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到老,学到老

 小鹿的美食美刻 2021-07-26

大概是在99年、2000年的某个春天,一大早我从吉林去长春,火车奔驰在辽阔的东北平原上,初升的太阳不见踪影,天地一片混沌,只在太阳应该在的东方有一片迷蒙的光亮,像用布蒙住的手电筒发出的雾蒙蒙的光,虽是清晨,却比任何一个黄昏更阴暗。我活了二十多岁,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想着天有异象必有异事,难道是要大地震?还是世纪之交,末日降临?

那天以后,在铺天盖地的各种媒体报道里,我学会了一个新词“沙尘暴”。那以后的每一个春天,沙尘暴都会如约而至。无论是在塞外长春还是帝都北京,一年中总有那么些天,漫天黄沙卷,站在长安街上,却无端端生出金戈铁马寒的苍凉。

08年的奥运会是一个分水岭。那一年天气突然就好起来了,天高云淡,黄沙似乎一去不复返,而后,上海又召开世博会,蓝天白云,花红柳绿,沙尘暴再也没能登上新闻头条,直到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又带来了两个别有用心的新词:“雾霾”和“PM2.5”。

那时我已在魔都安家落户,对北方的新时尚缺少敏感度,直到某个下午,我去帝都出差,从首都机场乘机场快线向城市中心区进发,窗外天地玄黄,日月无光,我再一次感受到若干年前第一次目睹沙尘暴时的惊悚。所不同的是,这一次,还能感觉到空气中有一种刺鼻的怪味,令人呼吸困难,还止不住地想咳嗽。我的知识面又得到进一步扩展,有一段时间,每当我打开天气预报,看到PM2.5指数像股票般起起落落时,就忍不住为自己自豪,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一个新知识,算得上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当然,现在PM2.5这个词已经不再使用了,天气预报上显示的是“空气质量”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生态优先”、“食品安全”等一切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而用来表示程度的形容词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变成了“不利于健康”、“不利于敏感人群”等,提醒我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按时体检。

总之,雾霾是越来越少了,尤其召开APEC那年,魔都简直是花好月圆。直到这几天,沙尘暴和雾霾突然结伴而来了。北京风刮得走不了路,上海也昏黄着天。从家人转给我的视频里,我看到我那个远在东北的家乡小城,暴风“掀起你的盖头来”一般轻轻松松地把房盖掀翻,圆滚滚的太阳能热水器直坠而下,砸到地上,弹珠一般滚来滚去;公路上的广告牌扭麻花一般地扭在一处;一人无法合抱的大树连根拔起,再一次地刷新了我的自然观。要知道,我的家乡处于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之中,冰霜雨雪常见,910级的大风可是多少年遇不到一回。我知道我的知识库又该更新了,不知这次是什么新的自然现象,沙霾暴?

我觉得我很幸运,生在这样一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虽然只有40来岁,但百年一遇的降雨,百年一遇的台风,百年一遇的洪水,百年一遇的冰冻.........我都遇见好多回了,还有各种现代社会的自然奇观,好像我赶上了一个百年的关口,风霜雨雪都跑出来搞百年校庆,并且结成联盟来搞协同创新。因此,我毫不怀疑,未来我还将遇到更多的百年不遇,更多新的自然奇观,进一步拓宽我的视野,增长我的见识,每一次都是对我的一次科学教育,让我活到老,学到老。

说不定,我还能遇到千年等一回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呢。当然,白娘子一定穿了新马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