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生物中的那些“重点”及“易错点”梳理,不看后悔!

 风吟楼 2021-07-27

生物篇(注重实验!

1.设置对照和平行重复实验是为了实验结果更精确,对吗?

答案提示

不对,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精确度是不同的,许多考生易误认为增加对照或重复能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分析如下:

(1)设置对照和平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2)缩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增加对照实验的组数才能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2.分析下列相关实验中的取材问题

(1)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为什么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答案提示

(1)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而呈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2)在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中为什么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

答案提示

(2)因为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另外,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是不连续进行的。

(3)为什么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答案提示

(3)因其含有中央大液泡。

注:

根尖实验: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伸长区——生长素伸长生长的靶细胞;

根毛区——质壁分离实验、矿质离子吸收、渗透吸水实验等。

3.有关酶实验设计、生长素实验设计、动物激素调节生理实验及遗传学实验中各应注意哪些关键点?

答案提示

(1)有关酶的实验设计,应注意各步骤的顺序,必须先调节相关条件(温度、pH等)才能使反应物与酶相遇,还应注意在空白对照中加入“等量蒸馏水”。

(2)有关生长素的实验设计中,应注意对胚芽鞘的生长状况的描述:“向哪方弯曲生长”、“不弯曲不生长”;无子番茄培育时注意“去雄”、“套袋”、“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

(3)动物激素调节实验中,甲状腺激素生理功能的研究常用饲喂法、切除法、注射法,常用蝌蚪、小白鼠、小狗做实验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常做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减少和不变三种处理;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研究常用注射法,少见切除法,常用小白鼠做实验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常做该激素含量增多和不变两种处理。

(3)动物激素调节实验中,甲状腺激素生理功能的研究常用饲喂法、切除法、注射法,常用蝌蚪、小白鼠、小狗做实验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常做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减少和不变三种处理;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研究常用注射法,少见切除法,常用小白鼠做实验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常做该激素含量增多和不变两种处理。

(4)遗传学植物杂交实验:如果为两性花(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植物杂交,则应注意“去雄”、“套袋”、“人工授粉”、“授粉后套袋”;如果为单性花(即有雄无雌或有雌无雄),则无须“去雄”但要“套袋”。

考前生物篇(攻克遗传的分子基础)

1.理清细胞分裂中的“加倍”与“减半”

(1)DNA于有丝分裂间期及减Ⅰ前的间期因DNA复制而加倍;

(2)染色体于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3)有丝分裂时加倍的DNA、染色体均因细胞一分为二而减半恢复为2N;

(4)减Ⅰ末期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子细胞,从而导致染色体由2N→N,DNA由4N→2N,减Ⅱ末期因细胞一分为二导致DNA由2N→N。

2.把握“染色单体”形成与消失

染色单体形成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Ⅰ前的间期,(此时染色体∶DNA由1∶1变为1∶2),染色单体消失于有丝分裂后期及减Ⅱ后期(消失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3.理清分裂与“变异”的关系

有丝分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减数分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4.细胞具有差异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不同个体的细胞有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有差异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直接原因都是因为细胞所含的蛋白质不同。


5.关注4个易错点

(1)二分裂≠无丝分裂,前者为原核细胞的分裂后者为真核细胞的分裂。

(2)判断细胞全能性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的根本依据是二者的结果不同: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全能性表达的结果是形成“完整个体”。

(3)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存在于人体各种生活细胞中。在致癌因子作用下,这些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细胞突变为癌细胞。

(4)根据减数分裂的图像,区分个体的雌雄

减Ⅰ后期细胞质不均分者为雌,均分者为雄;减Ⅱ后期不均分者为雌,均分者为雄或雌(注减Ⅱ后期均分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为“第一极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