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小心空调吹出肩周炎! 治疗散寒当为主, 祛风占比小

 在水一方2 2021-07-25

肩周炎,亦称漏肩风、肩凝证、冻结肩,中医学将其列入痹证范围。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三气侵入经络。”“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本病因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筋脉失养,复感风寒湿邪,寒凝血瘀,壅滞不通,于是发为疼痛,肩部遇冷痛增,功能受限;或因劳损、外伤后气滞血凝,血不荣筋,不通则痛。

点击加载图片

温经散寒汤

组成:黄芪20g,附子9g,透骨草30g,伸筋草15g,桑寄生18g,宣木瓜15g,防风10g,川芎10g,秦艽15g,甘草6g。

点击加载图片

黄芪

方解:肩周炎最常见的证型,当属风寒湿型。散寒为主,除湿为辅,祛风占比更小,最后要达到通络止痛的效果。扶正温阳,经常用的是黄芪、附子,必须重用以达阳气振奋,寒邪自散。正如《本经疏证》所云:“黄芪一源三派,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实为经验之谈。

肩部凉气浸骨,要用透骨草。《纲目》示,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透骨草入肝经,而肝主筋,故透骨草具有舒筋活络、通经透骨之效,常和伸筋草配伍。气候变化加甚、早期肿胀明显,故加秦艽。宣木瓜舒肝止痛、祛风除湿,炙甘草和中健脾,防风驱散表邪,进一步提振正气。寒湿祛,血脉通,则肩凝除。另,血虚者加当归10g,疼痛牵连于背者加葛根24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点击加载图片

松肩外敷方

组成:附子15克,生川乌20克,生草乌20克,干姜10克,姜黄15克,桂枝15克,红花10克。

点击加载图片

附子

方解:本病阳虚寒象明显,故以附子、生川乌、生草乌为君药,这些力量都比较猛,含有乌头碱。张寿颐曰:“用乌头者,取其发泄之余气,善入经络,里能疏通痼阴互寒,确是妙药。”乌头碱有毒,但是外用没有问题,亦有麻醉止痛之效。

辅以红花、姜黄等活血化瘀之品,以解肩节拘急麻木之患。配桂枝行阳化气,通过温通阳气促寒湿之邪化散。全方紧扣病机,具有温筋脉、祛风寒、行气血、除冷痛之功,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另,湿象明显者,加苡仁30g,土茯苓18g。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蜜调拌如厚糊状,敷于患肩,以胶布固定;或不打粉,倒入二两45~52度的白酒,入布袋。水烧开后入笼蒸半个小时取出,适温敷于患肩。布冷即复蒸3~5分钟。每日热敷2次,每次15~25分钟冷藏,一剂药可用3天,每日坚持肩部功能锻炼数次。

辨证应用要点

表实邪盛、肠胃积滞、阴虚阳亢者,禁服温经散寒汤;两方均用于寒湿型肩周炎,局部疼痛、发沉、困重、麻木,舌淡苔白脉滑,有水湿之象。非本症候者,慎用。

原创作者 | 风踏霜衣

编辑排版 | 小九

三九配方颗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