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家埠,繁华过后的落寞

 忆茶阳风物 2021-07-26
齐鲁行之潍坊篇
——杨家埠,繁华过后的落寞

一张报纸,一碗米糊,几支竹子,几个小孩围在一起做纸鹞。纸鹞做好了,用一根木棒缠上长长的线系在纸鹞上。一个人在前面拿着木棒,一个人在后面托着纸鹞,然后一边拼命地往前跑,一边缓缓地放线放纸鹞,纸鹞摇摇晃晃越升越高,一群小孩跟在后面欢呼雀跃......还有,过年时,穿着新衣服,踩在凳子上贴年画,这样的场景,相信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都经历过吧。

秋风渐起,又到了放风筝的好时节,我来到位于“世界风筝之都”——山东省潍坊市的杨家埠。这里,是我国风筝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之一,自古至今盛产风筝和木版年画。

图片

2016年9月20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杨家埠,你那“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的盛景是否还在?是否还能看到手工艺人制作年画、风筝工艺?是否还有浸润透历史的老建筑老作坊?想到这里,心里不免有点忐忑。

从市中心到这里,11公里的路程。“到了,下车吧”,同伴的声音打断了我的遐想。打开车门,眼前的景象没有超出我的想象......一条古色古香的仿古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里面摆卖着制作精美的各式风筝和年画,还有全国各地商业化的古镇古巷都有售卖的商品。看到这样,心里不免有一丝丝失望。

向几个当地人打听,哪里有制作风筝和年画的手工作坊,哪里有古民居古建筑,大家说原来的老房子都拆掉了,村子里的人住上了整齐划一、气派舒适的新房。村口的的民间艺术大观园里可能还留有几座古宅子,听说那里有民间艺人展示风筝和年画的制作工艺。

走,去大观园!

图片

2013年9月5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3年9月5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3年9月5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天不作美,到达大观园门口,竟下起雨来。雨中的大观园,游人稀少。仿古的街道,仿古的建筑,灰色的天空,灰瓦灰墙,连心情也染上了灰色。今天的杨家埠,有点萧索,有点颓废,有点落寞。

图片

2013年9月5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3年9月5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3年9月5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3年9月5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在杨家埠古店铺一条街上,我们找到了一座座北朝南的高门四合院,是建于明代隆庆二年的恒顺画店,保存完好。这是一个典型的画店人家,在这里可以看到庭院的精心布置、年俗文化、年画张贴展示。

图片

2013年9月5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6年9月20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走进风筝绘制馆,里面有工作人员展示传统风筝绘制工艺。风筝绘制,先绘制图案线稿,绑糊以后贴画头,再按构图着色。风筝绘制要做到不留底线痕迹、勾线运笔流畅、精细均匀、轻重有序、繁简有序、色块明快、润色自然、层次分明、直观效果逼真,体现出了拙雅、夸张、热烈、工整洁净之特点。风筝的面料多为绢料,特点是不怕水、不变形、不走样。

走出这座院落,是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风筝放飞场。如今,这里已是杂草丛生,藤蔓疯长,已不见昔日“盘鹰凌空多娇姿,雄鹰共舞显神奇。引得游人多醉客,放飞天上第一奇。”

图片

2013年9月5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6年9月20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6年9月20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没有找到年画雕版作坊,我们直接去了年画制作作坊。通过与现场展示套版印刷手艺的老手工艺人吴师傅交谈,得知木版套色印刷是杨家埠的传统工艺,一块版一种颜色,印出的年画有几种颜色就要用几块版。看来,要刷出一张张色彩艳丽,颇具民俗风情的画面,确实不简单!

雨停了,天已黑,坐公共汽车回到市区。杨家埠之行,还是,有所收获。

                         写于2013年9月

图片

2016年,我再次来到杨家埠,那天天气晴好,游人仍旧不多。年画制作坊里的老艺人吴师傅还在,手里刷出的年画一张又一张。

图片

2016年9月20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6年9月20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6年9月20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6年9月20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图片

2016年9月20日,山东潍坊,杨家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