25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特别是妈妈,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长久的陪伴者,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优秀的母亲,有胸怀,有格局,如同细雨滋润大地一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 无能的妈妈,爱攀比,好唠叨,喜欢在细枝末节处与孩子较真。

点击加载图片

换句话来说,孩子将来怎么样,其实看妈妈的表现就能一清二楚。

越是无能的妈妈,一般越喜欢在“细枝末节”和娃较真,害娃不浅

对于妈妈们来说,她们的教育方法其实都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一笔财富,可有时候,宝妈们的这种“财富”却总是以孩子无法接受的方式出现,甚至是在“细枝末节”处和孩子较真。

这样反而会害娃不浅。

☛ 当比较成为孩子自信心的磨刀石

《少年说》中一个男孩与妈妈的对话,至今记忆犹新。

小男孩在台上说:“每次我数学考满分,我妈总是会说很正常,别人比你厉害多了”。可台下的妈妈立刻反唇相讥:“我是怕你骄傲,想要你更努力”。

孩子委屈得直哭:但你也不能只看我的短处,不看我的长处啊!

点击加载图片

不难想象,孩子的心里到底有多少委屈,才在大庭广众之下控制不住,以至于流下泪水,并向妈妈发出无力的控诉。

而这位妈妈,不仅仅代表着一位家长:

● 你看某某某,同样的试卷,人家考满分,你却做不到?

● 隔壁大哥哥,985名校毕业,一个月工资两三万。

点击加载图片

无能的妈妈总是喜欢在刷手机,追剧的同时,无情地对比并奚落着孩子。殊不知,这种奚落正在将孩子推向距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深渊。

孩子之间的差距,是父母之间的差距,我们总要求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习惯性地忽略输在起跑线上的人正是自己。

☛ 唠叨,正在砍掉孩子的耐心

常常听到家长朋友这样抱怨:“说了多少次,这孩子就是不听话”。

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确会存在许多问题,犯各种各样的错。为了帮助孩子纠正坏习惯,父母如同踢足球一般时刻紧盯着孩子,不停地唠叨、陪孩子写作业,催他们动作快点,一次次提醒饭前便后要洗手

当唠叨成为了日常,父母所有的关心,其实都变成了孩子耳朵里最大的厌烦。

点击加载图片

事实上,多说不如多听。比起喋喋不休的唠叨,这样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支持。好妈妈不光会倾听,会分析,更会把成长和判断的机会留给孩子。

☛ 得理不让人,狭隘了孩子的心胸

游乐场中,小女孩不小心踩到一个男孩的脚,女孩和妈妈已经道歉,男孩母亲却不依不饶,全然不顾尴尬的孩子和周围异样的目光。斤斤计较的妈妈,仪态尽失。

锱铢必较,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点击加载图片

对于他人锱铢必较,睚眦必报的妈妈,面对自己的孩子,势必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也不能让孩子营造更加完善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

甚至于孩子也会成为父母计较的“牺牲品”。在妈妈的计较下,要么胆小懦弱,要么得理不饶人。

请妈妈们记住,你对面的是自己的至亲骨肉,而非谈判桌前的竞争对手。不要用批评、挑剔和追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点击加载图片

母亲的上岗同样需要“资格证”,合格的母亲大多拥有这三个特征

特征一:平常心对待孩子

“看看别人家孩子”这类言语,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只有恐惧和羞辱感。

要知道,平凡的人总是大多数,少一些功利,孩子的成长将多一些快乐。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所不同,不要以流水线的标准来检验孩子

点击加载图片

特征二:肯定孩子的进步

学会肯定孩子的优势可以说是中国家长的一门必修课。

因为内敛,在和其他的爸爸妈妈谈到自己的孩子时,不管孩子有没有在身边,中国家长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我家孩子不够好。是孩子真的不够好吗。其实也不尽然。

殊不知,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肯定——孩子努力——再肯定,这一个原本的正循环过程,或许从父母的一句“孩子不够好”就被直接腰斩。

特征三:承认孩子的差异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不同,就像某些孩子擅长绘画,有的孩子精通写作,并不存在谁比谁强,谁比谁弱的问题。

承认差异,挖掘优势,才能将孩子的教育实现正面化。不以别人家的孩子为蓝本,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按照孩子自身的规律,引导他的成长。

点击加载图片

育儿寄语

教育如同一场马拉松,没有到达终点前,结局随时有可能会更改。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意识并更正自身错误的行为,做一名合格的妈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