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下-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清收解决方案

 福韵数据小福妹 2021-07-26

“互联网+不良资产”已是大势所趋

当前,不良资产行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二十年前的四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AMC),到前些年各省纷纷批准设立1-2家省级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到近期外资AMC橡树资本和第五家全国性AMC银河资产的落地,专业处置机构的数量越来越丰富。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AMC也开始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借助信息科技手段,开展线上推介和资产处置,加大不良资产主业的经营力度,“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应用渐趋深入。

如今,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早已入驻淘宝,公开拍卖不良资产包,线上拍卖已经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渠道。此前,中国信达已经与阿里巴巴建立战略合作,搭建线上“信达不良资产小镇”提升资产处置效率。截至去年9月末,中国信达累计通过阿里平台成功处置拍卖不良资产上千单,成交不良资产债权本金近千亿元。

有专家表示,通过网络拍卖这一方式,可以克服传统线下方式的一些缺陷,提升信息的透明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数据的引入,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定价所需要的各种参考指标,增加了定价的准确性,有助于撮合交易的成功。

总而言之,无论是市场主力军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是新兴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其他民营机构等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都非常注重互联网这一渠道的探索。

互联网数据应用“瓶颈”

“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的广泛应用给以银行、AMC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其大数据数据获取及分析能力的要求。

当今的大数据产业,大众所熟知的数据大多局限于法人私有数据和公权机构数据。所谓法人私有数据是指法人持有的自身产生的管理数据和保证运营的相关数据,而公权机构数据则指公权机构持有的进行社会管理、特别是行业管理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绝大部分数据不对外公开,二是数据是格式化存储的,三是数据源是确定的。这决定了金融机构想要从中获取数据的有限性和高成本,甚至衍生出了一批非法采集数据的数据公司,造成了金融机构对采集数据的合法性判断能力的高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开源网络数据的应用开始兴起。所谓开源网络情报数据,是指在公开网络信息平台搜集、挖掘,经过精加工、综合分析、求证研判所获得的可供行动指导、决策部署的可靠情报信息。据美国CIA统计,其情报资源有70%以上是来自开源网络情报的。

开源网络情报数据在早期主要用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军事情报作战,而如今已被广泛应用在各国的商业情报领域,尤其在投资机构、证券媒体、金融机构等行业的企业管理、公司及个人背景调查、不良资产调查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开源网络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无疑是极具价值的,但同时由于开源网络数据具有海量化、碎片化、未索引、无规则、不同层次分布、数据源不稳定等诸多特征,想要从中挖掘、分析、整合有效信息变得十分困难。整个公开源情报的获取过程,既需要具有情报意识、情报思维、情报工作方法,也需要技术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更需要对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条款有清晰的认知。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日益深入的环境下,一个全新的“开源网络数据+不良资产”解决方案亟待出现。

“开源网络数据+不良资产”解决方案

众多周知,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在不良资产清收过程中最常见也最困扰的是:

一,债务人失联;

二,财产线索不明

前者导致无“人”可追偿,后者导致无“钱”可追偿,结果都是束手无策,自认亏损。

而如果能够做到从海量碎片化开源网络数据中提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则完全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解决这些问题:

重建与债务人联系:债务人失联情况下,借助开源网络情报技术,能够尽可能精准地锁定其行踪、现有住址及联系方式。

查找隐匿财产和关联财产:当债务人看似无可执行财产时,通过开源网络情报技术,能够从蛛丝马迹中挖掘隐秘线索、勾勒人物画像,深入挖掘债务方隐匿资产与关联资产信息。若债务人为逃避债务进行了资产转移,也能锁定线索为后续清收提供相关证据。

查实项目真实价值:针对不良资产项目,通过开源网络情报技术,能够最大程度查实项目现状,为银行处置提供建议,避免不良贷款搁置或在不必要的项目上浪费过多机会成本。

总之,开源网络情报技术能够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帮助银行提高资产处置效率、降低处置成本,实现“最大程度”止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