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处长到苏州做局长,这个人站在两个金融中心风口上

 mandy53wiuq5i6 2021-07-26

CFIC导读

此前,谢善鸿是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局)金融发展协调处处长。去年底,上海、苏州两地共同探索干部交流任职,首批8名跨区域交流干部到岗,上海与苏州市级之间各对应交流2名处级干部,谢善鸿正是其中之一。不同于以往的挂职交流,这次是交流任职,档案关系都要过去,从某种程度上讲,上海干部一下子成了苏州干部。

在号称“最强地级市”的苏州,金融正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今年,苏州提出要早日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良好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

图片

就是一个普通人。

和记者一见面,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谢善鸿这样介绍自己。很少有局长对自己做出这种评价,但记者并不太惊讶,因为之前就有苏州企业家私下点评谢善鸿,说他是“最不像局长的局长”。
此前,谢善鸿是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局)金融发展协调处处长。去年底,上海、苏州两地共同探索干部交流任职,首批8名跨区域交流干部到岗,上海与苏州市级之间各对应交流2名处级干部,谢善鸿正是其中之一。不同于以往的挂职交流,这次是交流任职,档案关系都要过去,从某种程度上讲,上海干部一下子成了苏州干部。
也就在宣布任命的第二天,网络上第一次出现了关于谢善鸿的词条,相关的内容基本上都来自那条人事任免新闻。在此之前,网上几乎找不到关于他的任何资料。
到苏州工作后,谢善鸿修改了微信签名档,以前写的“小隐于仕”,现在改成了“道不远人”。“道不远人”出自《中庸》,指的是道并没有远离人。从“小隐”到“不远人”,可以看出他想要在为人处世上作出一些改变。
在号称“最强地级市”的苏州,金融正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今年,苏州提出要早日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良好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
“我要把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参与上海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的本领和知识,毫无保留地带到苏州,复制推广上海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苏州金融提速换挡,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今年初的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合作座谈会上,谢善鸿这样说。
最近,谢善鸿经常在公文包里放上一本金融专业书。“我在苏州三年交流任职,相当于上三年寄宿高中。”谢善鸿作了打算,“我要在这里好好学一学,不要辜负了这三年。”
图片
城市风口
在上海时,“谢处长”坐的是格子间,而在苏州,“谢局长”有了一间独立的办公室。“我来这里,肯定不是看中这些,如果只谈收入,我当初就不会选择在机关工作。”
谢善鸿出生于江苏海安,2000年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毕业后,他曾入职上海银行。2003年,谢善鸿入职上海市金融办。此后长期在金融办工作。
回头看,这个选择虽然让谢善鸿在收入上有所损失,却使他的个人命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在上海市金融办,他先是在政策研究室工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起草相关材料和政策,之后他被调入金融发展协调处,承担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我全过程参与了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具体工作。”谢善鸿的语气中透着骄傲。
回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历程,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广为人知的“19号文”总是被反复提及,就是在这份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上海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年,谢善鸿是参与“19号文”起草工作的人员之一。
2020年,上海宣布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就是在这一年底,谢善鸿从上海到了苏州。巧合的是,在今年苏州宣布要早日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良好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这次,谢善鸿又参与其中,将个人命运与苏州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很少能有人像谢善鸿这样,先后参与两个城市的金融中心建设。“确实很巧,两次遇到城市金融发展的风口,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蛮好的。”谢善鸿评价。
图片前排右一为谢善鸿
苏州成长
上周的一个晚上,谢善鸿从租住的宿舍出发,骑着城市公共自行车,穿行在苏州古城中。白天游人如织的小巷子,晚上安静深幽。
“一路上经过学士街、养育巷、庙堂巷……光看这些名字,就能感受到苏州古城的人文底蕴。”不过他也注意到,路边小店生意冷清寥落,几个赤膊大汉在饭店里靠窗而坐。
“我看新闻上说,'运河十景’是值得勾画的美景,苏州本身确实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值得好好勾画、谋划。”骑行半小时,谢善鸿浮想联翩。
把谢善鸿所说的勾画、谋划落在苏州的金融业,也并不违和。以地级市的标杆来衡量,苏州无疑拥有着抢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州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9700亿元、增长26.5%。2020年苏州GDP已经突破2万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六,前五名是北上广深渝。苏州的人均GDP更是居全国第二。
但与此同时,行政级别带来的“天花板”效应也愈发明显。
