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液经法:五泻心汤与痞证 除滞法(7)

 止语ny97bztzay 2021-07-26

   四圣心源是咱们中医的根本理论,看了他的著作就有了根基,而张仲景的著作就是大树。辅行决出来以前大家用药都不知道原理,都知道经方效果好,咱们把黄元御、伤寒论和辅行诀一起学好了,大家再学习伤寒论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思路。

    五个泻心汤治疗的是比较典型的痞证,还有不太典型的用到了大小柴胡汤和大小阴旦汤。里面用的到的柴胡是苦平药,半夏和生姜都是辛味药,黄芩是苦味药,这也是一个辛开苦降的方子。但是它的作用点没有在脾上,而是作用到了少阳肝胆上了,治疗的是胁下痞满。所以伤寒论是广论汤液经法,这一点就是推广出来的。肝炎就是两胁不舒服,大小柴胡汤、黄芩汤就能解决,用柴胡走三焦和少阳肝胆。

    还有一个辛开苦降的方子治疗胸闷痞满,就是栀子豆豉汤、栀子干姜汤,栀子是苦味药,豆豉和干姜是辛味药。可以治疗上焦胸肺部的热气,很多病人被误下,邪热内陷,热在胸中就会心烦不得眠、胸闷烦躁。

    栀子是圆圆的、红色的、特别轻,一尝特别苦,轻的药走上焦。苦寒的是往下,它的里面是一个壳一样的东西,红色的东西入心,所以清心包和心脏的火特别好。白花入肺,可以清理心肺上焦的淤火,还有胸中滞涩不通,出不了气的窒在胸部。小孩子的食积发烧,吃多了就用栀子、豆豉、枳实加上泻肠胃的大黄,把这四味药碾成面儿,张大昌就这样给小孩子吃一两克,吃完就好了。同是辛苦味的药作用是不一样的,都是痞满不适的症状。

图片

    下面讲咸辛除滞法,咸是心的用味,火克金这种病应该是肺上的问题。滞就是滞塞不通,肺不好肯定会影响气机的循行,因为肺主气,肺气循行不好就会影响到血液,因为气为血之帅。同时肺主皮毛,肺不好营卫气和津液都会滞塞。咸味药能软化坚块的东西,因为滞塞就会成为痰饮、血块等有形的物质。再用辛味的药疏通、发散,所以这个方法的作用点在肺上,这是讲的大概的情况,只是有点规律可循。受寒后血液循环凝住了,皮毛闭塞了,痰液出来了,都会形成滞塞不通的症状。

    咸味药有火的性质,就能驱寒除滞,治疗肺部功能障碍、气血流通不利的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津液固,坚硬的东西就能打通。脾的体味辛可以宣散滞留,使气血运行,所以辛咸可以除滞。旋覆花汤中的旋覆花是咸味的,又走气又可以走血液,因为血是咸的,可以活血。《神农本草经》说旋覆花主结气,胁下满,除水,去五脏间寒热。陶弘景写的本草书《别录》上说,旋覆花可以清心胁痰水,通血脉。西医说血管里面有瘀血是血脂高,咱们都归到痰一类的。在中医说的化痰,可以是无形之痰,就是血管里面血脂的代谢的垃圾。

痰饮是水液代谢造成的,血水循环淤积到那里了,不走化成饮了。

   肝肺作用都是相互的,五劳汤里肝肺药可以通用,辛味药就走肝。再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是咸味的,附子和细辛是辛味的温通药,可以治疗胁下偏疼、大便不通的症状。不管是淤血造成的肝炎还是什么病,一剂药下去就好了。附子和细辛可以加强肠道的循环,有一些寒性的便秘,或者这长期便秘就吃凉东西,越吃肠胃越弱,七八天不解一次大便,下面太寒肠子就不蠕动了。

下焦的阳气通了才会产生蠕动,再用大黄一类的泻药把有形的东西打下去,否则就是光吃进去不出了,就是滞了。张仲景的桂枝加大黄汤,在太阴篇里面治腹满大实疼,可以治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走到肠系膜那里了,堵住了疼得要命,可以用桂枝汤加大黄,把血液里面的血块打开,把不通的地方疏通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