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埔百侯杨家来自京师的“读书真种子”

 刘先森11 2021-07-26

      大埔百侯杨家文风甚盛,科举有成,“一腹三翰林”“同堂七魁”闻名于远近。终大清一朝,杨氏宗族共考中进士16人,举人61人,贡生秀才更是举不胜举。杨家有此作为,首功当推康熙戊辰(1688)科进士杨之徐,他从官场退隐后就在家研究儒家经典,教育子侄读书。言传身教,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风气。民间人士称杨家有“书种”,但最初的“书种”从何而来?当年, 杨之徐确实就曾与儿子杨缵绪探寻过“读书真种子”的问题。

      时间回到大清雍正二年(1724),时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因为获罪权贵,被罢免官职而回到家乡。《大埔县志》记载了他与父亲杨之徐见面后的一段对话:

       杨之徐寻问缵绪:“京中大人君子曾有指授汝以读书真种子乎?”缵绪曰:“发京前一夕,少宰沈公近思特至寓送行,教以读宋儒诸书,不如熟玩《四书集注》。盖此书朱子精力所聚,其他千言万语大旨不出此,苟能玩索而体察之,身心受益不浅。”之徐闻之大喜曰:“此分明指引程朱路也。”

“     京中大人君子”所读什么书?有何心得?指引何处?这是杨之徐所关心的问题。自从进京考中进士,到出任地方官,而后回到家里,时间已经过了三十多年,对京师的人事肯定有所疏离。京城是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士大夫们基于儒家经典,结合政治方向而形成的思想文化潮流,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以科举成功为人生目标的读书人说,影响更是深远。大埔地处岭南,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来自京城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父亲的提问,杨缵绪提到了一个人:少宰沈近思。

      沈近思,字位山,浙江钱塘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雍正二年(1724)任吏部右侍郎,即是杨缵绪所说的少宰。杨缵绪获罪权贵,免职离京,一般人唯恐避之不及,而沈近思到他的住处送行,再到推心置腹谈论“读书真种子”问题,显示两人关系匪浅。沈近思从文化兴盛的江浙地区脱颖而出,治学水平也是拔尖的:他先后著有《学易》、《学诗》、《读论语注》、《小学》、《天鉴堂诗文集》等数十卷书。从为学的角度,他的确有资格也有能力提出他的读书观点。从政治地位上看,他是雍正皇帝所喜欢和看重的官员。康熙皇帝晚年为政宽仁,官场弊端丛生,雍正皇帝登基后则以苛严态度加以整顿。他曾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官不大,但实际上掌管全国中低级文官的考授、拣选、升调,有相当大的权力,此任命也体现了皇帝的政治意图。雍正二年(1724),“超授吏部侍郎”,之后又加任(升任)监察百官的都察院最高长官左都御史。除此之外,他还是当朝“顶级命题专家”:雍正四年(1726),在文化兴盛之地江南省任乡试主考官。完事之后,皇帝认为他“命题正大,策问发挥性理”而“谕奖之”;同年,担任礼部会试总裁,出题考试选取贡士——贡士并不落榜,经殿试排名后即是进士。如此看来,沈近思在京城的“大人君子”中有很强的代表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了朝廷在科举考试中的命题方向。

        沈近思提出的精研朱熹的《四书集注》的观点,是基于读书修身的角度。但是从当时的科举考试的实际出发,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清史稿 . 选举志 . 文科》记载了乡试、会试的内容: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传》、朱子《本义》,《书》主蔡《传》,《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胡安国《传》,《礼记》主陈澔《集说》……乡、会试同。其中,朱子(朱熹)和门人著作占了大多数,说他朱熹垄断了“科举辅导和出题范围“并不为过。而朱熹的《四书集注》是他毕生精力所在,在临死前也还在修改其中的《大学.诚意章》,即所谓“毕力专研,死而后已”——沈近思说“其他千言万语大旨不出此”是有道理的。抓住了《四书集注》,就等于抓住了治学修身和科举考试的“牛鼻子”,大方向就对了。

      杨之徐是个儒者,读书人读宋儒之书,修心养性,也是本分。宋儒中的名家不少,流传到后代的学术流派主要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鹅湖之会当中, 朱熹以“理学”激辩陆九渊的“心学”,并没有取得优势,后者则稍占上风。但南宋之后,朱熹的“理学”得到官方的推崇,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从而成为社会主流。但是,抓住《四书集注》的精华而触类旁通,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应该不在多数,偏僻乡间人士则更是少之又少。杨之徐欣喜的一句“此分明指引程朱路也”,道出了他的心声。“之徐、缵绪等父子祖孙皆笃守程朱之学”,自是踏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杨家人天赋不错,之前杨之徐杨缵绪父子考中进士就是明证。后天的努力再加上指导得法,有良好的读书环境,科举成功的胜算就更大了,故而杨之徐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呈现出“勋名驰帝阙,冠笏满朝堂”的景象。说“熟玩《四书集注》”是杨家的“读书真种子”,则符合了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这也为杨家的科举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注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