一个多月前,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时就曾提到,现在苏州碰到的问题比较大、比较集中的,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没有改革到位,或者说行政配置资源还经常发生或大量发生,实际上对于苏州是很大的制约。
“苏州就像是一个少年,已经长很大了,但由于家里条件有限,还穿着以前的小衣服,不合身了。”谢善鸿打了一个比方。这种“不合身”在苏州金融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苏州金融业增加值比重和规模虽然近年来有所提高,但相比我国大中城市仍处于较低水平,排名在十名开外,与苏州经济总量以及发展能级不匹配。
这样的“不合身”,从谢善鸿所在的苏州市金融局也可以看出一二。苏州市金融局被称为“苏州最小的局”,五个处室,编制一共才20人,办公室借用的是狮山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场所,开个会还需要问街道办公室借会议室。在谢善鸿上任前,前后两任局长都由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算下来,谢善鸿是苏州市金融局首任“全职”且“专职”的局长。
不过,从谢善鸿的跨省全职交流任职就可以看出苏州在金融业上的进取之心。在今年3月的金融工作座谈会上,许昆林指出要深刻认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意义。金融业既可以有力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以集聚大量资源。6月11日,苏州再次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对苏州打造功能性金融中心提出具体目标:全力推动苏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标杆城市、数字金融创新标杆城市、产业资本集聚标杆城市、金融开放合作标杆城市,早日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良好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
6月11日,苏州还发布了《关于推进苏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若干措施》。当天,许昆林密集参加了5个与金融有关的活动。苏州金融业内人士戏称,这一天是“苏州的金融日”。
“'一中心’是目标、是定位,'四标杆’是路径、是支撑。”谢善鸿解释,“四标杆”中,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标杆城市”是统领和关键,因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苏州有基础、有能力,也应该树起这个标杆;打造“数字金融创新标杆城市”,是利用苏州现有的三项数字金融试点机遇,推动数字金融产业发展;打造“产业资本集聚标杆城市”,通过集聚发展私募基金等举措吸引各类资本汇聚苏州、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优化资本配置;打造“金融开放合作标杆城市”,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深化跨境金融创新,为苏州金融广聚境内境外资源。
“把'四标杆’做好了,'一中心’自然就成功了。”谢善鸿说。
事实上,“一中心、四标杆”的说法最早出自《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牵头制定这份规划时,谢善鸿刚刚在上海参与完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
“我问苏州的领导,你们看看,阿行?”谢善鸿的这句苏州话说得颇为地道。
图片右二为谢善鸿
沪苏同城
今年6月,谢善鸿参加了“上海—苏州推动金融创新协同专题研讨班”,这是近年来沪苏两地组织部门联办的首个“金融班”。上海开班,苏州结业;46名学员,一半是正处级干部,上海21人、苏州25人,沪苏同城化的概念也被再次凸显。
在培训班上,谢善鸿是代表苏州的学员,在上海参观培训时,他颇为感慨。“我在苏州认识了很多原来在上海不认识的人。”谢善鸿说,以前他做处长时,不太会主动和局级领导交换名片,但这次,他代表的是苏州市金融局,为了做好沪苏对接工作,他频频主动与上海的领导握手、加微信。
前几年,在上海市金融办工作时,谢善鸿曾负责接待过苏州金融系统的代表团,介绍上海的经验、做法。但当时有人曾提出,上海的一些经验、做法恐怕很难直接复制到苏州。“沪苏之间的合作,可以是先互相加深了解、加强沟通,然后再谈资源对接,这样可能更顺理成章一些。”换了一个视角,谢善鸿在观察中推演着沪苏合作的最佳方式。
在年初的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合作座谈会上,谢善鸿曾建言,苏州要用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借助上海优势,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苏州要更好地发挥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腹地支撑作用,加强两地资源共享和金融交流合作,助力上海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从而推动长三角建设全球能级最强的城市群。
这并不是谢善鸿第一次思考沪苏之间的合作机制。在上海市金融办时,谢善鸿曾连续十多年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交流工作。2007年,沪苏浙两省一市主要领导与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上海总部共同签署了一份《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协议》,启动了长三角金融协调工作。2014年长三角金融办主任圆桌会议制度正式启动,每年召开一次,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金融办负责人出席。谢善鸿曾是这些制度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长三角之间的金融合作,可以更做实合作机制和合作内容。”谢善鸿建议,金融合作可以借鉴“长三办”的做法,有一个牵头部门或机构,三省一市可以抽调人员专职或半专职从事协调联系工作。
上周六,谢善鸿和几位好友从杨浦滨江出发,沿着黄浦江一路骑行、走路,经过东方渔人码头、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中国证券博物馆,直至外白渡桥,一抬眼,江对岸已是陆家嘴金融中心。这让他想起几天前在苏州古城的那次骑行。“上海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苏州拥有蓬勃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谢善鸿感叹。

本文来源:伴公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