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眼铳性能差劲,长时间不受重视,为何晚明时期竟成为制式武器?

 【风雅轩】 2021-07-26

史论纵横

03-24 18:01历史达人

明朝是中国火器发展较为曲折的时代,在明朝中前期中国火器领先世界,然而到明中后期却开始逐渐落后西方,甚至不得不依靠从西方进口火器。

三眼铳则是明朝火器中发展更为曲折的一个火器,火铳是“利用火药在膛内燃烧所生气体压力发射弹丸的一种管形射击火器。”火铳一般分为单管和多管的,多管就是以三眼铳为多,每管口径两三厘米,长三四十厘米,每个铳管上都有引出药线的孔。

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在小孔处添加火绳,使用时点燃火绳,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

这种制式的三眼铳很明显有点像我们打游戏中使用的“喷子”,射程短,精准度低,装填速度慢,因此,在明朝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受到重视。

与当时的“竞品”鸟铳来说,实在是相差悬殊,由于军事用途前景渺茫,三眼铳被民间老百姓当作“听响”的利器,逢年过节就放一下,好比除夕放鞭炮就听个响。

一直到晚明万历之前,三眼铳在明军中的地位也很低,通常情况下,在明军的编制中会以佛郎机+鸟铳为主要输出,而以火铳为辅助,三眼铳作为火铳的一种,更不受欢迎,真正使得三眼铳受到重视是在万历三大征之后,尤其在辽东战场上,主将纷纷要求增加火器中三眼铳的占比,在女真崛起后,明朝当局开始大规模加大三眼铳在军队中的比重。

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兵、工二部议:以库贮盔甲并铜铁大小佛郎机、大将军、虎蹲炮、三眼枪、鸟铳、火箭等项,委官挑选演试,解赴辽左。”

到了天启朝,三眼铳的应用规模更大,到了崇祯朝辽东战场,三眼铳甚至取代了鸟铳在军中的地位,成为明军的主战制式武器。

为何三眼铳会有这样一个从不受重视到后来成为制式火器的过程?

相对于三眼铳,它的“竞品”鸟铳,射程更远,射击更精准,在明朝中前期的明军中深受欢迎,认为鸟铳是最奇巧的火器。

在抗击倭寇的时候,鸟铳起到的作用就很大,然而鸟铳的缺点也是有的,那就是相比于三眼铳的造价更高,维护成本更高,所以,鸟铳虽然深受欢迎,但是造价太高,因此,才有了造价较低的三眼铳作为辅助。

而三眼铳能够从辅助上升到输出位,也跟战场有关,明朝中前期的战场主要在南方局部地区,以抗倭为主要军事行动,通常情况下,天气对战争的影响比较小,鸟铳射击更准,而到了明朝后期,明朝的战场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对手主要变为游牧骑兵。

在北方战场上,鸟铳就不行了,因为北方寒冷风沙大,鸟铳没有引线,需要把火门打开,一打开就被大风吹跑了,相对于三眼铳的敦实,鸟铳还有些单薄,一旦和敌人白刃战的时候,鸟铳就碍手了,而三眼铳就像一个大棍子可以当作武器,与敌人进行厮杀。

鸟铳相比三眼铳最大的优点就是精准度,在面对北方游牧骑兵的时候,这点精准度也是白搭,火器对游牧骑兵的劣势扭转是在机关枪出现之后,而鸟铳那个时代,根本没法对抗,当时北方士兵,宁愿使用更加落后的弓弩都不愿意使用鸟铳。

三眼铳的优点在北方战场更为突出,三眼铳枪短小精悍,适合明军骑兵使用,类似古代版的骑兵枪,虽然精度不如鸟铳,但是在近距离作战的时候,三眼铳是“喷”出来的,杀伤范围大,杀伤力强。

更为根本的一点就是,三眼铳破甲能力强悍,明朝中后期随着棉甲的出现,士兵防护装备也得到了升级,由于棉甲成本低,得以快速普及,普通士兵也能够穿上,相比于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明朝末期时的军队防护强。

在这一点上,三眼铳相对于鸟铳的优势更加明显,根据资料显示,三眼铳在五十米内可以破重甲,在80米外,能够重创不皮甲的人,所以,两军对阵时,携带三眼铳到中进程时放上三枪,然后再进行近距离肉搏,效果肯定比鸟铳要好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